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磊,男,35岁,现在铜川欣盛煤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2010年缘于父亲说的一句话:“靠手艺吃饭的人,随便走到哪里,都可以有饭吃。”他走上了车工的岗位,十二年来,他执着坚守工匠之心,时刻做敬业之人,脚踏实地,默默付出。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经过辛勤努力,硬是凭着这一手“有饭吃”的好手艺,斩获了“陕西省技术能手”这一荣誉,终于由一名普通技工成长为优秀的“大工匠”。
立目标:“我得学点真本事。”
石磊刚刚进入单位的时候才二十出头,只是一个普通的车工学徒,“打杂”“磨刀”“粗车”日常车间工作十分枯燥繁重,工作环境也比较嘈杂,冬天冷夏天热,粉尘也时有弥漫。但这些他从未在意过,始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咱们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就得学点真本事,当车工中的状元。”石磊总是这样勉励自己,工作越干越有劲。由于扎实的基础,看图纸,排工序,卡坯料,选刀具,粗车削加工,精车削加工……上手十分顺利,没到半年便可以独当一面,一个人控制一个车床。后来他依旧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公司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和青工技能培训,考取了车工高级工职称,成为了公司车工队伍里的骨干。
学技术:“车刀是车工的灵魂。”
“车刀是车工的灵魂”,石磊把师傅的教导深深刻在了心底。学徒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磨刀”,刀磨好了,才能真正了解各类型刀的特点,才好掌握刀头的受力点。但磨刀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外圆刀、螺纹刀、切刀、内孔刀......”车刀的种类十分丰富,每一种类型又有不同型号的区分,常用的刀头至少也有十几种。为了深入了解每一个刀头,石磊深入学习掌握了每一种刀头的形状,特性,使用范围,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再针对不同刀头,请教师傅特点,观察师傅的操作,然后按时间分类,每天有目的性的去训练1-2种刀头,磨不到标准就不下班。那段时间,有人去家里找他时,家人都说“在这可找不到他,你去厂里看看,准保在哩”。正是由于他勤奋努力,被师傅夸奖是“磨刀最快最好,基础功最牢的徒弟”。
传帮带:“年轻人没走过弯路咋能知道直路是什么样子?”
以前的学徒,现在的师傅。伴随着石磊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也逐步带起了徒弟。在技术方面,他给徒弟充分的成长空间,鼓励其独立思考、创新大胆开展工作。一次他们共同完成一个滚筒配件的制作,在对工件加工工序细节上徒弟提出了不同想法,石磊鼓励徒弟按自己的想法操作。然后自己也做一次,用实践结果来证明加工工序,然后再详细分享自己的经验。第一次的时候,他的徒弟说“师傅我错了,姜还是老的辣,我以后就听你的”。石磊反而宽慰对方“年轻人就该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我说啥你干啥,那不成木头人啦。我欣赏你的独立思考和大胆提出,然后我再通过实践引导你,这样能更快的帮助你进步。虽然这样让你走了些弯路,但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年轻人没走过弯路咋能知道直路是什么样子”。

做贡献:“再辛苦咱也不能耽误生产的大事。”
对于石磊而言,提高技能既是自我要求,也是为了立足岗位,服务企业发展。一次,玉华矿皮带机主滚筒发生故障,不及时修理好会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公司领导十分重视,限定时间节点亲自紧盯维修。当时是另一名同事负责这次维修,业务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滚筒属于较大的设备部件,维修耗时很久,需要通宵连轴转。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石磊主动提出参与维修,通过查阅设备说明书资料,他很快就熟悉并掌握了滚筒这种大部件的各项参数和原理性能,配合同事不停歇的连夜忙抢修,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上班前完成了维修工作,保证了设备及时投入使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领导和矿方的表扬,第二天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说到“再辛苦咱也不能耽误生产的大事”。
展风采:“真金不怕火炼,我就是要和他们一较高下。”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石磊从一个小学徒到公司的业务骨干,离不开他在工作中的对技术的研究创新和技能比武中的竞争历练,相继获得了“2014年度优秀青年员工”和“2019年度欣盛煤机公司职工技能竞赛活动车工第一名”等荣誉。在2021年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工种比赛中,他主动报名,积极准备。别人问他“这次参赛的人可是全省咱们这行的精英,你不怕么?”,石磊自信道“真金不怕火炼,我就是要和他们一较高下,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也通过比赛学经验、见世面,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普通车工工种决赛中,石磊沉着冷静,稳定发挥,凭借着扎实过硬的理论知识、精益求精的技术本领、细致精确的画图水平,以总成绩79.85分取得了全省第5名的好成绩,在2022年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启动仪式上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石磊以他的爱岗勤勉、踏实沉稳、严谨求精、敬业奉献,诠释了“工匠精神”应有之义,以默默无闻的奉献担当起了陕煤青年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80后”青春奋斗的人生。
责任编辑:马阳 编辑: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