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矿务局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获唯一特等奖
近日,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首届科技表彰会上传来喜讯:由铜川矿务局完成的“高瓦斯油气伴生易自燃厚煤层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被评为唯一的特等奖。
这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是铜川矿务局建局以来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铜川矿务局局长宋志刚,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从2005年10月开始,铜川矿务局与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等7个院所通力合作,携手攻关,按期完成了项目研究。2007年11月通过科技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铜川矿务局的现场验收,2007年12月在北京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鉴定,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评定为科技进步特等奖。
铜川矿务局焦坪矿区三个矿(陈家山、下石节、玉华)是铜川局的三个主力生产矿井,三个矿的煤炭产量占到了全局总产量的70%左右。但三个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容易自然发火煤层,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最短24天,是国内少见的瓦斯、油气与自然发火共存的矿区。从1956年至今,焦坪矿区国有重点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达6起,共死亡424人,特别是陈家山“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6人死亡,令国人震惊。血的教训警示着要正确处理好瓦斯、油气、自然发火等的关系,鉴于矿井的安全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针对该矿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和危险性大的特点,不能单纯地只针对某一项灾害进行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方可全面提高矿井的安全水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2005年,矿务局根据国家煤矿安全“会诊”专家组的会诊结果,提出了“高瓦斯油气伴生易自燃厚煤层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项目,并成为国家“十五“矿井瓦斯灾害治理的五个示范矿区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对火、瓦斯、油气共存条件下的综合治理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技术创新点:首次在焦坪矿区采用地面参数和井下钻孔相结合,对油气和瓦斯的赋存和涌出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高瓦斯油气伴生易自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首次采用“钻墙”布孔方式截流煤壁瓦斯,煤壁瓦斯截流率高达75%以上,为厚及特厚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集成创新了一套适合于易自燃煤层综放面高强度瓦斯抽放条件下基于指标气体的煤层隐蔽火灾识别及防控技术体系。
该项目研究成果在铜川矿务局实施后,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铜川矿务局北区三矿瓦斯超限的问题,杜绝了煤层自然发火现象;同时在国内外9个高瓦斯矿区的30多对有自然发火区矿井推广应用后,控制和扑灭煤层火灾20余起,成功解放了2个因着火封闭多年的工作面,新增产值158730万元,创收外汇51.1万美元。目前,铜川矿务局已新建了5套瓦斯抽采系统,矿井瓦斯抽采率达到60.8%,采面抽采率达到78.5%,最高达到85%,8对矿井全部安装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实现了联网,建设安装了4套注氮系统,8个生产矿井工作面全部安装了自动化喷雾降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