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七十年 长歌共蛇山
——致敬铜川矿务局七十华诞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2025年11月1日,铜川矿业将迎来建局70周年。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回首自己与铜煤共同走过的二十三年,尤其是与下石节煤矿紧密相连的二十一个春秋,心中感慨万千。

2000年,我从秦皇岛煤校毕业,毅然选择来到铜川矿务局,分配至下石节煤矿。那时的我,怀揣理想却也懵懂忐忑。初到矿区,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群山、高大的选煤楼、繁忙的矿车,还有那些脸上沾着煤灰却目光坚定的矿工。从那时起,我的命运就与这片黑色的土地紧紧相连。

第一次下井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换上厚重的工作服与胶靴,戴上矿灯矿帽自救器,坐矿车、乘皮带,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下行,仿佛坠入时空隧道,直抵地心深处。黝黑的巷道像浓稠的墨汁包裹周身,脚下坑坑洼洼、泥泞崎岖,头顶的水滴冰冷刺骨,滴滴答答不停地敲打着矿帽。煤尘与水气混合的颗粒在矿灯的光柱里疯狂地飞舞。一股混合着刺鼻硫磺、浓烈机油、阴湿霉烂与陈年腐气的难以形容的气味蛮横地灌满鼻腔,沉重的工作服粘稠地裹挟着身上蒸腾未散的汗味,共同搅拌、发酵,化作了令人窒息的、刻骨铭心的地底烙印。有那么一瞬间,幽深、潮湿、无边无际的黑暗,几乎噬尽了我残存的全部勇气。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这不是弱者的职业,要的是吃钢咬铁的男子汉!”在经历了新入职的新奇、迷茫、焦虑后,我渐渐被身边的矿工兄弟感染,听着他们以粗粝直白的玩笑话驱散阴冷,看着他们习惯性地在泥泞中跋涉,每一步都踏碎脚下的沉重,踩出钢铁般的回响。老工人常说:“煤矿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最初我只当是口号,后来才真正懂得,这钢铁般的意志早已融入了矿工血脉。当矿灯在巷壁上投映出翩跹蝴蝶般的光斑,当光束投向未知的井底如探幽的星辰,我心中那点退缩的念头便被悄然消融,与矿工兄弟们一道,用坚韧穿透地底深处的森严莫测。渐渐的,我认识了各种矿井设备、熟悉了生产流程、掌握了排查隐患的要领,从一名学生成长为真正的矿工。在井巷深处,点点矿灯汇聚成了我头顶的星河。我不再惧怕那想象中的永夜,看到的,是矿工们以血肉之躯撑起地心,以滚烫信念凿穿黑暗——那向岩层深处倔强掘进的光,正是他们用生命刻下的、永不熄灭的希望。这段井下的经历虽然不长,却塑造了我对矿山最深刻的认知。

最初选择来煤矿,为的只是求得一份工作。还记得看到矿区大烟囱上“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标语时,我暗自嘀咕:不过是一群“煤黑子”,谈何快乐体面?那时,我内心深处对干煤矿这行当始终抱着根深蒂固的成见,总觉得这工作仿佛天生矮人三分。以至于在工作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逢亲友问起近况,我都含糊其辞,只说是“在山沟沟混饭吃”,绝口不提那深不见底的矿井。
实习期满后,根据组织安排,我被分配到矿财务科,从事财务核算工作。岗位虽然变了,但我对矿区的感情却愈发深厚。在机关工作的那些年,月月全勤、勤恳加班是常态,数字成了最亲密的伙伴——填凭证、记账簿、编报表、作分析、写报告,迎接一次次审计与检查。年终的决算,岁首的预算,在“单曲循环”的工作里,我始终兢兢业业,力求毫厘不差。回望青春岁月,忘不了曾经的困顿迷茫,更铭记每一次咬牙重振的勇气。那一张张凝聚心血的凭证,一串串饱含分量的数字,是使命的印记,是岁月的注脚,更是一段镌刻在时光胶片上的集体记忆。凭证如梯,数字为矿,我在其中攀爬、构筑,书写着自己的矿山故事,也见证着矿区的变迁与脉搏。2005年,因工作表现突出,我被提任为管理干部。从初出茅庐的“小白”,到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既是企业给予我的宝贵机会,也是时代发展赋予的成长缩影。

那些年,矿区的安全条件远非现在可比。下石节煤矿更是一个煤、油、气共生,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毒俱全的超级灾害性矿井。我亲身经历都让我无比清醒的认识到:安全,是煤矿不容触碰、至高无上的生命线。随着国家层面空前加大安全投入的力度和决心,矿山开启了系统性变革:先进监测监控系统上线、自动化采掘设备大规模引进;瓦斯抽采技术得到根本性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更是全面升级、常抓不懈。我亲眼见证了下石节煤矿的惊人蜕变:年产量从不足70万吨跃升至200万吨以上。曾让人提心吊胆的作业环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改观,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让矿工下井更踏实、家人更安心。

下石节矿嵌在山坳间,工业区居底,生活区沿山路向上蔓延。彼时,职工家属生活深陷“三大难”的困局:饮水难——吃水全赖河道循环水,每日仅中午供2小时,水质差致胆结石高发;住房难——有限的十几排窑楼远不足用,很多人只能在山坡沟洼间自建栖身之所,简陋的土坯房、油毡房、简易瓦房布满矿区;行路难——矿区距城区虽不足五十公里,道路崎岖、路况差让单程乘车动辄近三小时,每逢雨雪,道路泥泞,“人推车”便成了苦涩的常态。这艰辛的生活图景,至今想来仍令人心酸。

转机出现在2002年之后,伴随煤炭市场的回暖,矿区各项事业迎来快速发展。自2005年始,矿上连年投入巨资,轰轰烈烈启动系列民生工程:引沮河上游优质水源,彻底终结饮水之困;新建大批经济适用房,取代危旧棚户区;实施集中供暖、煤改气入户,让家家告别烟熏火燎,实现清洁取暖;修建欣怡文化广场、修缮拓宽矿区道路、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昔日煤灰蔽日的景象一去不返,前往城区的车程也因路况改善大幅缩短至一小时。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与提升,这既是煤矿发展的缩影,更是“一切为了职工”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回首铜川矿务局七十载峥嵘岁月,从建国初期的筚路蓝缕、开山凿巷,到改革开放后的锐意进取、奋楫破浪,再到新世纪的战略转型、华丽嬗变,每一寸巷道都刻印着铜煤人的足迹,每一块乌金都凝聚着矿山赤子的忠诚。下石节矿,作为全局坚实脊梁的一环,同样砥砺前行,书写了产量屡创新高、技术迭代升级、安全根基稳固、民生日益殷实的不凡篇章。如今,虽已离开下石节多年,我的心却依然与之紧密相连。我深信,凭着铜煤人骨子里那股“特别能战斗、永不言败”的硬核精神与攻坚克难的非凡智慧,蛇山儿女定能破茧成蝶、再谱华章、赢得广阔新天地。

乌金无声,岁月有光。这七十年,是风雨兼程的砥砺奋进;这七十年,是踏石留印的铿锵前行。我何其有幸,将人生最炽热的青春挥洒在下石节矿,熔铸于铜川矿务局。这里,是我挥洒汗水、奉献韶华的热土,是我锤炼意志、淬火成钢的熔炉,更是我魂牵梦萦、血脉深处的精神家园!展望前路,我坚信,在新一代铜煤人矢志不渝的奋斗下,这颗镶嵌于渭北黑腰带上的乌金明珠,必将迸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芒,铜川矿业的宏图伟业,必将续写更加恢弘壮丽的盛世华章。
谨以此文,致敬历代辛勤付出的铜煤人,致敬培养我、锤炼我的下石节矿,致敬历经七十年风雨、正豪迈谱写崭新时代传奇的铜煤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