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是高危行业,陕西煤化集团铜川矿务局是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老矿区,而连续3年这个局的百万吨死亡率始终控制在0.10以下,业内人士分析,这得益于该局创建“三型六化” 建立长效机制带领的可喜变化。
众所周知,铜川矿务局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大型煤炭企业,该局在国民经济恢复期,为缓解国家缺煤做出了卓越贡献,涌现出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接见过的张金聚、冯玉萍等一大批劳动模范,至今影响着该局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能挺身而过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造就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无可否认的是铜川局由于大部分矿井基本到了资源枯竭的衰老期,开采难度在不断增大,再加上长期受地质条件、技术等不可抗力的客观条件制约,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付出了惨重的安全代价。
铜川,这个伴随着国家煤炭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西部重量级的煤炭基地,在为国民经济源源不断输送国体能源的同时,是否能走出安全困扰的阴影,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走出一条安全高效发展之路呢?
能!
铜川煤炭人回答是肯定的。
“三型六化”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品位
世纪之初,铜川矿务局还是全国36家特困煤企之一,十多年来,一直靠吃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经济效益处于全国煤炭行业倒数第二位。2004年,随着全国煤炭市场的好转,铜川矿务局总算盼来了一线光明。但11月28日,陈家山煤矿震惊全国的特大矿难给整个矿务局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2006年1月23日,上级重新组建了铜川矿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
新班子面临的是一大堆老问题:由于历史原因,该局下属的矿井大多留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三边”矿井造成了企业内部“四多”现象。一是富余人员多,劳动结构不合理;二是历史欠账多,矿井现代化程度低;三是安全隐患多,安全生产压力大;四是不稳定因素多,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铜川矿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心要趟出一条让不堪负重的老企业崛起的路子来。局党政两位主要领导达成共识:我们必须从安全入手,利用煤炭市场好转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大安全硬件投入,先后投入资金达15亿元,偿还了安全欠账,同时,他们强化安全软环境建设,以创建“三型六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安全文化品味,使职工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快乐工作、体面生活。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那么如何才能梳理出一条付诸行动的具体管理模式呢?这个局的领导班子多次下基层搞调研,最终提出了走“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的路子。“三型” 是安全高效型、稳定和谐型、学习创新型。“六化”是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行为规范军事化、井下治理工厂化、地面建设园林化。将“三型六化”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来运行。
“三型六化”,四个字简直是在“强迫”这个负重前行的老国企在扭转安全局面,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追求一种完美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
在开始的各种会议上,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问,铜川矿务局不走“三型六化”的路子能不能扭转安全被动局面,实现安全生产呢?局党政领导回答的很坚决:不能!没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就没有企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血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有人还怀疑,这会不会像以往的口号一样,一阵风就过去了?还有人说,这在全国可是第一家啊!局党政两位主要领导信心十足地表示:“三型六化”是经我们科学论证过的。不走“三型六化”企业照样发展,但要走弯路。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走自己的路。我们会克服重重困难,用5年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三型六化”为铜川局搭建了安全和谐的文化平台
行走在铜川百里矿区,红红火火的安全文化热浪扑面而来。
2006年以来,铜川矿务局以打造安全文化为目标,从井下到地面,从工业区到住宅区,整个矿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难怪81岁、曾经在国家一五重点工程,王石凹煤矿井下挖了近20年煤炭的退休工人王忠民近日回到老根据地后,看到矿区处处都是温馨的安全标语,矿井连续两年实现了安全生产,感慨地说,现在的王石凹矿,才真正是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和原来的王石凹相比,简直就是两重天。
在创造宽松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下,企业效益也在大步增加、职工收入直线攀升,3年来,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1.3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8万元 、2007年的2.78万元、2008年的3.8万元。企业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不到20亿元增长到2008年44亿元,企业资产从2005年的不到39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0亿元,等于3年间再造了一个铜川矿务局。
这个历尽风雨54年、曾经是全国36家特困企业之一的老煤企,在短短3年时间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靠的就是以“三型六化”为目标,创建属于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局党委书记杜树山和局长宋志刚不约而同地说,煤矿是高危行业,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只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安全软环境建设,打造适合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安全工作才能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安全生产离开了安全文化就会“灵魂出窍”。
“三型六化”筑牢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防线
昔日这个“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享誉三秦大地的铜川矿务局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为了把这项统揽全局的工作做实做好,矿务局制定了《“三型六化”五年战略规划》和《学习型企业千分制考核评估细则》。全局上下成立了“三型六化”创建办公室,专门负责“三型六化”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创建工作的检查考评。
负责“三型六化”创建工作的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广年这样解释“三型”与“ 六化” 的关系:“三型”是企业的类型,“ 六化” 是企业的存在形态,也是“三型”的具体表现。铜川矿务局推行“三型六化”就是用理念、制度、标准改变过去零散的、不规范的、无形的管理方法,最终实现了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三年来,该局围绕“三型六化” 先后更新改造了陈家山煤矿的瓦斯抽采、防火灭火、安全监控、井下通风、压风防尘等设备,实现了对全局所有高低瓦斯矿井24小时不间断监测。建成了下石节矿和陈家山矿瓦斯发电厂,实现了“以利用促抽放,以抽放保安全” 的良性循环。全局采面瓦斯抽采率达到78.5%,抽采能力比2004年提高了3.6倍。全局先后投资19.5亿元,用于矿井基础建设管理、井下安全治理、技术装备更新和生产生活环境改造。
在软件建设方面,铜川矿务局超常发挥,彰显企业个性。2006年,强化制度整合,制定岗位标准,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2007年,从上到下编写企业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和廉洁文化手册,强化职工文化理念。2008年,提升精细化管理向流程化管理过度。
通过“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的创建,铜川矿务局呈现出“三增、两降、一改观”的良好局面。“三增”,一是原煤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连续三年达到千万吨;二是企业效益稳步增长,补贴前实现利润2006年9311万元,2007年1个亿,2008年1.09亿元;三是职工收入增幅大,每年增幅达15%。“两降”,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2006年0.43,2007年0.10,2008年再创建局以来最好水平,降至0.10。“一改观”,包括职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整个矿务局容貌焕然一新。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开始变为现实。
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