编者按:今日刊发记述公司矿山救护大队艰苦创业历程和顽强拼搏作风的通讯,希望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他们忠诚使命,不畏艰险,能征善战,敢打必胜的精神和作风,在直面现实,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共谋发展中传递好声音,激发正能量,为公司迎战煤市“严冬”,推进改革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二次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跨越57个春秋的使命召唤
--记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在陕西渭北高原上,活跃着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特殊队伍,被人们亲切誉为矿山救援“西北铁军”。57年以来,他们秉承一代代铜煤救护队人光荣的传统,参与500余次舍生忘死的救援,救活遇险人员48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使无数矿工重燃生命之光,将国家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正是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救援队伍,在西北广大矿区演绎出一幕幕穿越生死的使命召唤壮丽图卷。

秋之映画全新面貌展示铜煤风采
10月的陕西铜川,金黄的秋色铺满大地。坐落于铜川新区占地百亩的铜川矿业矿山救护大队新基地,在周边飘香果树的映衬下,现代化的大楼和全新场馆设施映入眼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铜川矿业救护大队新基地是陕西省、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十二五”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在陕煤化集团和铜川矿业公司等各级领导积极努力下,项目于2010年3月立项,2011年12月破土动工,2014年6月建成,占地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8亿元。被确定为全国21个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之一。
今年10月15日—17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这里的成功举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世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李万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巡视员兼副主任刘建波,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郭美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主任邹维纲,铜川市市长郭大为等领导及全国31支参赛队323名指战员在参加竞赛时,对场馆完备的设施、齐全的功能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在一个救援基地完成所有竞赛项目,并且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在历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尚属首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志坚在竞赛后回到北京第一时间,给铜川救护大队发的短信中讲到:“竞赛各方面都实现了一流,领导和各参赛队都非常满意,整体水平可以说与国际接轨”。
铜川矿业救护大队在此次竞赛筹备中担负着竞赛场地建设和后勤保障两项重要工作,两个月时间内,全队200多人完成所有繁杂工作可谓困难重重。在筹备之初,由于还没有搬入新基地,吃、住甚至连喝水都成问题,而且8月的天气也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有的队员脚上、手上磨了泡,有的队员身上晒得脱了皮,没有一个人叫苦叫怨。由于职工食堂没有投入使用,大伙只能轮着去临时餐车打份菜和馒头充饥,很多队员怕喝水耽误工作,干脆吃饭时一次喝足。到了晚上,由于宿舍床铺大部分没有配备齐全,队员们就几个人挤在一个床上休息,有的甚至打地铺凑合一晚上。小队长冯润峰回想起那段日子说,真像一场行军打仗,白天太阳炙烤、晚上蚊虫叮咬。从接受任务开始,全队就没有上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那时只要物资一来,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去卸车。副大队长李建介绍说,本届比赛需要安装器材多达116种以上,恰巧在安装最忙的时候碰上了连续半个月的连阴雨,给安装进度带来很大障碍,但所有队员穿着雨衣坚持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室外体育场四周铺着塑胶跑道,场地需要布置的都是风机、铁架、开关等大型设备,所有队员必须肩扛手抬将重达600公斤的风机、300公斤的开关等设备一个个抬进场地安装调试。许多队员白天参加完设备安装,晚上还担起看场地巡逻工作,比赛期间,一场比赛刚完成,队员们又得以最快的速度连夜拆卸争分夺秒布置下场比赛。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使队员们瘦了整整一圈。每每说到这些,副大队长李建心疼地说,整整两个月我们的救护队员每个人身体都高度透支,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或请假休息,那种顽强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精神让所有人深深地感动着。

浮光流年骁勇善战驻存闪亮瞬间
3个月之前,铜川矿业救护大队还在只有不到现在场地十分之一的老址训练办公。这支1957年成立,组建的陕西省最早的一支救援队伍,在铜川矿业公司发展变革大潮中,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以能征善战,不畏艰险,团结拼搏,敢打必胜的精神出色担负起了地方及周边省份的救援重任,受到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每每说到过去,曾4次与死神擦肩的大队长刘平治翻开他那已保存近30年的笔记本,上面满满地记录着那些流年岁月里撼动人心的救援经历。
1998年在救援旬邑县留石村井下冒顶时,由于井下条件复杂,冒落的顶板煤矸瞬间将两名冲在最前方的带队干部砸伤。2009年,在救援彬长大佛寺矿井下火灾事故时,由于瓦斯突然集聚,对主副井口同时进行封闭时,当指挥队长刚刚喊撤离时,“嗵”的一声巨响,一时间,飞沙走石,黑烟弥漫,好不叫人胆寒,所幸只有一名同志被砸晕。面对一幕幕惊魂时刻,笔者曾问救护队员,亲历了生死大家怕过没有,他们回答说有时确实怕,但使命和责任在身,当背上呼吸器的时候就顾不上所有一切,只有向上冲,坚决拿下这场硬仗。
责任和使命,饱含救护队员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情怀,因为他们懂得险情就是命令。2004年在救援黄陵 “6.15”事故时,因井下一氧化碳过高,救援时两名队员为了抢救遇险人员,不幸献出了生命,被陕西省追认为烈士。当11月28日清晨全体队员整装准备向最亲的队友送别时,发生了震动全国的陈家山“11.28”瓦斯爆炸事故,所有队员忍着悲伤顾不上送队友最后一程,迅速参与到救援中去。面对如此大的救援和心里极重压力,为了完成任务,甚至有的队员悄悄写好遗书放在寝室,毅然决然参加到紧张的救援中去。在井下灭火中,由于火势大,危险难以估量,为了遏制灾害的再次发生,救护队员在谁往前冲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有人喊道,共产党员和干部先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现场救护队员时,称赞他们是“特别能战斗的一支队伍”。陕西省军区141师领导在一次观摩会上曾高度评价:“铜川救护队员素质过硬,不亚于野战部队。”
为了救援,有的队员不得不推迟婚期;为了救援,亲人得病不能守在身边;为了救援,顾不上教育子女,甚至和子女产生隔阂。救护队很久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每次救援时从不向家里提及,因为怕的是家里人担心,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最终还是避免不了。2004年黄陵“6.15”事故,所有参加救援人员还是和往常一样紧急出动没有告知家人,由于两名队友的不幸遇难,第二天各大媒体对此次救援事件进行了报道,尽管没有提及遇难队员的姓名,但当家属们得知这一消息时,就像疯了一样奔向救护大队。在陈家山矿“11.28”事故抢险中,当家属从媒体得知自己丈夫已经在现场救援时,为了第一时间得到丈夫平安的消息,许多家属自发包车到陈家山矿,默默祈祷和守候亲人的归来。每每说到这,被称为钢铁硬汉的救护指战员们此时都是眼圈泛红,心里充满了歉疚。笔者采访时,一名队员妻子说,如果我们不理解支持,还有谁理解和支持,那样他们工作时也不能安心啊!只言片语,包涵的是救护队员家属们多少日夜的守候与博大胸怀。
救护队员说,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强平时业务训练,提升自身抗险本领,才能不负亲人的担心和牵挂。1999年陕煤建司五处在建的玉华南风井发生瓦斯爆炸,铜川矿业救护大队在与时间赛跑的30多个小时的救援中,成功救出遇险职工12名,当回到地面时,焦急在地面等待的人们忽然围着救护队员满含热泪地不住哭喊你们就是我的恩人时,所有队员内心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光荣和自豪,是一种如救亲人于水火般的幸福和欣慰。救护队员们用青春、奉献甚至生命续写着铜川矿业救护大队的光荣与伟大,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做到了无愧于党和人民对他们的使命召唤。

青春之采承载梦想再创美好未来
铜川矿业救护大队有一个流传了几代人的传统,每次救援时,谁的职务高,谁走在最前,撤离时却走在最后。该队党总支书记张矿院说,救护队的这个传统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我们传承的就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战训科科长冀德禄笑着说,如今的救护大队再也不是人们常说的“身背呼吸器、手拿斧子锯,井下出事故、只会打密闭”,而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救援水平。如灭火技术,我们现在已掌握的有高泡灭火、惰气灭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等等,在救援复杂区域我们可以利用钻机直接打孔灭火,除此之外还配备了许多侦测和探测设备,以及卫星通讯指挥车、充气发电照明车、宿营车等等,甚至包括特殊救援用的大型钻机、吊车等。现代的救援早已一改传统救援手段,对队员的安全、对救援时间都是一个质的提升,但这一切的应用更需要提升所有队员的理论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今,新基地增设了仿真训练室和井下模拟巷道等,无疑为适应“未来战”和区域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队员们面对的就是爬绳、引体向上、哑铃扩胸、负重蹲起、跑步、拉验力器等多达15项的高强度体能训练,时常有队员对这样严格的训练苦不堪言。新队员康栓刚即使刚从部队复员来到救护大队,对如此高强度的训练还是有些吃不消,他说,单项最苦的就是拉验力器,因为要屏住呼吸拉80次,经常让人想吐,这还不算什么,遇到一月一次的连续体能训练,经常一整套训练下来,人早已瘫软。该队在战训时经常对新队员讲:只有训练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为此,在训练上严格下达计划和训练指标,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并注重理论学习、仪器操作和模拟实战,针对每名队员制定了详细的个人训练计划。如今的铜川矿业救护大队,以完善的设施、齐全的功能、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一流的服务为铜川乃至整个西北的矿山救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向着现代化、科学化迈进。在这里,大多数队员都是年轻人,青春起航从这里开始,涉世未深担当的却是厚重的责任,他们用激情与汗水展现追求和青春,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五十七年砥砺奋进历久弥坚,五十七载神圣使命铸就非凡。在陕煤化集团和铜川矿业公司的坚强领导下,铜川矿业救护大队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国家救援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将基地功能拓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中心、人才储备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装备储备中心和应急培训演练中心,以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更加创新的发展思维,出色完成党和人民的使命召唤。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