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铺就无悔人生路
——记王石凹矿综采一队“80后”班长张军

认识他的人都夸这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思维开阔、办事干练、善于学习、待人谦和,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王石凹矿“80后”青工的优秀代表,而他却谦逊地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青年职工,干着自己喜欢的矿山事业,力争干出一流的成绩。
张军出生于陕西高陵一户农村家庭,在家排行老四,由于家境贫寒,受在矿山工作的大姐夫和二姐夫影响,早就有意投身矿山,可家里却一直不放心让他去,直到2003年父亲不幸病逝,本不宽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当时张军和比自己大两岁的三哥都未成家立业,比他大10几岁的两个姐姐早就出嫁,年事渐高的母亲实在有心无力,2005年中学毕业在外闯荡一年后,他最终下定决心跟随姐夫来到矿上,可当时矿上还未开始招工,他便在附近小煤矿先干上了临时工,虽以前听姐夫说过井下的一些事,可第一次下井,就和另外一名工友抬着100多斤重的“油包”,在上下斜巷坡度大、巷道整体截面低的井巷走了近4、5公里,一个班下来,还是让身高1.8米的他浑身像散了架,两肩也给磨烂了,可当算计着每班就可领57元的不菲报酬,想着自己可以用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加之姐夫也安慰这只是暂时过渡,等矿上招工后情况就能好些,还是让虽感觉累却不乏兴奋的他暗下决心:“即来之,则安之”,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6年6月,矿上正式招工,张军以农合工身份如愿以偿被录用,为能多挣点钱改变家里经济状况,他特意要求到一线工作,被分到矿综采一队成为一名支架工,虽然此前有过半年的私人煤矿炮采工作经历,可国有煤企属全机械化综采,一切还得从头学起,一开始他的主要工作是每班扛着100多斤重的液压柱子,帮助师傅们调整支架,可就是这份简单的工作,他却丝毫不马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每次两端头提架、移架,他不但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还能为别人考虑,尽量减少端头工的工作量,由于干活实在,又能虚心向技术熟练的老工人学习请教,并时常爱琢磨研究,不长时间他便掌握了支架工所需的专业技术。
“80后”的张军虽从不热衷于玩电脑,可2008年歇假期间,他用工友帮忙申请的QQ号上网时,却竟然意外地获得了一位和他同龄的美丽女孩的芳心。来自铜川新区的女孩崔盼,家境条件相对较优越,但她感动并敬佩于张军不同于同龄人的生活经历,不顾起初家人的坚决反对,执意要以身相许于张军,执著的爱情坚守不仅让她的父母为之感动,也让张军立下誓言一定不能辜负女友的一片痴情,一定要让女友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自此干起工作来更是劲头十足。2009年4月,两人牵手成功,随后儿子降临人世,这更让张军感到幸福生活来的太快,工作越发干得认真出色,并迅速成长为一名精通采煤方法的行家里手,以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赢得了领导和工友们的一致认可。
也恰在此时,区队领导在安排张军外出学习采煤司机培训归来后,让其出任班上的质量验收员一职,可在张军看来,这班上的大部分工友都算是自己的长辈,自己能干好这份工作吗?虽起初有些犹豫,但领导的信任和工友们的鼓励让他还是硬着头皮干了起来,成为时任全矿最年轻的验收员,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他暗暗告诫自己:“既然干这个活,就要负起责任。”他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当别人下班后以各种方式休闲娱乐时,他却将所有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钻研业务知识上,在掌握了所需的专业知识后,便开始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并时刻遵循区队领导“质量第一、以理服人”的教诲。一次一名40多岁的端头组长,在施工时没有按规定作业,少打了一根拦头密柱,张军发现后劝其整改,可其却对年轻的验收员有些不服,张军见状二话没说,亲自动手三两下便将隐患问题得以顺利清除,让其立马刮目相看,从此心服口服。
2010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张军被任命为班长,又一次作为全矿时任最年轻的班长,能否不辱使命领好一群“老大哥”、“叔字辈”,周围的同事都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面对角色转换,他没有彷徨等待,上任后,时刻牢记自己肩负全班安全生产质量、工友家庭幸福生活的多重重任,利用自己兼职区队团支部书记职务之便,先后对班上30多名工友情况进行逐一走访摸底,对有思想包袱的工友进行谈心交流,积极帮助张罗工友家中的婚丧事、合理调剂年龄大或身体不舒服工友们的当班工作、及时解决和消除工友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与困惑,并自己购置了电钻等工具,经常义务帮助工友们室内装修走电,大大凝聚了全班上下合力,为所在生产二班荣获2011年度集团公司“安全先进班组”,以及区队年度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人说“80后”好高骛远,不负责任;也有人说“80后”急功近利,贪图享受。可1987年出生的青工张军,默默扎根在矿山一线7年,从支架工到验收员、班组长,每一次的“华丽”转身,都是区队百里挑一、委以重任;从结婚、生子、盖起300多平方米的新房,每一笔的经济支出,都是自己辛勤工作的劳动所得。虽然年轻,经验尚需丰富,可他却带着“80后”青年矿工特有的自信、阳光与活力,阔步前行在宽广的矿山事业旅途中。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