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集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集团要闻
核心价值观巡礼系列报道之六:下峪口矿长盛不衰的“西北一枝花”
作者:岳峰 白圩珑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25   点击次数:
分享:

三秦都市报:2015年6月25日 A18版

核心价值观巡礼系列报道之六:

下峪口矿长盛不衰的“西北一枝花”

韩城市龙门镇,素有“华北入陕第一镇”之名,且是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所在地。在这个秦晋交界的黄河岸边,始建于1970年3月的陕煤化集团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煤矿就坐落在此。45年来,下峪口煤矿干部职工上下一心,一路攻坚克难,成为韩城矿业公司的王牌煤矿。

肩负国有大矿责任

初到下峪口煤矿,让报道组一行甚为惊讶,因为没有想到在煤矿这样的单位,干部职工的夏天工装竟然是白衬衣。“由于地处黄河岸边,风沙大,所以我们的环保措施相对其他矿井做得更为扎实,因此满天煤灰的现象在我们这里并不是常态。”该矿党委书记张浩介绍说。

资料显示,下峪口矿地处韩城市东北20公里,秦晋交界处,始建于1970年3月,1975年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为主焦煤、瘦煤1号、瘦煤2号和贫煤。建设初衷就是为了保证国家当时对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的用煤需求。

“下峪口矿在上世纪投产后,充分保证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同时因为煤炭品质优良,还成为电力、钢铁等重要特殊行业的煤炭供应商。”下峪口煤矿矿长吴杰说。“随着资源的开采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保证给国家供应的同时,还附设一座年入选原煤120万吨的选煤厂,年产精煤70余万吨。”

据了解,选煤厂主导的“龙门”牌冶炼瘦精煤1997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并蝉联至今。1999年,该矿又通过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因此获得了“西北一枝花”的美誉。

不躺在功劳簿上“等靠要”

“截止今年5月,全国煤炭市场已经连续35个月波动下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全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收益减少经营愈加困难,低迷的市场行情恐怕还要持续下去。”吴杰说。

对于这名韩城矿业公司最年轻的矿长来说,煤炭市场低迷带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时刻困扰着他及整个煤矿班子。但是作为国有大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样要肩负社会和政治责任,即使每产出一吨煤要赔钱,也不能停产不出煤。

也许正是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峪口矿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等靠要”,而是主动作为,内从生产源头控制成本,外从经营方向改变策略。到2015年,该矿在全国市场下行的情况下,还有部分盈利,这也为国有大矿的转型升级带来了信心。

瓦斯灾害治理超前及科技、技术服务的及时跟进,为产能提升创造了条件,保证了煤能安全“产”出来;技改项目投入到位,大皮带的改造使运输系统全面升级,保证原煤产品能“运”出来;重点工程——300万吨选煤厂的投入使用,保证煤能“洗”出来,储煤量为2万吨的全封闭精煤储煤仓的及时建成投运,使煤炭产品有地儿“放”。

为保障安全,该矿本着加强灾害治理防大事故,加强隐患排查、狠反“三违”防小事故的原则保安全。矿上成立稽查大队查管理干部入井带班,成立安全小分队查工人“三违”,做到查问题不留死角,查出问题处罚不手软,保证安全措施的落实到位。

重视调度环节管理,对事故、故障影响生产限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进行责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强化了检修,有故障也能及时得到排除,为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作为全国45个重点“双突”矿井之一,下峪口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绝无仅有的成绩。

2007年,矿选煤厂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工业标准化选煤厂先进单位”称号,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称号;洗煤车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今年还有一名职工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降本增效建富美矿区

作为矿龄长达45年的国有老矿区,下峪口矿的生产和生活区都已经十分老旧了,但此次报道组一行在下峪口的所见所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破旧不堪,取而代之的却是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矿上目前按照集团要求,行情不好就要从自身建设抓起,提质增效。”该矿宣传部姜传涛说到。

在矿区的灯房,除了一名负责内外环境清洁的女工,全部是无人值守,矿工只需按号找到自己的灯箱,就可以完成领、还灯和充电等工作。洗衣房也全都是自己按编号交脏工服取干净的工服,整个环节犹如在超市一般,全部由工人自行操作。矿工无论上什么班升井后都能在水温适中、干净清洁的水中洗浴。据统计,灯房、浴池和洗衣房的改造就耗资150余万元。另外,该矿还先后投资1100余万元对职工存车棚、工业厂区及建筑物供暖、上峪口3号加压站、采煤办公楼前院路面、生产区排矸路、职工停车场进行了改造和大修,改善了矿区环境,方便了职工生活,服务了安全生产。

吴杰介绍,下峪口矿区在职职工和家属算在一起,人数最多时有上万人,即使到现在,矿区生活区内仍有很多退休职工和家属居住,为了能让这些曾经的功臣好好安享晚年,他们在保证完善矿区生产环境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建设矿区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该矿从2013年开始,投资490万元对矿区俱乐部进行改造,为矿区职工和家属提供一个高标准、设施优的活动场所。同时在今年,投资108万对家属区室内排水管路及路面进行改造硬化。吴杰说,无论生产效益如何,都要力争职工及职工家属过上像样的生活,这也是全矿构建富美矿区的核心。(本报记者岳峰)

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女子爱心帮扶团队

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用在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矿的女工身上再合适不过。当矿工们在井下干活时,下峪口矿上的女人们组成了一支31人的爱心帮扶团队,她们在帮助矿上的困难家庭、看望矿区的空巢老人,用勤劳的双手在矿区传递着真情大爱,用真心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之歌。职工有困难“爱心团队”来帮忙

韩城矿业公司下峪煤矿工会副主席、女职委主任王芳,是下峪口矿“爱心帮扶团队”的发起人,说起为何要成立这个团队,王芳笑着对记者说:“我是个实在人,不会说空话,我们‘爱心帮扶团队’就是为了帮助矿上有困难的人,打个比方,平时你帮助别人,换回一声‘谢谢’,你心里是不是也是美滋滋的,我们这个团队也是这个道理。”

2012年7月3日,“爱心帮扶团队”正式成立,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成立之初,团队就已经有了20名参与者,全部都是矿上的职工,因为做的是公益性质的事情,受益的是矿上的每一个人,所以职工们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近40人,除了干重活的两个男同志外,整个“爱心帮扶团队”清一色的娘子军。

“我们帮助矿上的职工都是没有报酬的,但是团队里面的人都任劳任怨。”王芳说,在团队里的每个人眼中,她们虽然与受助者没有血缘关系,但对他们有着像亲人般的照顾,在这追逐名利的社会里,她们不求回报,只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她们付出真情,付出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矿区变成美好的家园。

“她们比我亲生女儿还要亲”

“刘阿姨,我们来看你了。”记者与下峪口矿“爱心帮扶团队”一起来到空巢老人刘女士家时,老人正在房间里看电视,因为脑梗后遗症,老人的行动一直不便,从“爱心帮扶团队”成立后,团队里面的成员便一直帮助老人,过年来给老人包饺子,端午包粽子、中秋送月饼。看到老人院子里有一块空地,王芳和爱心团队的其他人自己出资买了菜籽,将老人院子里的空地打造成了小菜园。“其实不是为了吃,刘阿姨行动不方便,很少能出去走走,在院子里种点菜,院子里有了生机,阿姨看见了心情也能好一点。”王芳说。

自参加帮扶以来,很多岗位女工和空巢老人刘女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日子并不宽裕的她们轮流给老人买些蔬菜、水果等。并帮老人打扫房间、洗床单被罩。岗位女工郭妮娜发挥自己的按摩手艺,为老人按摩,让老人感受到膝下子女陪伴的快乐。

“她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比我亲生女儿还要亲。”因为身体状况,老人说话不是很流利,但是看到眼前的“爱心帮扶团队”成员,长久以来感受到她们的爱,老人还是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这句话。

成立之初有困难克服困难继续干

在这些帮扶人员的感染下,暑期岗位女工的孩子们都报名参加了暑期爱心小分队帮扶小组,给老人们送上精彩节目,让老人们也能感受到天伦之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每位需要帮助家庭的困难是帮扶组成员的承诺,在得知康明喜患有类风湿行动不便的妻子使用多年的轮椅不能再用时,帮扶小组成员多方打听联系好心人捐赠轮椅。在送轮椅的同时,她们拎着自己掏钱买的肉、蔬菜来到了这位矿工家,让这位矿嫂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爱心帮扶团队”的队员们告诉记者,团队刚成立之初,在帮助别人时有很多困难。“有好多的受助对象一开始不接受我们的帮助,害怕别人笑话他们,但是我们通过耐心地劝说,和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渐渐接纳了我们,慢慢地就好像亲人一样,关系越来越融洽。”王芳说。

对于“爱心帮扶团队”里的每个人来说,在矿区弘扬正能量是团队的主要目的,虽然没有报酬,但是她们任劳任怨,从未在困难面前低下头,“只要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做好帮助他人的这个活。”王芳说。(本报记者白圩珑)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陕煤化集团召开纪念建党94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
下一条:陕煤化集团公司召开“严以修身”第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