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间的沙漏再次翻转,历史的篇章便以新的姿态呈现。听,元旦的钟声敲得多欢快;看,新年的美景已悄然而至。
元旦,是岁月的起点,也是希望的源泉。南朝梁人萧子云在《介雅》中曰:“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一年之中,大大小小的节日里,元旦排在首位。故而,它是极为喜庆且热闹的。
元旦这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吃饺子的。天刚蒙蒙亮,家里的大人们就起床忙活了,“叮叮当当”地剁馅子声,在村子的上空彼此起伏,每一声都是欢喜雀跃的。鸟雀们站在枝头喧闹着,叽叽喳喳的声音跟剁馅子声,劈柴声、交融在一起,像一场热闹喜庆的交响乐。用不了多久,胖乎乎的饺子就下了锅,白白的热气在锅上袅袅升起,飘满了厨房,飘向了院子,飘向了空中。你家的我家的,缠绕在一起,袅袅复袅袅,满世界都是饺子的鲜香。
元旦这天,是要装扮小院的。父亲把两只最大的灯笼挂在了大门两侧,鲜艳的红把陈旧的木门映衬的闪闪发光。院子里低矮的树枝也不能空着,母亲在光秃秃的枝杈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灯笼,阳光打在上面,火树银花般耀眼明亮。我们孩子也不闲着,把祖母剪好的窗花整整齐齐地贴在了洁净的玻璃上。一团绚丽,一团热闹,喜气洋洋着。家里的小狗小猫仿佛也沾染了过节的喜庆,在院子里你追我赶地撒欢。
元旦这天,镇上会有戏班子演出的。村子里的人都会相约着去镇上看戏。大家骑着自行车,载着孩子老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路遇大姐得音讯,九里桑园访兰英。”还未到达戏台前,耳畔就传来了婉转美妙的唱腔。循声望去,舞台上戏角们身姿曼妙,水袖轻舞,直引得大人加快了脚步。我们孩子却被戏台旁卖好吃的吸引了过去,有卖糖葫芦的、卖灶糖的、卖米糕的,还有卖糖炒栗子的。软绵的甜在空气里流淌,总惹得孩子央求大人给买这买那。这时的大人格外好说话,从兜里掏出零票子递过去,豪气地给孩子买一份欢喜和满足。
晚上,我们吃饱了,也玩累了,便钻进了被窝,支着下巴听祖母讲故事。父亲和母亲则坐在一旁,聊着明年的希望,母亲说,把后山的地垦出来,种上葵花,丫头们爱吃炒葵花籽,余下的还能卖了,贴补家用。父亲说,家里的羊能卖了,给娃娃们添件新衣服。我们听着听着,渐渐生了困意,简单而美好的快乐,缓缓荡入梦里……
关于元旦,作家冯骥才先生曾描述说:“时间有时也是空间。当我们从旧的一年跨入新的一年,就像从一个空间走进另一个空间。这个崭新的空间又大又空,充满不曾使用过的时间。人们在这一瞬的期望是万象更新。”
岁月静好,莫过于此。万象更新,生生不息。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