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场突如其来而又持久不退的煤市“寒冬”使煤炭市场持续下行,徐家沟矿由于受大气候影响,加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开采成本高,企业生产经营步履艰难。
今年6月,铜川矿业公司根据陕煤化集团公司、陕煤股份公司关于应对市场挑战,优化调整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组成的调研组,对徐家沟矿的生产、经营现状进行了摸底调研,并形成了调整优化方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陕煤化集团和陕煤股份公司坚定对储量萎缩、亏损严重的徐家沟矿进行转机制内部经营承包试点。这是矿业公司对内挖潜,转变机制,有效应对市场“寒冬”的一项重大举措。
制定方案 完善措施 实现平稳过渡
7月初,该矿根据集团公司、矿业公司的具体安排和指示精神,迅速着手制定经营承包方案,理清思路做好转机制内部承包经营各项准备工作,对临时工和返聘人员及时进行清退,月底前将承包经营方案上报矿业公司,并获得批准执行。7月31日,在矿业公司举行了转机制内部经营承包合同签字仪式。从8月初开始,该矿根据转机制内部经营承包合同,对353名富余人员,坚持“不违反国家政策,不损害职工利益”的原则,尽力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由矿领导任组长,有关科室和区队配合,分四个组分别做好分流安置人员的思想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家庭做工作、欢送会等形式,与分流安置人员进行了心与心地沟通,面对面地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的答复,力所能及解除了后顾之忧,牢牢把握团结、和谐、稳定大局。8月22日,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转机制内部经营承包和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方案。8月26、27日两天,由四个组牵头,分别到兄弟矿井进行了分流安置人员的对接工作,平稳、按期完成了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实现了转机制平稳过渡。
整合资源 优化组合 实现管理增效
根据富余人员的分流和经营承包的实际需要,该矿撤销采煤一区、掘进一队整体建制,对采煤一区未分流的28人扩充到综采队。安质科与通风区合并为通安科,对安检员、区队副职和班组长进行瓦检员知识培训,实行一职多能,达到在减少头面后,采掘工作面有一名专职瓦检员,一名安检员兼职瓦检员,提高“一通三防”管控能力。撤销井口考勤室,划归通安科信息站管理;撤销运输督导组,由运输区管理。矿灯房和自救器房,业务划归机电区管理;合并综掘一队、综掘二队成立综掘队,减少了非生产性人员,选优配精了班组长,保证了生产班组人员编制。对机关科室实行因岗定责定人,加强了机关工作人员、下井人员考勤管理,根据生产需要,抽调机关人员支援生产一线,并做到常态化,随时加强沟通与合作,密切了机关与生产区队的关系,避免了人浮于事、日常困扰、职责不明、推诿怠慢等现象,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挖潜管理增效渠道。
精打细算 物尽其用 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
为有效应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寒冬”,该矿本着“精打细算、降低消耗、管理增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定额管理,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提质降本增效”工作,教育全矿干部职工提高“提质降本增效”意识。牢固树立“节支等同增收,修旧就是创效”的观念,培养职工勤俭节约、挖潜增效的良好习惯,鼓励员工创新创效,养成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行为,激发、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精神,凝聚众心,达成共识,形成“勤俭节约办企业,艰苦朴素过日子”的思想,明确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这个道理。严格执行吨、米材料核算定额标准,每月按生产计划将材料成本计划一并下达到生产区队,临时性工程、项目或特殊情况需用材料的,由相关科室现场预算后,列出材料清单,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分管副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通过专题会议联合审批,凡无特殊情况超定额所产生的材料费,由生产区队自行承担。制定了修旧利废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成立了修旧利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将修旧利废计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班组,形成了“班班有目标、人人有责任”氛围。坚持“能维修的不加工,能加工的不购置,能自修的不外请,只需要换零部件的不成套更换”的原则,切实降低材料、设备、配件的新投入,减少生产成本。对于回撤工作面,能回收的材料尽可能全部回收,不需升井可以整形修复利用的材料,按指定地点分类码放,需要升井的材料完全、彻底的收拾干净,包括道钉、钢丝绳等,做到颗粒归库,全部回收。各生产区队对当月按计划领取的材料实行严格管控,各班次所需支护以外的材料,由跟班干部、班长碰头统一后汇报给值班干部,再由班长安排有责任心的职工负责带到井下。井下工具存放点认真细致地保管好各类工具,为班组生产提供保证。与此同时,该矿要求各区队在井下建立了材料硐室,对备用材料和回收材料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和乱扔乱放现象。对废旧材料集中装车,统一升井,建立交接手续,杜绝私自倒卖现象发生。每月依据计划任务对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实行超奖欠罚,有力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矿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提高安全操作、熟练操作技能,要求各班组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杜绝返工浪费材料行为,凡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规定的用料标准坚决用足,绝不允许偷工减料行为出现,量化细化生产任务,加强工时利用,自觉搞好文明卫生工作,避免打“疲劳仗”、“糊涂仗”。
优化生产布局 减头减面 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全成果
该矿坚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使安全生产法规理念在每个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走党建与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路子,面对煤市“寒冬”,矿党政根据矿业公司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企业文化铸魂工程,使安全文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扬正气,稳人心,聚合力,苦练内功、化危为机,激化管理创新、挖掘内部潜力,激化内部管理活力,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共度时艰的思想和行动合力。围绕“保安全、保稳定、保企业、保效益、保工资正常发放”,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实施资源整合、优化组合,合理调整生产布局,达到通过减人减头减面后提质降本增效取得实效的目的。根据承包经营方案和生产需要,对井下530东区工作面进行封闭,将综采综掘布置到530西大巷2120和2125工作面,采用三部皮带巷联接运输,取消了电机车运煤环节,延伸了千米人车终点,职工每班减少行走距离两公里,减少行走时间20分钟,降低了体能消耗,为安全生产积蓄了正能量。制定完善了安全基础管理、材料成本管理、煤质管理和修旧利废实施办法,突出现场管理和班组管理,狠抓劳动力组织和工时利用,量化任务,细化环节,织牢织密群防安全网。
矿业公司提出了今年后140天安全目标后,该矿把后140天分为四个小阶段,根据阶段目标,制定了分阶段考核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确保各阶段安全目标顺利实现。进入“百日安全”活动以后,该矿又制定完善了具体措施,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严格履行下井带班制度和科室负责人包区队职责,使全矿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心思放到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上,决不允许干与安全无关的事,狠抓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围绕分管工作和主要职责,深入区队、深入班组、深入现场议安全、抓安全、教安全、管安全,不断提高跟班值班质量。进一步严明纪律,改进作风,要求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坚持正常出勤,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无特殊事由一律不许请假出矿,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履行好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严格执行矿业公司“四改进、四倡导、四禁止”规定,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及公务用餐制度,杜绝与安全生产无关的应酬、接待,坚决遏制“四风”,坚持厉行节约,坚决反对浪费行为,各生产区队在始终坚持“深、全、细、实、严、算”六字管理法不动摇,进一步把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去,坚持扎实开好班前会,在认真执行常规的班前安全礼仪教育内容和形式外,如实进行班前点评、法规制度学习、安全警示教育,明确提出当班安全、质量、任务和职工安全操作行为等方面的具体安排及要求,确保班前安全教育富有实效。突出现场管理,实施安全隐患双闭环和“五落实”原则,严格坚持每晚7:30分隐患整改分析会不动摇。分包区队的矿、科室负责人坚持按时到会进行指导,共同讨论、分析、研究隐患整改措施和办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安全掌控能力严格执行安全隐患双闭环管理。班组安全生产现场一律实行“三清”交接班。严格执行安全质量“四位一体”验收确认制和“五人联签”。做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建设和静态维护保持同步进行,职工个人及时填写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本,班组三三整理、四项技术、“双述”操作法执行到位,坚决杜绝“三违”行为发生。成立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明察暗访组,对那些在作风方面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期、不定时的明察暗访,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形成了人人齐心,个个出力,同唱一个调,共吹一个号,全矿一盘棋,群策群力抓安全,一心一意抓生产的态势。
今年8-10月,经过全矿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超额完成了采掘生产计划任务,实现了产销平衡,承包经营工作初见成效。截止目前,矿井已安全生产2940多天,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八年以上目标,创建矿47年来最长安全周期。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