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和责任铸就梦想
--记王石凹矿机电区电气组组长张军海
他扎根矿山,用勤奋书写着青春的印记;他立足平凡岗位,用知识谱写着技能型员工的风采;他被誉为矿山四大机械“内科病”专家。他就是荣获王石凹矿2010年度“首席员工”、2011年、2012年劳动模范、“四优共产党员”的机电区电气组组长张军海。
1997年,因工作需要,张军海被调入王石凹矿机电区。初到机电区,他感到所从事的工作和以前大不一样,在井下他也算是机电“能人”,但和这儿的师傅们相比,那点技术简直有点“小儿科”。机电区担负着矿井四大机械的运转、维护及井下供风、供水、供电及锅炉供热等任务,可以说是矿井正常生产的中心“枢纽”。张军海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他购买到《煤矿电工手册》等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电动机、提升机电力拖动、矿井提升机故障处理和技术改造等相关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虚心向有关经验的技术人员及师傅们请教。随着煤矿电气设备的不断升级改造,他又自费购买了《ST—200PLC编码及应用》等书籍,同时购买了电脑,专门用于学习相关方面知识。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他的技术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工友的一致认同。在各种技术比武中多次获得名次,并于2007年被任命为电工组组长,负责四大机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而四大机械的电气设备故障又属于隐性的“内科”病,不像机械故障的“外科”病那样好识别和察觉。在这一点上,同电气设备打了多年交道的张军海深有体会的说:“四大机械的电气设备维护,靠等问题出现才去“抢险”是万万不行的,只有在超前维护保养上下功夫才是可行之道。”
一方面要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一方面还要维护正常矿井生产。所以每次检修时间都相当紧,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检修任务,并保质保量维护好设备的正常运转,这对人员技能素质就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因而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摸索、总结,真正摸清楚电气设备的“脾性”,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他在实践中不断钻研,不断探索。2010年4月,在安装压风机变频器工作中,因变频装置线路错综复杂,难度较大,为提前完成任务,张军海主动与厂家技术员沟通,积极配合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最终提前完成改装任务,使机械自动化得以提前运行,不但为生产赢得了时间,还为企业节电达20%。在副绞闸瓦间隙改造中,张军海总结经验,把闸瓦间隙进行硬件改制,统一调试,一次性进行双瓦并向,使操作更简单,更易维护,自从改制一年多来,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
他时刻留心,勇于创新。在主绞编码器的革新中,张军海经过仔细研究,反复调试,将主绞编码器连轴节由刚性连接改为柔性连接,使原来需要两个月更换一次的连轴节运转两年来一切正常,为安全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在主绞PLC内部出现故障时,厂家来人多次调试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他经过多方论证请教拿出了自己的研制方案,对线路控制在硬件设施上增加延时继电器修复,使主绞提升系统正常运作,得到矿领导和厂家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2010年7月份,矿地面担负着职工家属上山下山正常出行的人行绞车多次出现“频繁制动”而未能查清故障问题所在,大伙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张军海,在得到消息后,他又义不容辞地奔赴现场进行处理。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技能只有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和展示它的真正作用;每次难题迎刃而解后才最有成就感,才是对拥有技能者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莫大安慰和奖励。”
2013年7月份,矿安排停产检修期间,他带领井上电工组数十名职工八点连四点16天内完成了副绞拆除,安装新设备柜各8台,职工们在他的带动下,深入实际工作,因拆除设备,安装设备共16台,条件不好,工艺复杂,而他们是迎难而上,找相序、试运转,按原定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切至目前所有电气设备运转正常。受到矿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因为热爱,他将人生的25个春秋奉献在这片他视为第二故乡的热土;因为责任,他矢志不移地执著坚守在本职岗位。面对当前国家节能降耗脚步的密集和煤矿企业对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张军海说:“下一步还得加倍努力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同时要加快对小组青年技工的传、帮、带,争取带出更多的技能人才,让更多的矿工真正实现用技能提高‘煤海蓝衣’的身价,用知识创造‘矿山蓝领’的财富之梦!”
(作者单位:王石凹矿)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