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宣传教育     廉政法规     监督检查     案例警示     自身建设     廉洁文苑 

自身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党风廉政>> 自身建设>> 正文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

加强监督贯通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24-10-08 12:07 公司副总政工师、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 周海均    (点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推动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合力”。陕煤集团铜川矿业公司纪委立足监督专责机关定位,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探索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工会、信访、安监、宣传、企管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模式,构建形成沟通顺畅、保障有力、协调高效的“八位一体”监督工作格局,通过在监督力量上一体融合、监督重点上一体发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动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

一、加强监督贯通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推动纪检、监察、审计、安监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是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有效举措,有利于以监督促进治理,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

(一)加强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是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是可以看到,近年来腐败案件频发高发,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存在层层弱化现象,甚至屡有破坏政治生态、搞“小圈子”“小团伙”等问题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乏力,监督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纪检监察组织作为企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有责任统筹衔接各类监督,聚焦“两个维护”同向发力,规范权力运行,维护企业安全稳定发展,以强有力的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加强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是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完善国家治理进行的顶层设计,把监督融入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监督作为治理的内在要素、重要环节,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监督的发现、评价、纠偏、完善等多种功能,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

加强监督贯通融合是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

当前,如何确保国有企业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单靠某个方面的监督作用往往很难全面到位。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形成科学决策、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发挥各类监督的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推动全方位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职工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增强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切实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监督贯通融合存在的问题

从主观因素来看,国有企业监督部门存在监督意识不强、监督能力不足、监督协同不畅等短板。个别部门片面认为监督工作主要在纪检部门,协同监督是额外负担。从专业管理角度来说,不是自己分内之事,与己关系不大。此外,存在 “老好人”现象,怕得罪人,少数职能部门和干部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监督工作“不上心、不热心、不用心”。有的不会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纪检干部仍沿用老方法,难以应对新形势,加之基层专职纪检人员少,流动性大,又多为“半路出家”,缺乏理论沉淀和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委专责监督作用发挥。有的各自为政,各业务条线都有一定之规,都有纪律要求,特别是对人、权、财、物的监督,涉及到纪检、组织人力、审计、内控合规等多部门,现实工作中往往因主责主业脉络不清,导致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

从客观因素来看,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手段不丰富等问题尚未解决。一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首先,监督体系由各类监督主体有机统一构成,每个监督主体都要切实履职才能共同发挥监督体系治理效能。其次,监督力量呈现分散化、条块化管理的状态,各部门在不同业务范围内实施监督,监督事项各有侧重,监督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对于重要岗位、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等无法开展集中有力的监督。再次,各类监督主体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机制,未形成整体优势。二是监督重点不突出。协同监督工作没有很好聚焦企业中心任务、关键领域、重要事项、薄弱环节,监督停留在浅层表面和日常小事上面。少数部门和干部在协同监督中怕担当,选择性监督,绕着弯监督。此外,对协同监督工作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计划,监督重点不明确、找不准或重心偏移。三是监督手段不丰富。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在工作实践中基层纪委虽然努力探索研究更多行之有效、符合客观实际的监督方式方法,但由于专业知识欠缺、涉猎范围过窄、思维眼界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人员力量不足等因素,导致开展监督工作的手段局限于简单常规的几种,甚至有些时候被动监督,直接影响到监督的质效。

三、监督贯通融合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党委(党组)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铜川矿业公司以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无缝隙“八位一体”大监督机制是全面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解决监督人员少、相关专业知识欠缺、手段单一等问题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八位一体”监督机制将企业内部具有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会、信访、安监、宣传、企管等部门进行了整合,制定出台了《铜川矿业公司协同监督联系会议制度》,运用各职能部室监督力量,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推动各类监督统一融合、一体运行、共同发力,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铜煤大监督体系。按照信息共享、情况互通、人员互补、协同作战的思路,将监督“单独上场”变成“联袂登台”,创造了“1+1>2”的监督管控效果。在监督过程中,坚持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密切配合到位、检查问题到位、分析研判到位、督促整改到位、执纪追责到位的“六个到位”。“八位一体”监督机制建立以来,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完善各项制度,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实现从少犯错误向不犯错误转变,规范企业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让职工群众共享企业发展红利,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创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贯通协同监督模式

聚焦“两个维护”同向发力。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履行监督主责,强化政治监督,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统筹纪检、监察、审计、安监、企管等各类监督同频共振。通过联合监督检查、参与案件查办、联动巡视巡察等方式,推动政治监督和各项监督协同联动、同频共振。围绕“两个责任”同题共答。坚持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题共答、层层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职能,推动各职能部门履行监督主责,贯通协同督促被监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

构建以纪检监察监督引领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格局

一方面,发挥纪检监察监督主导作用,加强各类监督统筹衔接,构建职责清晰、统筹有力、衔接有序、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所属各单位纪检监察组织认真执行,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做好示范引领。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和各部门在日常监督履职中,既强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注重相互支持、加强配合,在衔接互动中推动贯通协同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如:围绕政治监督加强衔接互动,强化监督职能、人员力量、措施手段优势互补;围绕专项监督加强工作协同,找准监督协同发力的切入点,联合开展专项监督;围绕日常工作加强支持配合,既强化沟通、密切协作,又积极配合对方履行监督职责,自觉接受相互监督。

形成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的铜煤大监督体系

铜川矿业公司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化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监督。加强纪检监察与安全监察“双监察”监督工作,制定出台了《铜川矿业公司安全管理双监察实施办法》,紧扣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生产规范行活动,开展安全“双监察”专项检查,查处违规违章问题,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纪检工作与内控评价体系相融入,监察工作与审计监督相融合的“双融”监督工作机制,通过纪检监察、审计日常监督,发现各类风险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基层领导经济责任和违规经营投资相结合,完成工程造价监督效能、科研项目及设备材料招议标监督效能,纪检监察与审计监督合力更加凸显。坚持实行工程设备材料招议标三方廉洁承诺制度和失信供货商“黑名单”出清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风险防控能力。贯彻落实集团《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实施细则》,强化纪审联动,加大审计和上级巡视巡察移交线索查处力度。建立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力量统筹、事项协同等机制,促进党内监督与审计、财会、内控、合规等方面监督的贯通协同,不断丰富拓展“八位一体”大监督机制,实现各类监督主体贯通协调机制全覆盖。

四、加强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的对策建议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是党和国家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联合监督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突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委(党组)要履行好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敢抓敢管,见人见事见细节,从严管理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协助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要把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有机结合,做实做细专责监督。发挥党内监督政治引领作用,推进纪检、监察、审计、工会、信访、安监、宣传、企管等职能部门监督统筹衔接,健全监督检查部门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各类监督同向发力、同增质效。

统筹监督合力,以实现全面覆盖为目标

坚持以系统思维谋划部署,综合运用监督检查举措,压实党内监督主体责任,将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细化为管党治党的压力层层传导,细化为部门履行职能监督的有力手段。以专责监督为引导,发挥纪检监督在各类监督中的穿针引线作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加强协作配合,以监督问责为利器,倒逼部门主动监督,通过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唤醒部门职能监督意识。通过健全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形成对监督事项的全覆盖,推进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问责追责、检查验收各个环节贯通衔接、形成闭环回路。

找准监督定位,坚持以机制建设为支撑

监督协同机制的目标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一协调整合监督力量,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方面,要把握好职能部门监督的职能定位。各部门不仅是实施专业管控的责任主体,也是各自业务领域廉洁风险防控的监督部门,既要强化自我监督,也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纵向监督、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推动管理和监督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把握好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定位。在协同监督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看待业务问题,透过业务问题及时发现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掌握监督检查工作主动权。在压实内控、审计、企管等职能部门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在问题线索研判、处置和纪律审查方面的职能优势,提升再监督质效,构建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形成合力、覆盖全面的监督机制。

综上所述,基于新形势的大环境之下,把国有企业各类监督有机结合,通过在监督力量上一体融合、监督重点上一体发力、监督成果上一体共享,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大监督体系,为推进国有企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闭
通知公告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
· 纪律处分条例·学习问答丨如何理...
· 纪律处分条例·学习问答丨对“新...
· 对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
· 如何理解和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违...
· 如何理解和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违...
领导讲话 更多>>.
· 公司党委常委 纪委书记权恒在公司202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 在全党
·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工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



版权所有 铜川矿业有限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20202000009号  陕ICP备12003655号   Copyright@2009  

 

 联系地址:中国 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11号 邮编:72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