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应急管理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发展侧记
作者:肖来朋 刘永宏 王 宇 朱陈晨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03   点击次数:
分享:

六十一载初心不变“铜老大”护矿救援书写大爱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肖来朋刘永宏通讯员 王 宇 朱陈晨

在被人曾誉为“煤海”、充满神奇传说的渭北高原上,有着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他们用忠诚和智慧铸就了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道“钢铁长城”,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惊心动魄的诗篇,被矿工兄弟亲切地称为“铜老大”,它就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以下简称铜川队)。

用真情和大爱书写对矿山的深情

陕西铜川,因煤设市,因煤兴旺。因井下地质构造复杂,水火瓦斯等灾害随时可能发生,长期以来安全形势比较严峻。1957年1月1日,一支仅有18名队员的矿山救援铜川队建立。

作为西北地区成立最早和陕西省当时唯一一支矿山救援队伍,铜川队肩负起了铜川矿区乃至全省以及周边省市的矿山事故救援和救护培训重任,并先后协助韩城矿务局、蒲城矿务局、澄合矿务局和陕西榆林、延安、咸阳、商洛、汉中等地成立了地方救援队。

回想参与过的救援任务,一位救援队队员告诉记者,每次参加救援任务,别人都是往外跑,他们是往里冲。

为了让家人放心,队里形成了“出任务,不向家人提及”的约定。为了保护队员,队里形成了“有紧急救援,干部带头冲、最后撤”的风气。面对危险,这支队伍里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迟疑。但是面对家庭,他们充满愧疚,他们说自己是不合格的丈夫、不孝顺的儿子、不完美的父亲。

回想起自己在救援一线走过的19年时光,铜川队应急救援大队直属一中队副中队长刘铜川说:“以前下井根本就不害怕,现在越干越害怕,越胆小。干时间长了,知道得多了,下去就会害怕。”刘铜川经常给队员讲解救援案例,同时加大自己平时的训练和演练力度。

在众多矿工兄弟的眼里,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矿山救护“英勇顽强、舍己为公、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用忠诚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维护矿山安全生产、社会和谐稳定的赞歌,他们用真情和大爱书写了对矿山的一片深情和对矿工兄弟的无比热爱。

在队伍内部,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今年6月,铜川队应急救援大队直属二中队副中队长范海瑞被查出患了肝癌。大队党政领导发挥带头作用,向全体队员发出“滴水汇广流,小善铸大爱”爱心捐款倡议,为范海瑞先后筹集资金近4万元。

现在,铜川队还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参与地震救援、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帮助市政疏通下水道等。

雨夜兼程破险阻千里驰援抗灾情

2017年10月2日,当人们沉浸在国庆节的喜庆氛围中时,铜川队的队员们像往常一样,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幸福。

就在大家以为今天会和昨天一样,会宁静度过时,突然,值班室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原来,汉中市西乡县发生了隧道爆炸事故。此时,值班室的时钟显示的是晚上10时。灾情就是命令,队员们没有丝毫的迟疑,迅速整装待发,仅仅一分钟,就集结了2个小队25人,随后,3辆救援车驶出车库。

“当时只知道是发生了隧道爆炸事故,但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爆炸、什么性质的爆炸都一概不知。”刘铜川说。作为一个已经在一线参与救援19年的老队员,这还是他第一次遇见。

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半点耽搁,队员们抖擞精神,日夜兼程赶往事发地。

从铜川开车前往汉中事发地有500多公里。事发地地处秦巴山区,地形复杂,上有悬岩峭壁,下临万丈深渊,又逢雨季,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队员们仅借着车灯和矿灯的光亮,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冒雨清障前行。

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救援队伍抵达事故发生的村庄,而此时又有一个难题摆在大家的面前:距离事发地还有四五公里的路程,山路崎岖泥泞,救援车辆无法通行。

为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队员们随即身负沉重的救援装备冒着秋雨徒步行进。“当时每个人身上的负重有四五十斤,汗水不停地往下流,胶鞋上满是泥。”刘铜川对当时的情景印象深刻。

终于,经过四五十分钟的长途跋涉,10月3日9时15分,队员们抵达事故现场。事故现场的隧道口紧邻河道一侧,因为下雨,河水还在不断上涨。“当时现场一片混乱,什么应急保障都没有,只有两间临时搭建的房屋,帐篷也有限,大家都在雨地里。”刘铜川说,“隧道内什么情况大家一概不知,没有任何的图纸信息。”

当日10时15分左右,刘铜川亲自带队携带通信、检测装备等进入事故现场侦查。洞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队员们借助矿灯徐徐前进。

随着不断深入,隧洞内的气体浓度逐渐增加,气体检测队员检测后发现,一氧化碳最高浓度达到1800百万分比浓度,硫化氢浓度达到12百万分比浓度。

最终,在距离洞口750多米的位置,铜川队队员最先发现了2名遇难者遗体,2人都是由于吸入有害气体中毒而死的。队员们继续前进100米左右,陆续发现第三名和第四名遇难者,救援队员发现遇难者头朝外,衣物全部被烧焦,腿和胳膊被烧伤。在离第三名遇难者7米左右的地方,救援人员发现了第四名遇难者,遇难者头朝里,衣物已经被全部烧焦。在确定4名遇难者的具体位置之后,队员返回外面向地面汇报情况。随后,第二小队进入隧洞将遇难者一一运出。

当遇难者被全部运出洞外时,已经是15时30分了。此时所有队员滴水未进、滴米未食。“10月份,天气已经有些阴冷,大家的衣服几乎全湿透了,什么吃的也没有。”刘铜川说,“在那呆了整整一天,每名队员就只吃了一桶方便面,大家饥渴难耐,水还没烧开就去泡面了。”

10月3日17时左右,队员们陆续撤离事故现场。其时,雨越下越大,河水不断上涨,队员们只能涉水过河。随后几天,铜川队又配备齐全设备赶往现场,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将隧洞内的瓦斯彻底清除,协助事故调查人员进入现场调查取证。

勤演练提能力抓细节夯基础

“一号队员,仪器完好,压力18兆帕。”

“二号队员,仪器完好,压力18兆帕。”

8月15日一大早,一场别开生面的矿井应急救援演练,正在铜川队驻地紧张有序进行。记者随同队员们一起,体验了这次模拟瓦斯火灾综合应急演练全过程。

在演练现场,记者看到1辆多功能照明应急发电车、2辆应急救援车正在井口不远处等候。演练队员拆卸负压式呼吸器进行装备检查。

“原先应急演练前检查时,队员只需汇报就行了,现在队员要详细检查装备之后才能汇报,就是为了防止走过场。”铜川队应急救援大队直属二中队中队长杨东锋告诉记者。

随后,杨东锋一一详细检查了每名队员的装备,并强调:“现在模拟的是矿井没有电、照明应急发电车等所有设备都已经准备齐全的情况,演练中要把这些设备运用好,带动局部通风机排除1421工作面的瓦斯。”

据了解,演练的井下模拟巷道全长561米,设有平巷、矮巷、窄巷、立井等模拟模块。训练系统由井下音视频监控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井下照明系统、井下环境检测系统等组成,主要是为救护队员提供日常训练的逼真战术演练平台。

为了能让队员更加清楚掌握演练的注意事项,杨东锋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讲解了安全技术措施。

“排放要逐段进行,应有专人检查瓦斯,矿井总回风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75%。”八项注意事项讲解完后,演练队员一一签字。随即队员们进入矿井口,开始正式排放瓦斯。

杨东锋指着巷道平面图纸介绍道:“跟咱们的实战一样,这个巷道全是烟雾,模拟的是瓦斯火灾综合演练,用烟雾是为了让队员能够更直观看到瓦斯是如何在巷道内流动的。”

随后,队员开始安装局部通风机,待电源线与通风机螺丝衔接紧密后,打开通风机闸门开关。整个矿井巷道响起轰隆隆的通风机声,巷道内的尘土被吹起来。

通风机运作后,队员们开始组接风筒。只见队员们紧锣密鼓地将井口每节10米的风筒陆续拿到通风机出风口,采用双翻边压边的方式接风筒。

记者随杨东锋沿着巷道台阶进入1421工作面区域,只见模拟烟雾已经通过风门缓缓向总回风巷流动。

正在这时,2名队员携带气体检测仪来到指定地点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害气体浓度比原先降低了。“刚才瓦斯浓度是1.6%,控制瓦斯浓度采取的是什么措施,能具体介绍一下吗?”杨东锋随机询问气体检测队员。

为了彻底排出工作面的瓦斯,杨东锋指示队员将风机向井内移动。经过2个小时周密部署和妥善处置,工作面的模拟瓦斯被彻底排出,此次演练正式结束。

当记者问到杨东锋给此次演练打多少分的时候,他说:“如果按10分满分来算的话,我只给打8.5分。因为演练中还有些细节不是很到位。”

据了解,像这样的小演练,铜川队每个月不少于2次,大演练每年至少进行2次。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救援队组织开展了一场隧道坍塌救援演练,有单位还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链接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1957年1月1日建立;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国家14个救援基地之一;2005年9月,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被命名为“国家矿山救援铜川基地”;2009年11月,跨进国家矿山应急救援特级队行列;2010年,被列入国家建设的21个国家矿山救援队之一。2014年,陕煤化集团按照国家区域队建设要求,在原来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四队一组”模式组建了国家区域矿山救援铜川队,该队成为陕西省境内唯一一支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伍。2018年1月16日,该队成为38个矿山类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之一。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铜川队下设2个直属中队和陈家山矿、下石节矿、玉华矿3个驻矿中队,在册人员234人(含驻矿中队)。

60多年来,这支队伍始终坚持以服务矿山为己任,以抢险救灾为使命,先后经历上千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几乎承担着陕西境内所有矿山重特大事故的救援任务,救灾范围涉及煤矿、非煤矿山、隧道、化工气体泄漏、洪灾、地面火灾等,足迹遍布陕西省各地乃至周边相邻省份。

团队和队员在专业救援技能比武中多次获得国内大奖,并创造了陕西省有史以来首次获得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国际大奖的纪录。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蓝 图


上一条:中国煤炭报:铜川矿务局供暖移交地方
下一条:集团网:铜川矿业公司举办2018年新闻舆论通讯员培训班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