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煤炭产品社会需求大幅下降,我局生产经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局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立足我局实际,扎实有效开展工作,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完成全年各项经营指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全局原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个别单位生产经营被动比上半年仍有恶化趋势,对此,要切实提高对当前形势的认识,坚定信心,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管理措施,降低原煤制造成本,坚决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指标。
2009年1-7月我局吨煤制造成本205.81元,比计划180元升高了25.81元,比同期162.83元升高了42.98元。其中:
(1)吨煤材料34.32元,比同期23.83元升高10.49元,比计划24.5元升高9.82元;
(2)电力9.68元,比同期8.2元升高1.48元,比计划8.5元升高1.18元;
(3)折旧20.1元,比同期13.60元升高6.5元;比计划15元升高5.1元;
(4)修理费9.58元,比同期9.76元降低0.18元,比计划8元升高1.58元;
吨煤制造成本与计划相比上升幅度大的矿井分别是: 东坡矿上升87.54元、、玉华矿上升54.33元、王石凹矿上升39.12元、下石节矿上升21.16元,金华山矿上升19.72元,徐家沟、鸭口两矿成本基本持平。
以上情况表明,目前我局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对成本的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还需要生产矿井领导认清形势,认真研究分析1-7月生产经营情况,查找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落实经营指标和管理责任。特别是成本控制较差的单位,要用倒算账的方法,采取得力措施,把前几个月欠下的指标补回来,尽快扭转当前被动局面,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更应增加成本意识和节支观念,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突出科技对经营的支撑作用。
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采掘机械化,提高单产单进水平,降低成本
煤炭生产是我局的主业和基础,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充分发挥综合机械化优势,减少作业人员,提高单产单进,实现安全高产高效,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成本。
近年来,局不惜先后投入2.1亿元,更新了821台(套)综机设备,使得全局综采机械化程度由三年前的79﹪提高到现在的91.8﹪,综掘机械化程度由三年前的32﹪提高到现在的53.31﹪,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由三年前的67﹪提高到现在的86.32﹪,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7月共生产原煤586.26万吨,比计划多完成 28.98万吨,掘进进尺43956 米,比计划多掘5494米,为全局完成全年经营指标奠定了坚实的的基础。
二、开展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我局通过科技兴企战略,完成的“高瓦斯油气共生易自燃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锚杆巷道有限元模拟力学分析软件”、“铜川矿区开采规律及水源地破坏规律研究”、“井下电网监测监控系统”、“变电站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等科技项目对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显著作用。随着我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层赋存地质条件日趋复杂,矿压、地温、瓦斯等客观条件,已经成为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全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聪明才智,以科技攻关作为安全生产成本降低的突破口,切切实实做好以下五项科技增收降耗工作。
1、北区矿井要应用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解放呆滞煤量,提高采掘工作面生产效率和煤炭资源回收率,在瓦斯综合利用的同时,减轻矿井电力负担,增加总体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2、要建立铜川矿区、焦坪矿区围岩物理参数数据库,为我局巷道锚杆支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监测分析手段。大力推广应用锚杆支护特别是北区三矿应用强力锚杆支护、锚注支护,切实提高巷道抗变形能力,降低巷道维修量,减少维修费用的投入。
3、针对北区三矿煤层厚,硬度大,顶煤回收率较低的现状,要探索使用新的放顶煤工艺和顶煤预裂技术,通过弱化顶煤,湿润煤体,达到提高顶煤回收率,降低煤尘,释放瓦斯的目的,为煤矿生产能力的提高、产量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4、推广使用锅炉智能计量装置,实现全局锅炉煤、油、水、电消耗的科学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5、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设备改造,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控制原煤电力成本。
三、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简化生产环节,减面减人,降低成本
目前,我局矿井井巷逐年延伸,井深巷远,生产环节增多,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逐渐增加,为适应煤炭市场竞争需要,我们必须对矿井供电、运输、通风、给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最大限度的简化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1、井巷设计严格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上级指导意见精神,广泛调研,认真分析、优化设计,做到系统完善、布置合理,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简化生产系统,减少用人环节,实现减面减人。
2、本着高效、低耗、简单有序的原则,对个别矿井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技术改造工作,释放矿井产能,减少生产系统的直接投入,降低吨煤生产成本。陈家山矿、下石节矿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①陈家山矿四采区扩大区设计,原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二次提升,运送人员需安装猴车,环节系统复杂,运行成本高,对其进行设计优化,仅设计一条辅助运输大巷,通过电机车将设备、材料、人员直接运送到扩大区,既减少了设备投入,又降低了电耗,而且系统简单,环节少,生产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②下石节矿暗皮带井3#皮带巷由于布置在4-2#煤层底板软岩中,岩性较差,围岩破碎,遇水易膨胀。先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支护,但巷道底鼓、帮鼓变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皮带的正常运转,每年仅维修费用需投入240万元。经多方考察,积极探讨,实施对3#皮带巷技术改造方案:废弃原3#皮带巷780米及216溜煤眼,改造214溜煤眼,另补掘上阶段暗皮带井210米,上下阶段暗皮带井直接连通, 214溜煤眼作为缓冲煤仓,该技术方案实施后,每年可节省维修费用240万元。
③下石阶矿针对218综放工作面切眼设备选型大,支架长的特点,在218切眼设计时,将切眼宽度加宽至8.5m,采用四排平行锚索进行支护,有效增大了工作面安装空间,使工作面安装更安全、快捷,经济效益显著;副斜井井底车场巷道掘进断面大,支护要求高,支护方案经优化对比,选取了锚、网、喷、注+锚索的支护方式,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变形,支护状况明显得到改观,每米节省维修费用1500元,同时疏通了矿井的辅助提升系统。
④矿井通风阻力的变化,对电力消耗的影响较大,陈家山、下石节、金华山、徐家沟等矿针对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有效降低了矿井通风阻力,提高了矿井的安全可靠性和矿井的通风效率,大幅降低了电力消耗成本。
3、东区各矿煤层赋存条件差,地质变化复杂,东坡矿的504面、710面、王石凹矿的2103面、2106面等,由于频繁的工程设计变更,构造不清的采面,无论在先期掘进还是后期开采,不但造成大量的巷道报废,而且严重影响煤碳质量,经济损失巨大,成本明显升高,生产经营工作十分被动。对此,我们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生产实践证明:优化设计在矿井成本管理方面意义重大,地测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工作面地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提高地质情况预测预报水平,在工作面巷道布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尽量减小地质变化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减少因工作面改造而产生的失效、报废巷道,同时在巷道施工和支护设计上,坚持一次支护到位,避免巷道反复变形、重复维修,而造成的生产投入的浪费。
四、加强现场材料管理,控制消耗,杜绝浪费,降低成本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现场成本管理工作,牢固树立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思想,把降成本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在确保生产正常投入的前提下,控制材料消耗,杜绝浪费,实现材料费用控制指标,。首先是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降成本对我局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现场,分析影响和制约成本管理的环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心尽职把成本管理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其次认真落实井下已领未耗材料的收、发、存管理,对备用材料、设备等全部建账管理,并执行定期清查制度,闭合管理流程,尤其是大型材料、单位工程材料及“一通三防”材料的管,要建立专门的使用台帐,详细登记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数量、费用、用途、地点等,派专人跟踪监督、检查现场使用情况,杜绝丢失和浪费。三是加大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力度,对大型材料按规定进行回收复用,对不按规定进行回收复用或无特殊情况而达不到回收率的,在严格追查有关人员责任的同时,对责任单位及个人按损失材料原值加倍处罚。关于材料费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矿井材料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矿井每季度考核一次,完成计划指标的前两名矿井各奖励1万元,对完不成计划指标的矿井各罚款2万元,年终材料费不超计划指标,经局认可,矿内可按材料费节约金额的一定比例,对管理领导小组给予奖励;对超计划指标的矿井,局将按材料费超耗金额的一定比例对管理领导小组给予处罚。希望各单位能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五、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设备使用效能,实现安全稳定生产,降低成本
今年一季度,玉华矿主斜井断带事故造成全矿井停产一个月,少产煤18.4万吨,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巨大,仅处理皮带事故投入材料费及人工费2760万元,造成使全局吨煤成本上升12元,给全局生产经营工作造成很大压力,教训十分深刻。各矿要以此为戒,防止类似事故发生,须做好以下工作:①要切实抓好机电设备的日常预防性强制检修维护工作,全面落实包机岗位责任制,确保检修质量,保证设备均衡满负荷运转,提高设备安全运转率,减少生产事故影响,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②继续强化调度指挥,准确掌握矿井生产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生产工作有序进行。③加强劳动组织,坚持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最大限度的使人、财、物合理搭配。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六、狠抓煤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
各矿要严格按照局煤质管理办法加强对煤炭产品质量管理,抓好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确保煤质稳定。煤质管理领导机构要按照业务划分各负其责,抓好生产、筛选、装运全过程的煤质管理。坚持从生产源头抓起,优化系统设计和采煤工艺,严把工作面设计关,完善采掘工作面煤、矸分运系统;同时在生产中要坚持煤、矸分装分运措施,严控矸煤混装混运,按规定搞好超前预测,超前分析,提前采取措施,为提高煤质创造必要的条件。东区各矿要抓好采掘工作面过地质变化中的顶板管理,防止片邦、冒顶事故;北区三矿要抓好综采面放顶煤管理,见矸关窗,确保原煤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出矿的商品煤灰分、硫分、挥发分、水分等关键质量指标必须进行监测,严防不合格煤炭产品出矿,确保商品煤装车合格率达到100%,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得发运。通过降低灰分、硫分等措施,保证煤炭产品质量、提高煤炭产品价格。。
七、构建严细的管理网络体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降低成本
继续坚持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为核心,动力、通风、劳资、财务等部门配合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指标横向分解到管理部门,纵向分解到区队班组,构建严细的管理网络体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今年集团公司给我局下达的利润目标为2.4亿元,在产量稳定、煤炭价格上涨空间小、成本刚性增长的情况下,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才能保持我局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细化、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局、矿(厂)、区队(科室)三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所有的成本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按照预算逐级分期进行控制,实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成本管理格局,使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做到算了干,算着干,干后算的工作模式。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超预算和无预算的费用,一律不准列支,把有限的资金利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集中资金保安全生产及重点工程;二是进一步完善核算体系,修订完善价格体系、定额体系和计量体系,确保内部市场核算的公平合理和规范。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考核体系,使工资分配向技能高,风险高,责任大,贡献大的方面倾斜,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激发职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
八、规范物资采购、入库、储备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物资采购成本
各级物资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局物资管理工作会提出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局《物资管理办法》、《物资采购最高限价审批办法》、《物资三级比价审批办法》,切实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严把物资采购质量、数量、价格关,货比三家,择优采购,改变目前物资采购秩序混乱,采购价格虚高,资金、物资占用超定额的现状。局物资供应公司、动力处要及时掌握各矿材料、配件库存信息,合理调剂使用,对无计划或超计划购、储物资要严肃查处。
九、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修旧利废、节能减排,勤俭办企”活动,严抓细管降低成本。
后半年,局计划回撤工作面8个,安装9个,各有关矿井首先要高度重视安装回撤期间的安全工作,科学合理组织,对于安装回撤工作所用的设备、配件、专用工具、材料等,要坚持修旧利废制度,加强回收复用管理,落实奖罚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把高昂的安装回收费用降下来。其次,要继续执行避峰填谷、节支降耗办法,杜绝井上下管线跑、冒、滴、漏和材料浪费现象。正确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相结合;坚持严格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调动职工参与"修旧利废、节能降耗,勤俭办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全员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材料,关心成本的意识。
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