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来,智能化矿井建设飞速发展,倾力构建“智能系统化,系统智能化”。
三年来,人人思变求进提升素质,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涌现一批“大师、工匠、状元、岗位能手”。
玉华矿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出发点,与时俱进规划培训方案,大力拓展培养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合理布局,形成体系,用好培训“活水”灌溉智能化建设的“沃土”,培育人才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为主动适应和有效应对智能化矿井建设提出的技术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课题,矿井坚持“素质、管理”并重原则,着力在提升职工学习动能和热情上创新管理,努力实现“岗位与兴趣的双向奔赴”,丰富载体为职工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加快匹配智能化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具有玉华特色的“以师带徒”升级版实行5年,54名徒弟出师,以“玉华工匠”等多项培养机制,“创客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平台运行,突出以青年职工为主的成才计划和职业规划,先育骨干,再练“大拿”,指导帮助青工明确定位,追逐梦想,快速融入智能化发展新环境。
在鼓励青年扎根一线强本领、练技能的号召下,郭伟伟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转岗成功,半路出家完成了从食堂“掌勺的”到“背五大件”的职业转变,在综采队加入“以师带徒”,成为一名机电检修人员,让岗位和梦想来了一次双向奔赴。
转行初始,郭伟伟便与矿井第一套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建设“撞个满怀”,一番接触下来,才发现做好一名智能设备检修工,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面对智能设备电气系统图纸,觉得压力山大。幸好有签长约的师傅鼓励“智能设备的知识,大家起点都一样,轻易言败就会被岗位淘汰,咱两都是零基础,那就一起学”师傅的一番“课外辅导”,让小伙子眼神迸发了光彩。“以师带徒”月月考核,季度大讲堂授课,每年评比,师傅班班手把手授业。
矿井从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又开设了新型学徒制培训班,采用矿校联合、厂矿联动探索多样化协同方式,携手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对矿井“以师带徒”模式进行系统化、深度化的完善升级。郭伟伟主动报名,成为新型学徒制培训班92名学员中的一员,步入课堂正式入学。培训班从智能化建设出发,理论实践相结合,既有区队指定专人文化课帮学,更有行业专家定期授课,智能设备地面培训场所提供实操渠道,师傅岗位助学多管齐下,以切实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教学计划,达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的目的。通过“以师带徒”和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经过3年刻苦钻研,郭伟伟的文化知识、学历文凭实现再提高,取得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才,成为了智能化综采设备维护保养的“行家里手”。
三年之后,当第三套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化综采系统即将安装,郭伟伟信心满满的说“这三年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矿井对培养青工的重视,得益于矿井对培训的持续支持投入,舞台广阔、我还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