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上进展风采
--记陕西省技术状元玉华煤矿掘进一队电钳工王江江

11月下旬,初冬的瑞雪已经悄然飘落百里矿区,寒意中的矿山飘出了暖暖的炊烟。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学技术厅、团省委等五部门组织的陕西省“铜煤杯”煤矿职业技能大赛,在铜川矿业公司三个赛场激烈进行。此次大赛汇集了来自陕煤化集团公司所属的蒲白矿业公司、澄合矿业公司、铜川矿业公司、黄陵矿业公司、陕北矿业公司117名专业技术顶尖技工,分为采煤机司机、采掘电钳工、瓦斯检查工三个专业组进行比赛,可谓高手云集、群英荟萃。在如此高水平的比赛中,一名年仅24岁的青年矿工,在激烈的竞技中脱颖而出,成为大赛的“一匹黑马”,荣获了此次大赛采掘电钳工组第一名,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他就是玉华煤矿掘进一队井下电钳工王江江。
求知好学勤为本
2007年9月,1988年10月在陕北米脂县农村出生、长大的王江江考入了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专心学习综采专业,开始了他投身煤矿事业,设计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梦想。为将来在煤矿工作中学到一技之长,这个从小在陕北农村长大的青年,暗暗下定决心要发扬陕北青年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好好学习,勤奋钻研,在将来从事的煤矿工作中一展风采,给家乡人增光。学习中他认真学习煤矿综采专业知识,实习操作中认真仔细学习和掌握综采机械操作要领,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4月,以专业知识课和实习操作课两项优异成绩毕业的王江江,被分配到玉华煤矿综掘一队,当上了一名井下电钳工。初来乍到,觉着自己对煤矿已经很了解的王江江,深深感到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与煤矿井下工作相差的太远,自己初次上岗,对所接触的电气设备与学习的书本知识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电气设备的一般故障的辨识和处理,自己甚至闹出了很多让工友们捧腹的笑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让王江江重新审视自己,要当一名懂技术的好青年,学有所用干好工作,必须从头来,重新学习实践知识。他拜老电工曹宏勇为师,跟师傅学知识,不懂就问勤动脑,不怕辛苦勤动手、多跑腿。师傅要检查电器开关,他已经把工具递到面前,要维修设备故障,他一边仔细观看师傅检查维修,一边询问如何判断故障、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查找方法、维修措施步骤。曹师傅看他稚嫩的脸上透出的对知识的渴望和诚恳,总是把平生的知识和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让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与此同时,王江江发挥年轻人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不仅仅虚心向自己的师傅曹宏勇学习,还主动向其他老电工请教,特别是该矿掘进一队机电副队长郭北振,更是他学习进步的良师益友,遇到电气设备疑难问题,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下班后的工余时间,他就主动向郭北振请教。郭北振这位电工出身的副队长,常常被他那种渴求知识的精神所感动,热心给王江江讲授常用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用途和经常发生的机电故障以及维修的措施方法等,把自己掌握的机电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这位虚心上进的青年,并把一些电工维护书籍、资料以及井下电气设备线路图等,送给他参考学习,让王江江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让他在日常的工作中,缩短了机电设备的维修时间,拉大了设备的维修周期,提高了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从而逐步担当起全队机电维护的重任,很快成为区队维护机电设备的骨干。
拜电脑“为师” 在实践中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王江江经常遇到一些自己没有见过的问题,特别是井下常用的矿用防爆型开关KBZ馈电型开关和QBZ隔爆型开关,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排查故障难度很大,维修处理更是难上加难,不仅给维修造成极大困题,同时给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这些问题,深深刺痛着王江江的心,在虚心请教老工人的同时,王江江更是把时间花费在向电脑求知中。每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查找不到电气设备的故障点,下班回到家,他就守在了电脑前,在网上查询相关问题和资料,在有关论坛上发帖子、向同行求助。这一招还真灵,每次下班回家后,他就打开电脑看回帖情况,每每都有他征询的讨论问题回帖,还有一些同行提出的建议和方法,他都一一记录下来。第二天上班后,仔细按照同行提出的建议查找,很快排查出机电设备的故障点,及时维修保养,确保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掌握了一些技术难点,也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就是这种勤奋好学、善动脑、求知识的勤奋精神,给王江江在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在工作中带来了更大的收获,他从中学到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用得着、解决难题方法得心应手的知识,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给区队安全生产带来了效益,受到了单位同行们的羡慕和赞许,同时,也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关怀,在井下机电维修岗位上发挥出青年才俊的积极作用。
正是凭着对所从事的煤矿事业的忠诚、对岗位价值追求的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种精神,更是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怀着一名青年矿工肩负的责任心,王江江以勤奋好学,努力向上的青年矿工特有的干劲,学有所长、学有进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玉华青年矿工学习进步的楷模。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