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诗文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党建 - 诗文天地
建局70年征文| 李燕:七秩煤海情 三代守初心
作者:李燕   来源:华远项目部    发布日期:2025-11-19   点击次数:
分享:



当渭北的晨雾漫过矿区的矸石山,当井下千米深处的矿灯连成星河,点亮了几代人的奋斗征程;这座镌刻着时代印记的矿山堡垒,正踏着七十载风雨铿锵的步履,走过漫漫春秋。这七十年,是从人拉肩扛到智能化开采的跨越,是一代又一代矿工用黝黑的手掌、坚韧的脊梁,托举起煤炭事业的“煤海长城”,让这份扎根坚守大地的岁月与初心,在七十年岁月中愈发滚烫、愈发坚定。

初创岁月:坚韧不拔 用信仰铸根基

时光回溯至1958年的盛夏,爷爷怀揣着对生活的热忱与担当,应召加入铜川矿务局,被分配到焦坪煤矿露天采剥队。此时的焦坪煤矿,作为全局乃至省内的骨干矿井,下设平硐、永红井口与露天采剥队,却无半点现代化设备的影子,所有开采作业全凭人力肩扛手推,靠着一身苦力撑起生产运转。那些浸透汗水的艰辛岁月,我们虽未能亲历,却总能在爷爷的追忆中,触摸到老一辈矿工扎根矿山的赤诚与坚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将最宝贵的青春与心血,悉数奉献给了这片黑色沃土。1971年,煤炭产业迎来扩产浪潮,陈家山、下石节、玉华等煤矿相继落成。新矿初建,技术简陋、生活清苦,爷爷却毫无迟疑地主动请缨,奔赴下石节矿开启新的征程。他一生朴素无华,在煤矿最艰苦的岁月里,唯有一身缝缝补补的工作服相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尽数贴补家用,将日子过得清贫却踏实。

1966年,恰逢矿上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爷爷所在的七号电铲组卯足干劲,争分夺秒抢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不仅将材料消耗控制在低位,生产指标更如“红箭头”般节节攀升。为保障生产顺畅,爷爷总是比工友们早到岗位,细致检查机器、悉心维修注油,待大家到岗时,设备早已整装待发。有一次,暴雨倾盆而下,正在作业的电铲突然出现故障。雨势丝毫未减,爷爷急在心头:“走,再大的雨今天也得把机子修好!”话音未落,便带着工友们冲进雨幕。雨衣早已挡不住瓢泼大雨,浑身湿透的他们,在泥泞中奋战数小时,终于让电铲恢复运转。那次,他们不仅未耽误生产,更超额完成任务。表彰会上,爷爷代表七号电铲组接过荣誉证书。如今,这张证书被父亲悉心珍藏,成为爷爷留给家人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做人要正直踏实,干工作要勤勤恳恳,不能辜负党和领导的信任与期望。”爷爷的教诲,如同矿山的乌金般厚重,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他对矿山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汗水与岁月的沉淀,满是眷恋与寄托。这份对煤炭事业的赤诚,化作一根无形的接力棒,从爷爷手中传到了父亲手中。不久后,父亲也应召进入煤矿,续写着与黑色煤炭相伴一生的缘分,将老一辈矿工的坚守与信仰,永远扎根这片煤海。

改革年代:薪火续燃 初心映煤海

说到我的父亲,我心中满是滚烫的感恩与深深的敬佩。感恩的是,在那个月薪仅有几十元、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总能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从未有过半分亏待。但凡我念叨想要的东西,他总会记在心上,拼尽全力满足这份孩子气的期盼。记得那时,一分钱一袋的冰冻果汁,是铜川独有的清甜滋味,也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念想。每当父亲到铜川学习,总会特意揣上几条干净的毛巾,返程时便将冰冻果汁层层包裹,小心翼翼抱在怀里,仿佛护着一件稀世珍宝。坐着颠簸的班车一路摇晃,他始终把包裹搂在胸前,生怕一丝暖意融化了那份清凉。一进家门,他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珠,便急切地喊着:“燕燕,快来吃,再不吃就化完了!”当年的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却不知这穿越几十里山路的清甜,藏着父亲多少无言的疼爱。如今回想起来,那融化在舌尖的凉意与父亲布满老茧的手掌温度交织在一起,总让心头泛起阵阵酸楚,也让我愈发懂得这份父爱的厚重与深沉。

七十年代的煤矿,全靠人工开采出煤,安全设施极度匮乏,作业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不像如今的煤矿,早已实现百分百现代化,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井下不仅设有便民小超市,还安装了随时能用上的热水器,处处透着便捷与舒心。而在那个年代,工人们下井必须自带干粮,一块硬邦邦的馒头、一把咸菜,便是一整天的口粮。饿了,就掏出馒头匆匆啃几口;口干舌燥,实在咽不下去时,便寻一处顶板淋水,掬一捧冷水勉强下咽。井下潮湿阴暗,粉尘弥漫,父亲的工装永远沾满煤尘,指甲缝里的黑渍即便反复搓洗也难以褪去。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父亲一干就是十多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也从未想过退缩。他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是爷爷传下来的规矩。” 这句话,他不仅挂在嘴边,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刻进了行动里。

后来,矿山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父亲也迎来了一次工作调动,调到了党群部门。虽说不用再像从前那样常年扎根井下,不用再承受井下的潮湿与粉尘,但时不时仍要下井巡查、了解一线情况。有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起得格外早,那时矿区条件有限,洗澡需要排队等候。父亲上的是零点班,正当我在澡堂外排队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缓缓走来。那是父亲:一身工装被煤渍染得乌黑发亮,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整张脸被厚厚的煤尘覆盖,只剩一双眼睛透着难掩的疲惫,眼角的皱纹在晨光中格外清晰;头发被安全帽压得凌乱不堪,还沾着些许煤屑;沉重的胶靴沾满泥泞,让他的脚步显得格外迟缓,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负重前行,手里还紧紧攥着那顶陪伴他多年的安全帽。那一刻,所有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我认出了父亲,泪水瞬间涌上心头,模糊了眼眶。作为女儿,我心里涌起最自私的念头:父亲,别干了,咱不要再从事这辛苦的煤炭事业了!可转念一想,选择了一份事业,便要踏踏实实干好,就要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是爷爷传下来的信条,也是父亲用一辈子的行动教会我的道理。

父亲的坚守,就像矿山深处的矿灯,虽不耀眼,却始终明亮。他在改革浪潮中,既守住了老一辈矿工的勤恳与担当,又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他常给我讲爷爷当年冒雨修电铲的故事,讲矿山这些年的变迁,那些话语里,满是对矿山的热爱与眷恋。正是这份深入骨髓的情怀,让他在艰苦的岁月里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坚定,也让我从小便对这片黑色沃土生出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父亲的背影,是改革年代矿工群体的缩影,他们用汗水与坚守,承接起老一辈的使命,为矿山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也让“正直踏实、勤恳担当”的矿山精神,在岁月流转中愈发鲜明,为煤海续写着新章。

新时代征程:三代接力 共赴煤海新章

父亲对煤炭事业的赤诚坚守,如一盏穿越岁月的明灯,在我心底投下温暖而坚定的光。年少时,无数个清晨目送父亲披着寒霜走向井口,无数个深夜等候他踏着煤尘疲惫归来,看他粗糙手掌里磨出的厚茧,看他工装肩头缝补的针脚,那份对矿山深入骨髓的执着与热爱,早已化作无形的基因,在我血脉里悄然流淌。因此,当“白衣天使”这份承载着无数女孩憧憬的职业向我招手时,我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转身奔赴矿山,这个镌刻着爷爷的青春、沉淀着父亲的坚守,早已成为我精神故土的第二故乡,续写家族与煤炭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如今的矿山,早已不是父辈、祖辈记忆中那般艰苦模样。昔日爷爷辈人拉肩扛的泥泞征途,父亲辈人工开采的艰辛场景,都已被智能化综采设备的精准运转所取代;曾经简陋的安全设施、昏暗的井下巷道,升级为全方位覆盖的智能监测系统、整洁明亮的标准化作业环境,小超市的便民物资、热水器的汩汩暖流,让井下的每一处都透着人性化的温度。这翻天覆地的变迁,是七十载岁月里一代代矿工用汗水浇灌的硕果,是铜川矿务局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更是“传承”二字最鲜活的见证。

我虽未能下井亲历乌金破土的壮阔,却在党群部门的岗位上,找到了属于新时代矿工的坚守与担当。我以文字筑牢安全生产的精神防线,让每一份坚守都被看见,每一份付出都被珍视。更幸运的是,矿山让我遇见了志同道合的爱人,他带着专业学识与青春热忱扎根煤海,我们在矿灯的见证下携手,将个人理想与矿山发展紧紧交织,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而我,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完成了一次初心不变的转身,从开采能量的“追光者”,到守护灯火的“点灯人”,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对矿山的赤诚与担当,是传承精神的初心、开拓创新的决心。这份转型,本身就是矿山创新发展的生动诠释,更是矿工精神的传承延续。如果说,矿山是“根”,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足迹与事业根基,那么后勤服务便是“基”,凝聚着保障一线、温暖人心的力量内核。如今,服务是我坚守的信仰,责任是我前行的坐标,这份在后勤岗位上的默默耕耘、细致付出,正是对传统矿工精神的创新表达,矿山的发展需要井下的攻坚克难,也需要后勤的坚实保障,守护好工友的衣食住行,便是守护好矿山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在与矿山相伴的岁月里,我从一个懵懂青涩的黄毛丫头,蜕变为独立干练的现代职业女性。是矿山的厚重底蕴滋养了我的品格,让我懂得坚守的价值;是矿山的奋斗氛围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扛起责任的重量;是矿山的温暖情怀包容了我的成长,让我在热爱的岗位上舒展羽翼、自由翱翔。这片黑色的沃土,不仅给予我谋生的本领,更赋予我生命的意义与荣光。

时代凯旋:薪火相传 煤海映荣光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薪火相传。铜川矿务局的七十年,是一部煤炭工业迭代升级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三代人坚守初心的传承史。从前辈“人拉肩扛战煤海”的创业艰辛,到父辈“改革浪潮守初心”的坚韧执着,再到我们这一代“智能赋能开新局”的青春担当,三代人的足迹与矿务局的发展轨迹深深交融,汇成了一曲穿越岁月的奋进之歌。

爷爷的荣誉证书、父亲的磨破工装、我们的创新笔记,串联起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铜川矿务局“正直踏实、勤恳担当”的精神脉络。这片黑色沃土,见证了设备从简陋到智能的跨越,见证了环境从艰苦到宜居的蜕变,更见证了精神从传承到升华的永恒。

七十载风华正茂,新征程再启华章。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祖辈的嘱托、父辈的期盼,以青春为笔、以热血为墨,在矿山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相信这份跨越三代的矿山情怀,这份融入血脉的坚守信仰,终将如煤海深处的矿灯,永远明亮、永远炽热,照亮铜川矿务局更加璀璨的明天,也续写着一代又一代矿工与矿山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图


上一条:建局70周年征文| 陈旭红:七秩铜煤忆芳华
下一条:建局70周年征文| 温荆亮:乌金映岁月 奋斗续华章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