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玉萍,一个铜川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英雄的女矿工,一个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的劳动模范,如今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27岁时的一次壮举, 她保护了国家财产,挽救了井下30多个矿工的生命,这次壮举为自己带来了至高的荣誉。面部和双手被严重烧伤,双手致残,也为自己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无尽的伤痛和磨难。8月4日,记者怀着一颗敬仰之心来到位于铜川矿务局家属院冯玉萍的家。
正是午饭时间,保姆王新玲正在给老人喂饭,自从2000年脑溢血住院后,冯玉萍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老伴孙宝献一直照顾偏瘫的老人,直到去年2月去世,现在老人和大女儿孙银凯、女婿郭铜秀一起生活。
回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脑溢血后遗症使老人已无法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记者通过翻阅资料和老人儿女的回忆,为读者再现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1962年元月,身为桃园煤矿压风车司机的冯玉萍开完矿务局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回到煤矿的当天晚上九点多钟,她就提前下井接班。她先开了三号车,接着又开了五号车。刚刚开了车,掘进队赵班长就来要风,说风压不够。冯玉萍向赵班长说明情况后去检查三号车。不料刚刚检查完毕,弯着腰,还没有起身,就听到轰隆一声,一股强风吹着火向冯玉萍扑来。一见起火,她心里非常焦急,当时,最突出的一个念头是:保护机器,急速停车。机器的拉钱开关就在附近,她顾不得把两腿站直,就转过上身去摸开关。但是,自己不知怎样被撞翻了,第二次又急着翻过身来,继续去摸开关,只见眼前,一片火光,烟气腾腾,开关拉线被风吹得直往上飘,好不容易才捞着了,把三号车关住。这时,冯玉萍的脸和手已被烧得很严重,刺痛难忍。可是,五号车转动的嗡嗡声仍在耳边响着,一个最可怕的念头冲上来:火吹到工作面,会引起瓦斯爆炸,在井下工作的同志,生命安全就没有保障。想到这她恨不得一步爬到五号车跟前,越是着急,越是爬不到跟前。后来也不知怎样昏了过去。由于冯玉萍的勇敢扑救,工作面的工人都安全撤出,机器、矿井也没有大的损失。
冯玉萍面部和双手被严重烧伤,双手致残。她的英雄事迹被《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煤体报道后,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1966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工交政治部和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冯玉萍同志英雄事迹展览。1966年6月,中共陕西省委发出《关于学习冯玉萍同志革命精神的通知》。同年,应煤炭工业部邀请在山西大同及北京等地向全国掘进队代表和煤炭工业部机关作报告。
当时陕西省、西安市戏曲剧团学习"乌兰牧骑"宣传演出队,学习冯玉萍、宣传冯玉萍,1964 年铜川市豫剧团首演现代戏《冯玉萍》,同年赴西安演出,连演180多场,宣传她的英雄事迹与革命精神。一曲《十唱冯玉萍》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当时由著名画家杨建兮等多人集体创作的五套连环画《革命烈士杨开慧》等之一《冯玉萍》的连环画。
1966年2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会议和国庆观礼的冯玉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时还亲切地询问了冯玉萍受伤的情况。

忍受,无尽的伤痛折磨
冯玉萍的英雄壮举,为自己也为当时的铜川赢得令人羡慕的荣誉,但伤后的治疗以及以后的生活,她都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
那次火灾事故后,冯玉萍经过三个医院的治疗,共住了两年零八个多月的医院。
在铜川矿务局医院时,她原以为治疗几天就好了,就可以上班了,不想转院到西安来。临行前领导还安慰她只要两个礼拜就可以回去。 当时冯玉萍只知道自己面部受了伤,但还不知道伤的程度怎么样。她向大夫、护士要镜子,大夫,护士只是一句话:"医院里没有镜子。"有一天和她一起受伤的赵班长来她病房,冯玉萍看到他面部有疤,非常惊奇.她说:“赵班长,你咋变啦?不像你啦?”赵班长说:"你也变了,变得和以前更不一样啦." 于是她想方设法找来一面镜子 当她伤后第一次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着实吓了一跳:"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她没料到烧伤得这么严重,简直不像个人样,额头上还有一片骨头露在外面,她心里非常难受。正在这样难受的时候,大夫又通知她说,手指保不住了,要截掉。她一听,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痛苦归痛苦,人总得要活下去。要活下去,首先就要能独立生活,不能让别人服侍自己一辈子。还在医院的冯玉萍决定先锻炼自己生活的能力。当时,整天躺在床上,连吃饭都要别人喂,她便先从吃饭练起。
没有了手指,手掌的烧伤也没有完全长好,当时两只手全用绷带纱布包着。她就将勺子插在纱布里,因为胳膊打不了弯,舀上来的饭总往外流,勺子也凑不到嘴边,冯玉萍别提多难受了,自己还这么年轻,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自己怎么这么没用。不行,还得练,冯玉萍靠着永不放弃的毅力终于学会了自己吃饭。
这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一天比一天好转,一天比一天强。自己的生活,慢慢基本上能自己照料了。穿衣服也会了,但是扣纽扣还不行,系带子更不行。她就想,一定得自己学会。她先把带子的头挽成一个环,用嘴咬住,再用两只手抱住带子的另一头,往那个环里套,慢慢对准,伸进去,套住了,再拉紧;这样就打成了结,套一个环要用很长很长的时朋。有时套不好就结成了一个死疙瘩。但慢慢套、慢慢套,时间久了,就熟练了。衣服带、鞋带、裤腰带她都能自己系。
每克服了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问题,她就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克服了一个困难,困难就少了一个,自己能做的事就多了一点,离实现恢复工作的理想就近了一点,正是这简单的尽快恢复工作的信念,支撑着冯玉萍克服了一个个残肢后要面对的障碍。
1962年10月,冯玉萍的烧伤已经基本治好,转到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形科修整面部。正在她一心一意锻炼的时候,大夫通知她,染上了肝炎,不能做手术,叫她先出院回去休养。这对她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她一天盼望着,盼望着能早日动手术,冶好伤,回去工作。可突然间。全盘的愿望都打碎了。后来大夫告诉她不能动手术的原因,是患了肝炎的病人,不能用全身麻醉。她的手术大都是大手术,用局部麻醉,怕她受不了这么大的痛苦。摆在她面前的就是自己能不能忍受手术痛苦的问题。大夫做不做手术,就看自己了。
她的手术非常不好做,在好皮肤上做一般的手术,麻药不用劲就打进去了,也感觉不出怎么疼。可是在烧伤的疤痕上就不行,疤痕非常硬,扎一针很费劲。拔针的时候也很困难,给下巴植皮时,缝的针就断了八根。
手术一次一次地进行着,术后头三天的疼痛是最难熬的,但当知道止痛药对脑子有伤害后就尽量不用。她想,自己没有了双手,要为党工作,大脑最重要。如果因为吃药弄坏了脑子,那就根本不能工作了,于是她宁愿忍受暂时的疼痛,也要保持脑子的健康,回去才能接受工作。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给她动了15次手术,止痛针只打了三针,止痛片只吃了16片。
安享 ,平静平凡的晚年
冯玉萍出院后组织上给她安排在桃园矿职工食堂工作,后历任桃园矿革委会副主任、铜川矿区工会副主席、陕西省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第十届委员。完全康复后的冯玉萍除了缝衣服以外,梳头、洗头、洗衣服样样做得来 受伤时她已经结婚有一个5岁的女儿,还有一个9岁的养子。爱人是井下工人,他要是上早班,冯玉萍早晨起来就给两个上学的娃娃做饭。除了饺子,其他烙饼、蒸馍、擀面条都还可以,双手抱着刀,只是什么都做不细发。1991年从矿工俱乐部退休。退休后的冯玉萍过着和普通工人无二的单调而又充实的退休生活,每天坚持晨练,晨练之后买买菜,为儿女们看看孩子做做饭。
冯玉萍的大女儿孙银凯说:"母亲一辈子怕麻烦别人。什么事都尽量自己做。"2000年,老人脑溢血偏瘫后这一切都改变了,生活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要老伴和保姆照顾。包括养子在内的五个子女也都出息孝顺,老人被照顾得很好。今年7月,当矿务局局长宋志刚得知老人住在二楼,下楼看病、散步极不方便后,当即决定给老人在梅苑小区分了一套一层的90平米的住房,最近儿女们正忙着给母亲装修房子。孙银凯说,历届局领导和工会组织都很关心母亲,局里从来就没有忘记母亲,忘记母亲曾做的一切。

是的,我们怎能忘记,忘记那个危难时刻机智勇敢的27岁的矿山女英雄,忘记那个含辛茹苦抚养大五个子女的普通母亲,忘记那个被病痛折磨的风烛残年的老人。
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