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都市报:2015年6月27日 A15
核心价值观巡礼系列报道之七:
名矿桑树坪再发力打造“数字矿山”
提起桑树坪,让人更多想起的是小说《桑树坪纪事》,但在小说的背后,还有着一座曾经享誉全国的现代化大型煤矿——陕煤化集团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煤矿。之所以说享誉全国,是因为该矿在1979年11月10日建成投产后,新华社曾播发消息,且《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进行了报道。如今,在历经生产辉煌、市场低迷、灾后重建等多个时代命题后,桑树坪矿将再次以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为标签,挺立于“渭北黑腰带”上。
奇迹:333人全部安全升井
2012年1月31日晚,陕西宾馆大礼堂座无虚席。由陕煤化集团韩城矿业公司编排的节目《感恩奋进的歌》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这台演出的编排始于2011年8月7日桑树坪煤矿的“8·7”淹井事故。
2011年8月7日零时刚过,桑树坪矿调度室内平静的气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乱。“斜井进水了,赶紧通知领导!”安检员吴亚玄在电话中大声地吼叫着。“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撤人!”时任桑树坪矿矿长、现任韩城矿业公司总工程师的刘新民回忆说。
凌晨1时,在井下作业的333名矿工全部安全升井,且无一人受伤。“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和徐祯华书记、孙志权总工及其他在场的参与营救人员都相互握了握手,这样的淹井事故如果我们班子决策不果断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刘新民说。
事后经过调查,确认此次事故是由于地方小煤矿越层越界开采,发生透水,致使桑树坪矿斜井被淹没,桑树坪矿井下近十四万米的大小巷道水满为患。一个矿井犹如一个人一样,在遭受巨大灾难面前,有的沉沦,更多的却是凤凰涅槃,重生而后勇。而桑树坪矿,就属于后者。
自救:再现桑树坪矿当年的风采
通过国家、省市抢险专家的帮扶,2012年1月21日8点,桑树坪矿主要领导和矿区技术骨干,已能够入井了。与此同时,来自陕煤化集团及兄弟单位、合作单位的爱心捐赠也随之涌向受灾的桑树坪煤矿。因此,也就有了前述的那场演出。
经过重建的艰辛努力,到2013年3月16日,桑树坪矿最高日产达到了5600多吨,最高月产达到14.5万吨。截至8月31日,全矿已累计生产原煤94.7万吨,完成计划的101.3%;生产精煤34.4万吨,掘进进尺7634米,完成任务的103.4%。
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矿井井巷、运输、通风、机电、调度、采掘工作面等各生产系统已全面达到陕煤化集团“高标准恢复”的要求。韩城矿业公司也提出要借重建之机,把桑树坪矿建成科技大矿的新目标,再现桑树坪矿当年的风采。
重振:数字化矿井呼之欲出
科技当先是桑树坪矿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导思想,全矿上下营造了“铭记感恩、自强奋进、科学重建、科技当先”的浓厚氛围。韩城矿业公司按照建设“智能化、数字化、高产、高效绿色新矿井”的要求,桑树坪煤矿“数字矿山”的系统架构基本形成。
目前,该矿已建成了五个专业数字化自动控制系统,这一建设,使相关岗位直接减少工作人员117名,一年可节省人工成本1200余万元。桑树坪煤矿数字化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也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为该矿从单系统自动化到综合自动化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使安全生产的调度指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
一个高标准恢复重建后的桑树坪煤矿,蓄势待发,正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精神状态、高起点的愿景目标,吹响了重振桑矿雄风的号角,奏响了向科技大矿迈进的最强音。(本报记者岳峰)
象山矿井综采二队小区队扛起大任务
区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细胞,如果病变,后果不堪设想。反之,也可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区队也被称为煤矿的生产尖刀,突击在前,善打“硬仗”。在陕煤化集团韩城矿业公司,就有一支这样的区队——象山矿井综采二队。奖牌多得都挂不下就放在仓库了
老汤是象山矿井综采二队的队长,名叫汤春林,70后。之所以称呼他为老汤,是因为有次在井下工作面,他被韩城矿业公司董事长王世斌“老汤、老汤”地叫着聊了半个多小时的工作,这件事被传开后,大家伙也就跟着叫了起来。
在他们综采二队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整整一面墙的荣誉奖牌和奖杯,有2013年全国煤炭工业“三基九力”优秀班组,有从2011年起连续3年获得象山矿井安全生产先进班组、2013年获得公司三星级班组等等。老汤说:“还有很多,挂不下了,就都放到仓库了。”
面对诸多的荣誉,老汤似乎不以为然。他说:“安心干好矿上布置的任务,有能力超额的时候就多干点,干得多了,工人们的工资也能多一些,没什么不好的。”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老汤,却和搭班子的支部书记万伟周一起,带领全队在2013年完成采煤任务100万吨,而那年整个象山矿井一共才生产了230万吨煤,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把职工的事当回事他们也把你当回事
老汤是商洛人,在整个综采二队160余人的区队中,商洛人占很大一部分。该队生产班的班长惠国盾就是商洛人,他说:“全队上下没有因为商洛人多,就拉帮结伙,搞小山头,综采二队绝对算是风清气正。”
万伟周介绍,除班组日考核之外还有竞赛考核台账,根据每人每天指标完成情况,逐日计分考核,由职工签字确认,月底根据各项内容展开评比,使职工人人有指标、有责任,体现了班组绩效考核公开化,真正做到把职工的事当回事,消除职工心中存在的认为基层领导会照顾同乡的顾虑,这样他们也把你当回事,真正地把生产搞上去。
资料显示,象山矿井综采二队“十二五”以来,累计生产原煤380万吨,占象山矿井生产总量的63%,3次月产达到19万吨,连续9次小班单产突破6000吨,连续13次刷新韩城矿业采煤小班纪录,工程质量月月保持优良品;连续6年实现安全无事故。
采访最后,记者了解到,2015年1-5月,综采二队完成任务58万吨,3月份完成史上单月最高纪录14万吨,而今年综采二队全年的任务为98万吨。(本报记者岳峰)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