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华秋实,岁月如梭。与陕煤相遇、相识、相知已有十四个年头。回首这十四年,曾在迷茫中徘徊过,在徘徊中犹豫过,也曾在无助之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如今却已然成为一个“陕煤是我家”的忠实员工。执笔落字,思如泉涌,对于我来说,这十余年所经历的各种场景、点滴碎片见证了岁月变迁。
初遇鸭口,梦想启航的地方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矿务局到学校招聘大学生,作为相关专业的应届生我很幸运成为了铜川矿务局的一员。带着新奇与忐忑,来到了这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用她的温情感染了我。
在红玫瑰酒店等待分配时候,一切充满着未知。当得知来到鸭口的时候,一切又都是从零开始,面对这陌生从未接触过的行业,高高的井架,壮观的选煤楼,乌金堆积的山丘,笔直险俊的矸石山排矸道,宽敞喧嚣的大楼门前广场,年轻的我们满怀激情,撸起袖子使劲干,也不觉得苦和累,忙碌的工作生活伴我度过了梦想开启的时光。
脚踏实地,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我被分配到鸭口党群工作部,在这个岗位上,我努力学习,不断向同事请教,逐渐掌握了组织人事管理、新闻宣传报道等业务技能。在这个发展平台上,我得到了鸭口老领导们的认可、同事的配合、朋友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渐渐的,鸭口就变成了第二个“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和信任。十余年的希冀,一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曾有过焦虑、迷茫,也曾想过放弃,然而在我漫无目的、踌躇彷徨的时候,是“家人”的指点提携,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拓宽了思想眼界,明晰了工作思路;“家”的平台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很幸运加入这个大家庭,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一点点挺进,我从心里感谢第二个“家”,“家”的变化影响着我的工作理想、理念,“家”改变着我,我也为“家”贡献一份力量,我与“家”共同成长。在这个“家”,涌现出很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其中劳模王志雪父子几代人献身煤炭工业的事迹被《中国煤炭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王志雪的深情之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由此叫响全国,成为当代中国煤炭工人忠诚报国的代名词。还有路遥先生那句说“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等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精神世界。
返璞归真,遇见更好的自己
往事如烟,在去产能的号召下,现在的鸭口煤矿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落幕。它的历史是一曲矿山铁汉艰苦创业、奋勇拼搏的英雄之歌,是一首矿工赤子忠诚报国、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一个岗位,承载的是一份职责;一份坚守,实现的是一份价值。2022年11月,东区矿井管理中心成立,她带着使命完成了东区五矿的整合,我也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同样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机遇,我有幸参与其中。如今的东区中心,正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拼搏姿态,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强化成本管控增效益,压缩开支降费用,信访稳定解民困,动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过好精打细算紧日子,全力保障干部职工过上好日子”思想,一点—滴降成本,一分一毫提效益,全力以赴做好亏损企业治理及降本增效,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形成“降本增效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目标”的良好格局,汇聚大家力量,为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打基础。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十年多的时间,我不断感受着来自周围同事的熏陶,不断被他们所感动着。生产现场,他们事事严谨、担当尽责;项目推进中,他们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生活中,他们积极乐观,真诚待人;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态度。这些从同事们身上学到的品德,像雨露般灌溉着我内心的那棵树,让它能够茁壮成长,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往无前,因为我知道,我的同事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是陕煤人“奋进者”文化的缩影。
矿区周围青山绿水,满目葱茏,安静祥和,一条公路将东区各个矿井串联起来,沟通着矿区与外界的联系,阵阵山野清风带来通体清凉,耳畔响起鸟儿欢快的啁啾,碧树红瓦间,升起袅袅炊烟。
回首过去,我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引吭高歌,一路欢笑,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迎接矿业公司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