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数载矿山情 岁月流沙亦悠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兴则国运兴,世界强国必是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必是自信之国。国之如此,企亦如此。
2022月4月,铜川矿业公司启动以打造“一首歌、一本书、一座城、一条红色血脉”为主要内容的铜煤“四个一”文化品牌工程,通过深入挖掘铜煤历史文化,传承铜煤红色基因,赓续铜煤精神血脉,弘扬铜煤矿工精神,持续提升铜煤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助推铜川矿业在新征程上谱写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矿工子弟,我的祖父辈通过他们一生奋斗淋漓尽致诠释了铜煤人的“三特”精神和“四不”精神。在铜川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煤矿—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这里是《平凡的世界》创作之地,书里描写矿工生活正是祖辈们的生活写照。刚建矿时,祖辈就来到这里谋生,那时矿上刚准备投入生产,井下条件艰苦,产煤量全靠人力,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升井上来工作服常被汗水浸透,洗澡池子里的水从早到晚难得更换一次,就是这种条件下,祖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按时保质完成生产任务,保障国家能源供应。
1970年东坡煤矿简易投产,1984至1988年,改扩建。父辈招工来到这里。那个年代,矿工们来自全国各地,初来乍到,住是第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就有了从矿部沿路上来那一排排窑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窑楼风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亲切地称之为“山顶洞人”。从记事起,我们一家人就住在东坡矿山上选煤楼对面二层一间不足20平米的单面窑楼里,因为离选煤楼近,“轰隆隆”的皮带运煤声就成为我们生活中“奏响乐”。父亲早出晚归是常事,现在记忆犹新的仍是父亲每次下班回家鼻翼两边挂着的煤灰,眼睛也总是跟纹了眼线的样子。那时矿上流行着一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父亲也常常教我轻轻跟着合拍。有一次,半夜两三点父亲还没回来,母亲担心不已背着我寻到矿上区队,经过打听才知道井下出了点事故,父亲这班人正在紧急处理,我们一直等到早上七点多才见到刚升井的父亲,相视而笑也只能看到父亲漏出的一口白牙,但这笑容里蕴藏了安全尽责、实干笃行。
我们住的石矸山,井水是送不上去,只能靠后山水库,送水时间也是固定的,一天两次,一次一个小时左右,遇到干旱时节,这历经“千辛万苦”挑回去的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澄清”,待泥沙沉淀下去才可以,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父辈们从未放弃退缩过,身上仿佛有一股子用不完的劲,吃苦耐劳、拼搏进取,为他们的理想、心中美好生活和矿山的未来砥砺前行。
进入21世纪,2006年—2009年对棚户区进行了改造,矿工家庭乔迁新居,通了天然气,接了自来水,干净整洁的矿区道路,整齐有序的宣传报栏,花坛里的月季花吐出了新芽,蔬菜采摘园中的菜苗悄悄的钻出了地面,路边的樱花树上开满了樱花,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清新的味道,矸石山上种的油菜花灿然绽放,金灿灿的连成一片,深入其境,我的耳边仿佛又听到了那首几代铜煤人传唱不朽的经典:“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坚守理想、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几代矿工们在奋进中开创了铜川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时光荏苒,大学毕业后我回到矿务局工作,我始终牢记父亲对我的殷殷嘱托,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他倾尽所有给我万般呵护,养育了无数向像我这样的矿工家庭。今天,铜川矿业公司坚持以崭新面貌和铿锵步伐,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陕煤集团“八个聚焦”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五个一流”工作要求,继承与发扬铜煤人“三特”和“四不”精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几代铜煤人以“争第一、创唯一”的姿态,接续奋斗的结果,也是几代铜煤矿工群体的家国情、创业志、爱企心和奋斗新时代、筑梦向未来担当作为的成果。
匆匆几十载,蓦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涌上心头;悠悠矿山情,岁月苍老了容颜,风景依然如旧。生于此、长于此,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铜煤的企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的血脉,我将秉承铜煤人“熔旧铸新”的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的实干作风、“敢为人先”的创新活力、“古朴厚重”的崇廉品质,以文化的凝聚、熏陶、感染、浸润效应,把“四个一”铜煤特色企业文化融入从业,砥砺奋进,接续前行,在铜煤发展新征程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