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有想到,我70岁时终于成公家人了。”史家河社区尹雪芳老太太手捧工资卡激动地说。
看着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听着她们开心的大笑,我快速的按下快门,把这最美的瞬间记录下来。我被她们深深的感染。
这是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这是一队曾经拉着架子车、挥舞着铁锨、不输男人的娘子军。她们在煤矿上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承载着贴补家用的重担;她们没有多少文化,没有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有的只是身为矿工之妻的担心和那份想为困难的企业分担忧愁的力量。

1955年,本着先生产后生活原则筹建的铜川矿务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生活后勤工作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了。此时的矿工家属们就承担起这份重任。她们从事着砸石子、烧石灰、盖房子、拉架子车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一点一点地建设起自己的家园。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稳定矿区生产生活秩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这部分家属临时工或因超龄、或因本人未申请等各种原因没有转招为集体工。随着用工制度和养老政策的改革,2001年铜川矿务局为办理过转招手续的集体工统一办理参加了养老保险,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都按月领到了固定的养老金,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未参保超龄人员年老体衰,生活没有着落,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女性,当正式工的老伴去世后,自己的生活就更加没有保障,由此引发了集体长期上访达10年之久,赴过省,进过京,到市政府上访更是家常便饭,成了影响企业社会稳定的一大顽疾。由于没有政策依据,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2008年8月和2009年6月,陕西省政府先后下达了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超龄人员基本生活问题的试点办法和正式办法,2009年11月13日,铜川市政府下发了实施方案,11月20日,铜川矿务局就召开了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超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专题会议,全局各基层单位领导都按时参加,局长宋志刚亲自部署落实解决问题的各项工作。局党政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日程,成立了局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到人。这些家属临时工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可对于一个建局50多年的老企业来说,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困难是可想而知。铜川矿务局党政领导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组织好、检查好、落实好,让这些为企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颐养天年。为此,局党政专门下发了《铜川矿务局关于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超龄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工作安排及要求》,安排抽调700名文化素质高、原则性强、政策水准性高的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请来铜川市劳动局党益寿带队的专业人员,为全局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拨出专项资金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说着容易做着难。解决未参保超龄人员生活保障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上溯时间长,牵扯人员多,涉及面广,各单位情况参差不齐,情况复杂。怎么办?负责这项工作具体操作的局劳动服务公司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如何不打折扣地把好事办好,办扎实,办到位,办彻底,使应该得到和能够得到实惠的超龄人员真正得实惠,真正使党的惠民政策最大范围地惠及民生,他们制定出一套严谨的方案。首先,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把政策梳理成群众容易理解的条条框框,上墙公布,告知大家。让广大超龄人员真正的明白了什么人符合条件,什么人不符合条件,对政策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真正做到让群众明白,让群众放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接着,把整个工作分为六个阶段分步实施。即学习宣传阶段、摸底登记阶段、资料整理阶段、张榜公示阶段、初步审查阶段、复核审批阶段。在摸底登记阶段,局服务公司每天调度各单位的登记情况,每天汇总向局领导汇报。经过紧张的工作,初步摸排就有一万多人。看着这庞大的数字,局领导下命令,一定要把摸底登记工作安排扎实,安排细致,要努力做到不漏登记一个人,不留一个后遗症。
当进入资料整理阶段时,大家都傻眼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管理不规范,年代距今又那么久远,未参保超龄人员早已离开工作岗位,档案资料多少不一,参差不齐。为此,副局长封建利召集各单位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单位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渠道、全方位的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从各单位档案室查找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以前的有关档案等,绝不能因为资料不全,延误上报时间,而影响问题的解决。焦坪矿、桃园矿、三里洞矿、李家塔矿、史家河矿、王家河矿这六个早已破产的昔日大矿,未参保超龄人员几乎都在千人以上,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如今矿区已成社区,人员少,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要把这么多的人员档案资料找齐,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几个社区的主任亲自挂帅,带领几乎是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走遍矿区的角角落落,把政策宣传到位,翻遍矿区的档案室、资料库,甚至车间班组长的工作日志,收集第一手资料。他们将工作人员分片包干,分组行动,走访群众。没有假日,没有礼拜,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可是时间太久了,资料收集起来难度太大,他们每天在旧纸堆中仔细翻看,在发黄的工资表中认真核对,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最紧张的时候,有的干事连续几周都不回家,吃住在办公室。可是,还有的群众不理解,上门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那么慢?为什么找不到本人的资料?根本不听工作人员的解释,一味的抱怨。每当这时,工作人员非但不能述说自己的辛劳,还要陪着笑脸不停地解释……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经过千辛万苦,全局12271份个人档案资料终于整理齐了。局劳司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逐单位逐人进行审查。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进行了必要地补充完善,完成了对12271人的档案初审工作。紧接着,邀请铜川市劳动局有关人员来审批。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和局工作人员每天在堆成山的材料中翻看,陈年的灰尘,难闻的异味全然不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把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在老百姓的心中,让她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可是他们工作量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全局12271份档案,每人档案中要找到10年工资报表,仅复印纸张一项就达130多万张。为了便于工作,局里划拨专项资金给各单位都配备了复印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反复的审核中,不断地完善资料,让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好多人被累倒了,可他们还是要咬牙坚持,因为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在注视着你。当被告知某一材料不过关时,50多岁的大男人竟然急的放声大哭,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让老人丧失希望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
经过四次的反复审核,终于在今年8月30日劳动部门完成了复核审批程序。铜川市养老经办处对劳动部门审批过的资料逐人进行了复核,建立了个人电子档案。到9月10日开始下矿收费。局领导考虑安全问题,特联系虹桥分局和保卫处配合,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当交完钱的王石凹矿田老太太激动地拉着局长宋志刚不停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企业,感谢好领导,让我们这些耄耋老人活的有了尊严。这真是我们这些人的心里话啊。”

是啊,落实解决未参保超龄人员生活保障工作,历时一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10464人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取得了领取生活补贴的资格。9880名超龄人员按时足额缴纳了费用。如今,已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在一个单位一次性解决上万人的生活补贴问题,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全省是第一家,解决总量占全市的近70%,这真是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在了实处。
军功章中有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曾经的家属临时工们,也有为维护矿区和谐稳定的企业员工们,军功章中有你、我、他,更有企业造福员工的美好蓝图。

曾经年轻的笑脸

如今终于享受到企业员工的待遇,开心的无以言表

老太太接受铜川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衷心感谢党的关怀和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