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劲旅在传承创新中续写新篇
——记公司2011年度“模范六好区队”王石凹矿掘进三队
这是一支极具光荣历史传奇色彩的先进集体,这也是一支极富特色创新理念的明星团队,这就是日前获评公司2011年度“模范六好区队”殊荣的王石凹矿掘进三队。
1962年,掘进三队初始组建,时为岩巷开拓队,自组建以后,该队长期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迅速成长为全矿掘进队中善打硬仗的“台柱子”区队。1965年6月,该队在西大巷试验成功了石灰岩光面爆破技术,在当时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曾于1966年7月在全国煤矿快速掘进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1984年9月,该队创造出岩巷单孔月进尺611.7米的全国纪录,一举夺得共青团中央和煤炭部联合举行的全国掘进创新竞赛第一名,同年,被团中央、团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1978年以后,更是连续11年获得全国甲级掘进队称号,并先后培育出了“节约能手”王宝山、全国九大代表杨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银质奖章获得者冯养志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1998年,掘进三队重组,更名为煤巷综掘一队,2006年2月又重新正名为掘进三队。随着综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队大胆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按职工个人贡献大小,实行多劳多得,按照从0.9-1.3不等的分值系数进行计分,特别是对技术人员更是进一步给予政策倾斜(该矿现在还一直延用此计分方法),积极开展班组劳动竞赛,发扬“区队干部包班组、完不成任务不升井”等老一辈革命精神,有效发挥了机械化威力,为全矿正常生产接续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在1998年8月,以月进355.1米,超计划27%,达到国家煤巷掘进乙级队水平,同年11月,这一纪录被刷新到443米,与此同时,也培养出了获全国煤炭工业模范优秀班组长王富平、局级“十佳干部”魏建设等一系列先进代表。
近年来,掘进三队更是积极继承光荣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多次被公司和矿授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好领导班子”和“先进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涌现出了公司劳模、矿“首席员工”张铜洲,70后“管理能手”、主管队长樊夏川等诸多青年才俊。
特别是在2011年该队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秉承“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区队发展理念,在全矿率先推行“入井背包制”,为所有干部、班组长、验收员等基层管理人员统一配备“专用包”,并配发笔记本和笔,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对当班发现的一切隐患问题当场作详细记录,及时安排专人负责处理,随时跟进督查落实并在笔记本上标注,大大增强了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各类隐患问题得以迅速及时排除;创新推行架棚“签名标记”法,既有力地强化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又有效提升了区队整体掘进工程质量;首创应用“综掘机直接搭接皮带”掘进生产运煤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运煤方式环节系统复杂、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诸多弊端,既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又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掘进速度;全面推行“编码、定置、标识、看板”四项技术应用,在矿属四个掘进队中率先建成高标准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作区,先后吸引了多家兄弟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在创新区队管理机制,大胆任用贤人能士,先后公开推选工作业绩突出的陈朝红、段建民两人担任班组长,对工作业绩平平的一名验收员调整了工作岗位,选派能力较强的人员接替,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循环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在矿属四个掘进队中第一家建成井下“爱心超市”,安装了防爆型饮水机,彻底解决了职工在井下班中喝不上热水、吃不上热饭的历史难题,再次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区队的整体活力;积极在区队和职工家属之间搭建“信息通道”,采取区队领导定期家访或电话交流等形式,加强双向沟通与交流,以及时提醒职工家属积极配合区队抓好安全工作,主动做好家庭后勤保障工作,并通过互通有无双向监督,使双方都能够对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使工作起来更具有针对性,既能让困难职工切实感受到区队大家庭的温暖,又可对平时上班出勤不正常、思想波动较大、精神状态不佳、经常泡病假等重点人员形成有效监督,有力地稳定了职工队伍,使该队在西三2505工作面作业时,虽历经整整一个月的过全岩断层,却自始至终没有因人员劳力不足而影响正常生产进度,不但保证了区队能够安全顺利地度过断层区域,也为全矿的正常生产接续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串串荣誉,一个个亮点,既是掘进三队上下所有干部职工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的最美凝聚与展示,更是该队秉承光荣历史传统,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书写辉煌诗篇的最好回报与见证。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