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测试
    最新文章
    测试
    当前位置: 首页
    运输线上的开路先锋
    作者:白军战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5-14   点击次数:
    分享:

    运输线上的开路先锋

    ——记公司2011年度“明星班组”王石凹矿运输区李文革班

    这是一群由24名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幕后英雄共同组成,承担着井下运输线路日常维护保养平凡工作的默默付出者;这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危急关头拉得出,关键时刻冲在前,肩负着井下生产系统接续安装轨道铺设重任的“开路先锋”。这就是公司2011年度“明星班组”——王石凹矿运输区李文革班。

    不知情的人常说:轨道工是份苦差事,整天要与几十公斤的轨枕、几百公斤的轨道等诸多笨重的轨道设备打交道,顶多也就算个力气活;但熟悉的人都深知,轨道运输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命脉,是保证原煤拉运、采掘用料、设备运输的重要保障。而轨道工也绝不仅仅只是力气活儿,还是一个“需把毫米关”的技术性很强的工种,钉道、布道、调道、养护,项项有学问,样样有讲究,稍不注意,不是车辆在运行时掉道,便是制约正常生产。

    近年来,该班组在先后完成井下近16000余米24kg轻轨更换为43kg、50kg重轨的矿井深层次改造和运输质量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井下开拓战线越来越长,运输环节愈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仅维护井下正常生产的运输轨道就有近2万余米),积极探索和寻找如何保证每年100多万吨的原煤拉运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如何保障每天井下各生产区域所需物料供给能够及时到位?2011年,该班组领头人李文革针对运输线路巡检距离长,点多面广的实际现状,在班组中严格推行“分段承包制”,以明确班组成员各自责任,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有力地提升了全班上下的工作责任心,并根据每天班组的工作任务,依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按班组成员能力强弱进行匹配,合理调剂搭配人员劳力,使日常的轨道维护工作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有效保证了井下运输线路的畅通,为年度全矿141.9万吨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高效地完成井下生产系统的回撤、安装等接续工作,是保证企业原煤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而作为扮演生产接续任务“开路先锋”重要角色的轨道班,其肩负的使命之艰巨可想而知。

    既要保证正常运输线路畅通无阻,还要保障“急、难、险、重”生产接续得以顺利进行。面对这一切,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该班组全体成员发扬老一辈王石凹人“一不等、二不靠,三不埋怨四不叫,埋头苦干往上搞”的光荣传统,经常是一口气上20多天不歇班,只为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轨道铺设任务,而在井下生产接续紧张时,则更是没有一个人退缩,人人自愿奉献公休;每次开工前,班长李文革都会积极配合主管轨道班的副区长提前到施工巷道进行实地测量,反复查看巷道情况,认真计算、备领材料,考虑解决可能延误工时的每一个环节系统;而在具体施工时,他又会以身作则,带领各小组长身先士卒,并适时根据当班的实际工作量,及时同跟班区队长进行协调沟通,极力为班组成员争取加分、超勤政策,多方调动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成员始终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而汇集起全员的巨大合力,使班组无论面对多繁重多复杂的任务,始终都能保持紧张而不忙乱,每项工作都能够按部就班,有序进行。

    尤其是在2207孤岛煤柱工作面安装时,由于地质条件所限,部分地段遇变坡点多、洼坑深的复杂地形,加之井下工作面又没有现场切割分段轨道的实际条件,为保证轨道铺设质量符合规定,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程度,只能采用对接道的方法进行过渡,面对工作面几百余米忽上忽下的复杂地形,几百公斤重的轨道,来回调整只能人抬肩扛,常常一趟下来人就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的异常条件,班组成员却从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反而都能积极主动、默契配合、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最终安全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矿上交付的轨道铺设任务,为保障支架、煤机等生产接续设备及物料能够及时拉运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仅在2011年,该班组就先后圆满完成了2503工作面安装、2502大倾角工作面回撤等5次大型的生产系统接续任务,充分发挥了运输线上“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编辑:郝 龙


    上一条:无怨无悔奉献忠诚
    下一条:王家河社区有支义务治安巡逻队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