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公司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公司要闻
铜煤故事征文 | 朱百强:我从矿山走来—献给我所工作过的铜川矿务局和我永远挂念的铜煤矿工兄弟
作者:朱百强   来源:网络投稿    发布日期:2022-10-24   点击次数:
分享: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铜煤红色故事”征文启事,我也萌生了写一篇文章的念头。可提起笔却不知从何写起,后来我想还是从我的文学创作说起吧。

常有人问我,你创作的小说大部分是煤矿题材,笔下的矿工是那么的朴实可爱,那么的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似乎就在眼前,这些素材是怎么获得的?我总会骄傲地回答,我不必有意去矿山采风,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铜煤矿工,曾经和工友们一起在铜川矿区千尺井下的煤海巷道里摸爬滚打了十年。可以说,矿工们的期盼和向往都储存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容颜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即使我闭上眼睛也能知道他们想说什么,想干什么,不将他们写出来,我会觉得有愧于他们。

1985年冬 作者在陈家山煤矿矿部大楼前留影

我当年参加工作的地方是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煤矿,我也由此与铜川矿务局和铜煤矿工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当有人向我探究我的小说中的人物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时,我总会如数家珍、情不自禁地给他们讲起我所熟悉的铜川矿务局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在铜川矿区与铜煤矿工兄弟工作和生活的经历。

素有“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之美誉的铜川矿务局,地处因煤而兴、因煤设市的陕西省铜川市,是于1955年11月1日在原同官煤矿基础上建立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铜川矿务局成立之初,就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承担起了为共和国工业建设供给乌金能源的重要任务。1998年,铜川矿务局从原煤炭部下放到陕西省,2004年2月划归陕煤集团管理,2008年12月按照陕西煤业上市要求,改组成立了铜川矿业有限公司。作为陕煤集团下属的建局最早、历史最长的国有老煤企,至今依然发挥着服务推动陕西和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铜川矿务局建局67年来,累计产销煤炭5.4亿多吨,为国家缴纳税费180多亿元。在铜川矿区这片蕴藏乌金能源的创业热土上,铜川矿务局不但在初期建设之时,有众多从枪林弹雨和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老战士和志愿军英雄人物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赶来参加了铜川矿务局的创立和建设,这里还涌现出了全国党代表7名,全国人大代表8人次,省部级以上劳模164人次,其中全国劳动模范6名。同时还涌现出了张金聚、冯玉萍、徐殿明、姚筱舟等煤海英雄和矿区文化名人,也因此铜川矿务局始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赞誉。

1979年6月11日 陈家山煤矿投产时的场景

我当年所工作的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是1979年6月11日正式投产的,时为铜川矿务局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井之一,同时也是著名作家路遥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之地。

我是1985年在陈家山煤矿投产六年后加入铜煤矿工队伍的,当时的陈家山煤矿像一轮朝阳,正处于蓬勃向上的时期,一大批富有开采经验的矿工从铜川矿务局的王石凹、金华山、徐家沟等矿调至于此,一大批年轻人从安徽、河南、山东、陕北赶来,满怀必胜的信念,以高昂的姿态投身煤矿生产。我们在培训班、班前会、宿舍、井下,会时常听到区队长和师傅们一次次地向我们讲述铜川矿务局的历史沿革和铜煤的红色故事,看着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矿山昂然崛起,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誓要用青春与智慧将地层深处的煤炭挖出来,让钢厂的炉火通红,让火车跑得更快,让千家万户的灯光更亮。

但遗憾的是,我当时所在的是掘进队而不是采煤区,虽然和采煤工天天同坐一辆长长的矿车下井升井,可干的是打眼、架棚、推矿车出碴的活儿,而不是直接跟采煤打交道。看着一车车的乌金从矿井运出来,也似乎与我们没有多少直观的联系,我们气馁、不平,为此我和几个青工闹情绪,提出我们是来采煤的,要求调动到采煤区去工作,于是队长来给我们做思想工作,他说,煤矿的生产运转是一个大系统,必须是围绕中心,统一作战,尽管分工不同,但都是朝着采煤的目标而行的。照你们这么说,搞运输的、通风的、灭火的就不重要了吗?试想想,没有通风,井下能生产吗?没有灭火队,井下瓦斯超限咋办?没有运输,我们的煤能从井下运到全国各地吗?再说咱们掘进工可是煤海里打先锋的,咱们打到哪儿,采煤才能进行到哪儿,否则没有进风和回风巷,形不成作战需要的网络,采煤就是一句空话。这下我们才知道了掘进工作的重要性。正如队长所言,在煤矿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顾全大局、服从整体指挥,才能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战斗中取得胜利。队长是名复转军人,也是身经百战的老矿工,他的一席话让我们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矿井运转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只有团结奋战在一起,才能为祖国开采更多的煤炭。

1987年夏  作者(左三)下井前与工友合影

和我同在一个班的高师傅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来自甘肃武威,十八岁投身煤炭事业,在铜川矿务局三个矿干过,是风钻打眼的一把好手。他不但教我们如何干活,还教我们如何做人。他没有豪言壮语,不会喊口号表决心,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却用自愿放弃探亲假的行动,表达了对煤矿工作的热爱和情感。

一位姓任的师傅来自陕北清涧县,为搞好巷道质量标准化,保障安全生产,他不怕遭受大家的白眼,即使当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也要坚决把不合格的架棚推倒重来,正因此才避免了冒顶的发生,保障了安全生产的推进。

一位姓刘的师傅是河南洛阳人,他随父母逃荒来到铜川,作为矿工的后代,平日里他跟大家又说又笑,随和可亲,可在工作中却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抓起安全来六亲不认、一丝不苟,严格按安全规程办事,每班开工前都要做到敲帮问顶,不安全不开工,十年如一日丝毫不变。

和我同住一室的王师傅是采煤六区的一员,每个班都是延点归来,若是冬季,头发上还会有一层冰。后来我才弄清楚,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当班任务当班完,天天要有新进度”,即使晚下班也不能欠产。在一次深聊中,我得知王师傅所在的采区日产煤创造过全国煤炭系统纪录,曾被煤炭部授予“特别能战斗”的采煤区的光荣称号。为了不辜负曾经取得过的光荣称号,王师傅和工友们始终自觉做到作风过硬,干起活来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唯恐落后于人。

以上我提到的都是铜煤矿工中普普通通的工友,他们像煤一样默默无闻,但一旦点亮,却如同火炬一样燃烧发光,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为了集体、不讲条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一直令我难以忘怀、深受感动。也正是他们用年复一年的坚持,用韧劲和耐力,支撑起了矿区的发展,支撑起来为国家工业大厦奉献乌金能源的“铁脊梁”,助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列车奔驰运行。他们可谓是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自觉向一名合格的铜煤矿工看齐。

从此,我进一步踏踏实实当好一名掘进工。下井后和工友们一块打眼放炮,切实做到干活不惜力、工作不懈怠。业余时间我还经常读书看报,把自己听到看到的矿区好人好事写下来,投到矿广播站。后来,又把矿区的一些重大事、感人事、新鲜事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写成消息、通讯等,投到《铜川矿工报》《陕西工人报》和《中国煤炭报》等媒体,以笔墨和情感为矿工鼓与呼。与此同时,我还围绕塑造矿工形象写小说,抒发矿山情怀写散文,给更多的人讲述矿山的故事、矿工的故事。在矿上工作期间,我还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成立了香山文学社,用文学手法表达矿工的喜怒哀乐,歌颂矿区的美好生活。铜川矿区的文化名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先生就曾编发过我的小说,我在矿山工作时还见到了当时在陈家山煤矿创作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的著名作家路遥,聆听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见解和对我们这些“文学发烧友”的教导。几年间,我先后在《中国煤炭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发表了多篇小说,成了矿区小有名气的作者。可以说,我的文学创作实践就是从铜川矿区出发的,我的文学梦就是在铜煤扬帆启航的。

我在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干了整整十年,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所以我时常自豪地说我是铜川矿务局的一分子,是铜煤矿工的一员。十年间要干多少事,留下多少脚印,留存多少记忆,而人生又能有几个十年?在此,我要说,我文学创作的源头就在铜煤,铜川矿务局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铜川矿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对铜煤矿工兄弟有着情同手足的情谊。

1988年春 作者(前排左一)和工友合影

时光的列车奔腾飞驰,屈指算来我离开铜川矿务局、离开陈家山煤矿已经27年了。在这二十多年间,我已由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变为两鬓生满华发的“老年人”,但那些和我朝夕相处过的铜煤工友、那些我在铜川矿务局经历过的故事,却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忘怀、而淡化、而消退。相反,这种经历、这种故事、这种情感却像一壶陈年的老酒,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会散发出沁人心脾、令人沉醉的醇香。

于是,我一次一次地回到矿山、回到铜煤,去捡拾记忆,去整理过往,去重温当年在陈家山煤矿当矿工的生活,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与追忆,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都想进一步走进铜煤矿工的心灵世界,讲述来自铜煤百里矿区地层深处的故事,让人们对矿工更多一份善意,再增一份理解,于是也便有了我不断发表在各大刊物上煤矿题材的小说,以及这些本源在铜煤的矿工故事。

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把这些年所写的煤矿题材的小说能够汇集成册,当作一件礼物回赠给曾经滋养过我的铜川矿务局,摆放到记录铜煤历史和创业成果的铜煤文化展览馆内,让更多人来了解铜煤的历史和故事,让铜煤的光辉历史和铜煤矿工精神永远闪耀在人间。

祝愿我牵挂的铜煤明天会更好,祝愿我的工友和新时代的铜煤矿工,在铜川矿区百里煤海这方创业热土上成就更大作为,实现新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简介:朱百强,陕西眉县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曾在公司陈家山煤矿工作,现就职于媒体。


责任编辑:彦荣 编辑:蓝图


上一条:公司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一条:公司干部职工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激发奋进力量勇前行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