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山矿紧扣“降本增效”目标任务,以降本、提质、增效为导向,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细化措施,深挖潜能,全力推动经营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固本拓源 开启创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助力矿井高质量发展。
该矿不断延伸智能安全监管的触角,加长安全监管的链条,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加速生产方式转换,首次成功应用远距离供电供液系统、永磁滚筒皮带机,购置巷道修复机、单轨吊等一批新设备,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职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超前谋划414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成立攻关团队,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参与设备选型配套,制定管理适用、技术达标、人才匹配、运行可靠的智能化建设方案,努力实现“硬件引进”到“实际应用”的良好态势。持续加强小煤柱开采、瓦斯综合治理、防治冲击地压课题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提升科技引领力。皮带机巡检机器人上线运行既降低了巡检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胶带运输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同时,加强416泵房智能控制系统、矿灯智能充电系统建设,扎实推进414工作面单轨吊运输、选煤楼智能捡矸、NOSA系统建设应用、钻孔视频监控系统和瓦斯巡检机器人应用,全面加快“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步伐。
精打细算 “抠”出大效益
该矿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量与提质并举、效率与效益并行,精细管理降成本,深挖潜能增效益。
为了确保矿井成本管控措施落实落地,该矿从源头上避免浪费,从源头发力、从点面提升,不断降低成本。加强GS管理平台和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强化数据信息填报,深化偏离异常指标分析,优化管控措施,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实施生产材料总体承包、分期核算制度,健全审批领用、发放使用、编号验收工作机制,坚决做到“流程可查、去向可追、现场可控”。做实做细修旧利废、回收复用等节支降耗措施,减少物资浪费消耗。加大“小改小革”力度,压缩各类非生产性支出,持续推进成本低位运行。紧扣“提煤质、促销售、增效益”主线,加强生产、拉运、手选等环节管理,明确煤质管理责任,强化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有效产量和煤质考核制度,提升商品煤综合发热量,力争效益最大化。
精准施策 让肥水流进自家田
焊花飞溅、弧光闪烁、敲击声此起彼伏……在该矿机电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该矿紧扣稳增长目标,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依托“双十体系”,强化全面预算,精准施策发力,常态化开展修旧利废,深化成本管控,实行分项目标定额管理,实施矿井水净化重复利用,减少成本支出。突出“两金”压控,加大闲置设备材料加工复用,降低物资储备,盘活资产,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各个区队和班组,制定了材料回收、修旧利废奖励制度,实行材料消耗与工资挂钩,节奖超罚,让职工主动算好经济账,通过“严考核、重奖励”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激发职工潜能,释放资源价值,提升管理效能。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围绕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卡脖子”问题,瞄准行业前沿技术装备,提出新理论,探索新路径,多出高水平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激励鼓励措施,将“五小创新”“小改小革”纳入科研考核范畴,持续增加人才积累,不断扩大创新团队,激发全员创新热情,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