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专题专栏
最新文章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大讨论专题】构建和谐矿区 促进铜煤“二次创业”
作者:陈建民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8-05   点击次数:
分享:

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三型六化”和谐富裕新矿区是我公司党政站在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发展高度运筹帷幄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将关注改善民生,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实现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职工共享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职工幸福指数和文化品味的不断提升,不断加强探索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提升职工收入,不断满足职工有“物质富有”到“精神富有”的新期待,不断丰富职工精神生活,提升矿区文明程度,打造企业品牌,使职工共同参与企业建设,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创新进取,要敢于接受和大胆尝试,取其糟粕,留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关注民生,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统一的发展。

一、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

党的十六大指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注重激发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逐步形成,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的养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打下坚实基础。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应包涵以下基本要求。

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构想,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它不是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不是追求平均主义。社会主义和谐是我们关注改善民生,建立维稳工作,保持矿区安定团结的基础。

㈡、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为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如何协调。因此,和谐社会要能够不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基本的公平、正义,使人们普遍分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果。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㈢、和谐社会不能封闭和僵化,而要不断开放探索并充满活力,有激情,要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髓,社会管理体制要不断根据新的现实变化逐步创新和完善。和谐社会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激发最大多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以全国人民的创造激情和辛勤劳动推进和谐社会稳步建设。

㈣、和谐社会不仅是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要让职工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也要能够形成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它的基本要求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虽然解决了,又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但和谐社会需要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有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

二、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有力于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㈠、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条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㈡、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不会感到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稳定,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进程。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将受到惩罚。

三、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探索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㈠、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地方垄断、行业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拉大了地区间、行业间的经济利益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有待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差别,逐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和空间,以缩小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公平合理。

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积极拓展市场与其他企业联营,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㈢、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又要保证同工同酬。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又要强调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

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公司实际,要大力改造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产业。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做到发展与人文自然地完美结合。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在公司转型发展和二次创业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影响和谐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坚持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让全体职工共享社会进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公平合理地分担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使企业在合作与信任、各尽所能、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中,实现稳定有序、和谐协调的发展,为铜煤的二次创业,和谐富裕矿区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三型六化”企业共同愿景的美好向往变为生动的现实。

(作者系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

编辑:刘孝文


上一条:【大讨论专题】制约思想解放的因素分析
下一条:【庆祝建党90周年】地勘公司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