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公司要闻
“走进铜煤社区”专题报道之二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0-04-25   点击次数:
分享:

【编者按】 近年来,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6个社区在为离退休职工服务和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区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为展示铜煤社区风采,提高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让社会进一步了解、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让广大离退休职工理解、支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公司(局)党委宣传部、信访处、资产重组办和矿工报社策划组织,开展了“走进铜煤社区”专题采访报道活动,并将通过“矿业公司(局)网站”、“铜川矿工报”、“铜川日报”、“陕西工人报”、“各界导报”等媒体,加大对内对外宣传报道,以此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崭新的铜煤社区。

社区就是我们的家

——记铜川矿务局王家河社区管理中心

冒着早春的清泠,百余名老头老太太敲锣打鼓将一面上写着:“关注民生,精诚至止”的锦旗送到铜川矿务局王家河社区管理中心主任张学海和书记翟学龙的手中,表达他们对社区职工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

急群众所急 想群众所想

王家河社区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前身历经王家河煤矿资源枯竭下马,组建二建司、综合厂,综合厂并入二建司,到二建司政策性关闭破产几个历史阶段。社区成立后,面对历史欠账多,遗留问题多,困难群体多,缠访人员多,不稳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的“五多一大”的难题,社区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成立了信访稳定领导小组,下设信访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随时接访。并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信访稳定工作制度》、《稳定工作紧急处置预案制度》、《领导牵头的部门纵向维护稳定和单位横向分片保稳定的联保互动责任制》等10多个制度,以此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班子成员达成共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房子的问题是面临的最大的难题。王家河社区大部分群众住的房屋为50——60年代所建的土坯房屋,经历几十年的风雨侵蚀,都成破烂不堪的危房,时刻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并给社区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社区领导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项目资金,在公司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矿部住宅区沉陷治理得到立项实施。群众闻讯后喜上眉梢,都在盘算着早日住上新房。可社区的领导心里并不轻松,搬新房是喜事,可拆迁的事情不能小瞧。社区领导迅速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动员大会,要求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三个不争利:干部不与员工争利、党员不与群众争利、员工不与离退休人员争利。要求按政策办事,尽量满足群众,把好事办好。并提前安排信访工作人员介入,配合物业公司宣传公司有关文件精神,拆迁补助办法及标准。对搬迁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看到社区领导、工作人员办事公平,透明度高,大多数群众也积极配合。可也有个别群众,想利用搬迁之时获取利益,不积极配合。几番谈话工作效果都不明显。社区主任张学海说:“这是大伙的事,群众的利益,谁也不能阻挠!”他亲自带人,联合虹桥分局、公司保卫处联合执法,对声言要打他的人说: “我不怕,随时奉陪!我的责任就是让群众能生活的更好!”他的果敢,他为群众争利益的气势让少数不配合的人退却了,拆迁才得以顺利进行。房子盖好了,分配又是一大难题。而且分配住房通知下达之时,正好是铜川矿务局召开“三会”期间,不少住户害怕分房不公,到社区上访,最多的一天有300余人上访,社区主要领导认真对待每一名群众,讲政策,做工作,稳定了人心。社区严格按照分房条件执行,先后多次摸底,凡是常年电表不转的,暂时不分,要调查清楚是什么原因后才分;凡是牵扯到新老住户交换的,要签协议,交5000元押金后才能发钥匙。社区召开搬迁户座谈会,公示分房名单,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公正的分房,让320户群众喜迁新居,没有一户群众上访。

视群众为亲人 活出生命的精彩

王家河社区是铜川矿务局第一个资源枯竭的矿井,下马最早,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社区领导班子决定,要在关注弱势群体上下功夫,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人人都能享受到阳光。针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工、病亡家属,社区从2007年1月1日起就与特别困难的8户签订“劳动协议”,安排她们在所居住的区域干一些力所能的打扫卫生工作,从社区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作为劳动报酬支付给她们,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根据政策及时给工、病亡家属提高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针对实际情况,又增加了6户没有任何收入的家庭给予打扫卫生的工作,补贴家用。针对一次性安置人员生活困难的现状,社区领导多方奔走吁请,在公司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争取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30多人,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理顺了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党和企业的关爱。

对于近年所建,有改造使用价值的7栋家属楼投入150多万元进行了里外粉刷,地平返修,更换了保温性能好的塑钢窗,并进行主体安全加固,受益群众240户。投入18万元解决了75户群众吃水难问题。投入13万元改造了75户群众的用电线路,保证了安全供电、用电。新做家属区混凝土路面350米,解决了一号井、斜井地区230余户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用社区经费垫付,保证了三个地区的路灯照明用电。经多方努力,将卫生所迁址老矿部原局监测楼,大大改善了社区医疗条件。成立了安全保卫巡逻队,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坚持24小时在辖区巡逻制度,确保群众安居乐业。针对离退休人员离开岗位后,活动范围小,容易产生失落感和不稳定因素,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娱乐活动。每年春节、“五一”、“十一”、重阳节都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象棋、扑克、麻将等比赛活动,给他们创造思想沟通平台。还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剑术队、自乐班,吸引他们参加,组织他们开展喜闻乐见、动静结合,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体娱乐活动,让他们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调整心态、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添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广大离退休职工非常感慨地说:“活了几十年,临老活出了质量,活出了体面,真正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创新工作思路 造福一方百姓

社区的工作纷繁复杂,家长里短,什么都要管。百人百相,没有一个相同的。针对现状,社区领导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体贴群众,扑捉信息,超前化解不稳定因素。年前,社区张学海主任和群众聊天时听说:有一个老太太六年没有使用电灯,都是点蜡照明。张主任非常惊讶,急忙询问原因。原来老太太的老头过世早,儿子37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因为家里太穷交不起电费。张学海主任马上叫来物业公司的同志,一查发现老太太已经欠电费10年了,一共欠4500元,不得已,物业公司才把电掐了。张主任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先送电,再给老太太500元困难补助。”并要工作人员调查,看社区还有多少这样鳏寡贫困的老人?有多少儿女不孝、无人赡养的老人?统计上来,社区想想办法。要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2009年3月12日有20余名家属临时工到社区集体上访,原因是听说外单位每月给家属临时工发200元生活费,王家河怎么没有动静?要求上访。社区领导及时下访,了解到是两名家属道听途说,社区领导找到这两个人,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她们主动挨家挨户去做来访人员的思想工作,把一起上访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事情虽圆满解决了,但社区主任张学海的心中有个问号,他召集班子成员开会,对这些家属临时工家庭中最困难的家庭摸底。最后决定,从这些人中找出来最困难的十户,统一安排临时工作,社区统一给每户每月发工资150元,解决她们的生活困难。这一小小举措,让这些极困难户深受感动。

深入群众,以人格魅力影响人。在社区工作,稳定工作“零”目标是头等大事。为此,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深入群众,与他们交朋友,用心沟通,建立自己的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尊重和理解。有一位80岁的老人,常年上访,已经明确的给予答复了,可他就是说什么都听不进。社区领导和老人的子女、亲属谈,讲明事情的原委,取得理解,动员老人所有的亲戚朋友做工作,让老人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做法。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从领导到每一位职工,都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在处理来信来访问题上采取少转多办的方法,能当时答复处理的不拖延,一时处理不了的,协同业务科室调查解决,违背政策的坚决不开口子,做到不积压、不推诿、不激化矛盾,不造成新的上访户。做到了矛盾化解在社区,思想工作做在社区,没有造成赴省、进京上访的事件发生,连续三年在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铜川矿务局)实现了稳定“零”目标,受到了铜川矿务局的表彰奖励。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是用心的耕耘。只要你的心中装着群众,装着百姓的疾苦,就会有一片任你遨游的天空,就会有百姓真心的拥护和真诚的心声:“社区就是我们的家”。

编辑:刘孝文


上一条:矿业公司隆重欢送徐群贤赴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下一条:铜川矿业公司依靠科技,保障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