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写意春秋文化堆锦绣 煤海弄潮群英唱大风
作者:李德强 王莉   来源:    发布日期:2011-11-23   点击次数:
分享:

《陕西日报》2011年10月17日

写意春秋文化堆锦绣 煤海弄潮群英唱大风

——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历史文化撷礼

题记:一位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是谁照亮这个星球并让这个星球孕育了生命万象?他的名字叫太阳。

是谁在这个星球地层深处的千尺井下开采光明?他们的名字叫矿工。

作为共和国煤炭生产基地,铜川矿务局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56年来,在为国家奉献了源源不断乌金等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浇筑孕育了一脉相承的厚重文化,成为支撑21万职工家属的精神引擎和发展动力。我们采摘了十色小花,折射铜煤多姿多彩的文化丰姿。

毛主席13次接见铜煤矿工

1955年11月1日,一座崭新的煤炭企业——铜川矿务局崛起于渭北高原。适逢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铜川矿务局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铜煤人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艰苦工作环境中,培养造就了一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1953年9月,王石凹煤矿职工张金聚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光荣赴京出席全国第一次劳模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9年4月,张金聚出席全国群英会时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与他亲切握手。此后,张金聚久久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之中,这成为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力量源泉,连续多次被评为矿局省部及全国先进模范,十三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成为一代又一代煤矿人的骄傲和美谈。建局以来,铜川矿务局先后涌现出张金聚、周万川、徐殿明、居林华、徐群贤等5名全国劳模,87名省部级劳模,为铜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总理惦记铜煤救火女英雄

冯玉萍,一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英雄的女矿工。1962年元月,身为铜川矿务局桃园煤矿压风车司机的冯玉萍,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勇敢扑上去,面部和双手被严重烧伤,双手致残。她保护了国家财产,挽救了井下30多个矿工的生命,她的英雄事迹被《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中共陕西省委工交政治部和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冯玉萍同志英雄事迹展览。中共陕西省委发出《关于学习冯玉萍同志革命精神的通知》。同年,应煤炭工业部邀请在山西大同及北京等地向全国掘进队代表和煤炭工业部机关作报告。当时陕西省、西安市戏曲剧团学习“乌兰牧骑”宣传演出队,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宣传冯玉萍。1964 年铜川市豫剧团首演现代戏《冯玉萍》并赴西安演出,连演180多场。一曲《十唱冯玉萍》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由著名画家杨建兮等多人集体创作出版了包括《革命烈士杨开慧》、《冯玉萍》在内的五套连环画。

1966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救火女英雄冯玉萍和铁人王进喜等6名全国公交战线先进代表,并亲切询问了冯玉萍受伤的情况。1966年9月30日,冯玉萍作为工人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3年6月10日,周恩来总理来陕视察时,在西安丈八沟宾馆还亲切接见了王石凹矿采煤工人梁思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是铜煤人至高的荣誉,也是铜煤人无尚的骄傲。

国家总理与铜煤骄子深情留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煤炭老国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铜川矿务局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不退缩,不气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1992年8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铜川矿务局考察,听取工作汇报并亲笔为铜川矿务局提写局名,要求加大改革步伐,振兴铜川矿区,为煤炭行业冲出一条希望之路。

2005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温总理与矿工们围坐在井下巷道的铁轨上,一起吃午饭。他一边吃包子,一边深情地对矿工们说,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矿工人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十分光荣,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爱护。这是国家领导给予煤矿和矿工的至高评价与褒奖。

当得知在场的下石节煤矿综掘一队职工徐群贤37年如一日从事井下一线工作时,温总理在井下深情拥抱煤矿工人并与矿工徐群贤合影留念。徐群贤没有辜负总理的关怀与重托,更加努力地工作,先后荣获奥运会火炬手、全国“感动中国的十大杰出矿工”,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因煤兴市闪耀渭北明珠光彩

铜川,原名同官,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1953年7月,国家将同官、新建、新泰3个煤矿合并成立国营铜川煤矿。1955年8月,当时西北地区的第一座现代化矿井三里洞煤矿破土动工,拉开了新铜川矿区建设的序幕。同年11月1日,一座崭新的煤炭企业——铜川矿务局正式成立,自此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形成,璀璨的明珠从渭北高原冉冉升起。为了加快煤炭生产,促进经济发展,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成为较早省管的地级城市之一,因矿设市因煤而兴的铜川从此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被誉为“铁市长”的张铁民,担任市长兼任铜川矿务局党委书记。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组织煤炭生产、支援国家建设,根治漆水河,解决防洪、造田和城市建设配套问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绿化环境,为铜川人民开辟了第一座公园,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50多年来,铜川矿务局共为国家生产原煤3亿多吨,上缴税金近50亿元。这个共和国骄子,在国家困难之时,不叫不怨,无私奉献,付出的是辛勤与汗水,至今煤炭生产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迈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它再次用责任与担当,让21万多名职工家属快乐工作体面生活,这个数字占到铜川全市人口近四分之一,占城镇人口近二分之一。诞生并根植于这块热土的铜川矿务局,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造公益学校、修建体育场所,进行对口帮扶,实施民生工程,提供就业岗位,为铜川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和环保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平凡的世界》在铜煤孕育诞生

一部书,点化生命,燃烧灵魂,靠心与神传承人生不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体现在那部举世力作《平凡的世界》里。

1985年8月,著名作家路遥受陕西省作协派遣到铜川体验生活,挂职铜川矿务局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因弟弟王天乐是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职工,他便前往鸭口(《平凡的世界》中的“大亚湾煤矿”)体验生活。他深入井下,深入到矿工之中,收集了大量煤矿和矿工的素材。铜川矿务局为他在局招待所、陈家山煤矿医院专门腾出房间进行创作,并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在这种浓厚的煤矿生活氛围下,路遥被煤矿工人质朴的精神、豪迈的气概感动着。用两年多的时间,在陈家山煤矿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煤矿写作部分。将矿工的生活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来,获得巨大成功并荣获矛盾文学奖。1993年长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在铜川矿务局党委机关报--《铜川矿工报》率先发表,引发了全国路遥热,也使《铜川矿工报》声名远扬。

曾经,全国著名作家、艺术家张恨水、古元来铜川矿务局为矿工作画。著名戏剧家田汉、著名诗人冯至,著名京剧艺术家尚小云,深入矿区,与矿工打成一片。2011年5月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等一行深入到铜川矿区采风,省作协秘书长王芳闻深有感触地说:这次铜川采风之旅是追忆路遥足迹,心灵的洗涤,一路走过,感慨与激动同行。走过每一个矿井,都有兴奋点,与每一位煤炭工人交流,都是感慨万千。真诚朴实的煤炭工人,霓虹闪烁的矿山夜景,靓丽多姿的企业文化,威武雄浑的军乐方阵,让我们感受到铜煤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煤炭工人的时代风貌。

铜煤矿工作词《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半个世纪以来,这首由才旦卓玛演唱、朱践耳作曲的歌曲久唱不衰,可很少有人知道词作者“蕉萍”是地地道道的铜川矿工。

1959年,铜川矿务局焦坪矿署名“焦萍”的诗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收入诗集《新民歌三百首》。雷锋感慨这就是自己的出身写照便将这首小诗摘录在日记里。1962年8月15日,革命战士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题词,全国上下立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雷锋日记》也很快传诵九州。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看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便满怀感情地谱成曲子,并交由正在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成了全国人民喜爱的红歌经典。1965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群众歌曲”。

其实,词作者“焦萍”是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一名叫姚筱舟的技术员。在和煤矿工人的共同生产生活中,他体会到当采煤工,虽然苦累,但却是光荣的事业,不仅能让老百姓冬天暖和,而且还会带来光明。姚筱舟满怀激情创作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的。从第一篇诗作发表后,他便一发不可收,从矿技术员到铜川矿工报文艺编辑再到陕西省作协、音协和中国煤矿影视剧研究会会员,先后写了《当我戴上矿灯的时候》、《矿工情深深》等诗歌、散文、歌词等百余首(篇)。

一首歌,倾注深情,传唱感恩,让声与音共鸣清澈而崇高的旋律。这首歌,浓缩为《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50多年前铜煤职工作词的歌曲正表达和诠释着一代代煤矿人牢记党恩报效祖国的豪迈情怀。

矿工军乐队惊艳世园盛会

2011年7月5日,铜川矿务局军乐队在西安世园会精彩演绎,数百人冒雨聆听观看。西安世园会并因此授予铜川矿务局特别荣誉匾牌。铜煤军乐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支煤矿工人军乐队,这支128人的矿工军乐队也是目前全国企业界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工人业余军乐队。

生命因音乐而有灵动,企业因文化而有灵魂。为了提高职工幸福指数,让社会了解煤矿职工不仅能创造黑色乌金,而且能演奏高雅的艺术旋律,让铜煤人看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美好愿景。2009年8月铜川矿务局投入百余万元,组建成立了煤矿职工军乐团队。先后邀请陕西乐团、西安音乐学院资深专家教授辅导培训。军乐队先后在国庆文艺汇演、铜川市十运会开幕式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中精彩展示,震撼强烈。2010年4月8日,该军乐队正式列编为陕西陆军预备役一四一师炮兵团85加农炮营三连。《中国煤炭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等主流媒体强势隆重报道。嘹亮的军乐、昂扬的风貌成为享誉矿区、扬名铜煤的文化品牌,成为铜川十里长街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示着铜煤人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企业再铸辉煌的风采,勾画着铜川矿务局以人为本、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在经历“十一五”期间摧枯拉朽般的科学谋划和睿智变革,一个崭新的铜煤矿山变得让不少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在回到矿山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少艺术名家专程到铜煤采风、讲课,寻找这一变化碰撞的智慧火花。陕西省作协、金石书画院的作家、艺术家以及金正昆、于丹、郎咸平、李京文等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都先后来到铜煤采风讲学,传播文化星火,让铜煤人在感受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今非昔比的同时,更享受到文化清风和高雅艺术已经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战天斗地凯而慷的铜煤人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富裕,追求精神富有的热盼悄滋暗长。

铜煤合唱团折桂省红歌赛

一团火,照亮黑夜,温暖世界,以光和热续写普罗米修斯的传奇。这团火,是照亮铜煤前进的精神之光。

从50年代开始,在铜川矿区这片厚土的滋润下,一批矿山文学爱好者脱颖而出。以小说、诗歌、音乐、曲艺、戏剧等形式,讴歌矿山生活,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李祥云的诗歌集《太阳城之恋》、黄卫平的煤矿短片小说集《魔幻巷道》、刘俊华的散文《矿山初雪》、杨生武的长篇小说《凤阳堡》、杨智华的中篇煤矿小说集《矿长的上午》、王清林的摄影《叔叔请喝水》、大型现代话剧《疾风劲草》、电视片《云破月疑》等先后获得全国煤矿“乌金奖”和陕西各种奖项。目前,全局有文学、书画、体育、摄影等各类协会70余个,有全煤省市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协会会员110多人。

欣悦而歌之,欣喜而唱之。沐浴着幸福的时光,唱响着心中的赞歌,一直以来是几代铜煤人激情燃烧的内心愿望。2010年12月,铜煤之声合唱团应运而生。

铜煤之声合唱团是由退休职工家属、在职的音乐爱好者、年轻大学生组成的业余团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训练,专门邀请了铜川资深的音乐人执教辅导。他们用心萃取,用情抒发,唱出数万千尺井下铜煤人的心声和豪情、执着和豪迈。正是这发自内心的喜悦激活了每一个人最由衷的心海浪花,飞绽出七彩旋律的彩虹音色和曼妙音符,升华演绎为铜煤之声的嘹亮璀璨。在2011年6月20日全省30多家名团荟萃、高手云集的陕西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首届红歌大赛上勇夺金奖第一,让不少内行人都啧啧称奇和赞叹。2011年西安曲江宾馆,陕西省委宣传部总结表彰建党九十周年文化活动,铜煤合唱团作为全省群众歌会合唱团代表荣获优秀组织奖。也是这支队伍,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表彰会文艺演出中惊艳首出,展示了铜煤文化底蕴深厚的大象无形。

铜煤之声合唱团演绎诠释了这一方热土上数万铜煤人追求美好生活、向往高雅文明的梦想情怀,惊现风采。这份传承和渗透着炽烈昂扬、气韵神采的动态文化视窗,透射出铜煤人执着奋进的美好向往、与时谐行的品味追求——矿工万岁、铜煤崛起!

3D影院首现铜川百里矿区

1960年1月,铜川矿务局拨专款10万元组建业余文工团,全团共有演职人员86人。1977年10月,投资100万元,可容纳1700多人的局矿工俱乐部落成开幕。2010年,又投资1600多万元将矿工俱乐部修缮一新,为广大职工提供文化艺术的舞台。目前全局有文化中心、俱乐部、健身房、球场100多所、老年大学1个、秧歌、舞蹈、锣鼓队等社团队伍65个。兴建职工书屋,开展以“读经典著作、品人文精神”为主题的万名职工读书活动,为干部职工提供了学习、享受先进文化的精神家园。通过红歌大赛、文艺汇演、职工运动会等盛大活动,全方位展示了一个底蕴深厚、文化深沉、精彩纷呈、奋进蓬勃的老煤企新印象。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镌刻着文化发展的烙印,都显现着文化繁荣的成果。

2011年,铜川矿务局投资390万元,面积1500平方米,在徐家沟煤矿由原俱乐部改建而成3D影院。影院不仅具有影视播放功能,同时还具备大型会议及文艺演出的功能,是矿区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全新阵地。影厅共有三百多个固定座椅,二楼有豪华包厢。影院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配置,放映机、系统服务器、银幕、音响水平均为国际一流3D影院影视效果。这是铜川地区建成的首座3D影院,该影院的建成投用,是一次让煤矿工人能够与大城市实现了文化对接的理念上的突破。升井后的矿工可以和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同步观赏3D大片,比美国提前了12个小时,比欧洲提前7个小时观赏大片,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矿区的文化生活,是构建和谐文明矿区的又一壮举。

三大理念引领铜煤崛起腾飞

在“十一五”希望的征途中,铜煤人扎根进新土壤、呼吸着新空气、培育着新生命,铸魂求胜、开拓创新。探索实施的“三大治企理念”如春雷般摧枯拉朽,把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渭北明珠呈现在社会面前。“三大治企理念”即:安全稳定“双零”目标管理、“三型六化”企业文化创建、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共同愿景。“三大治企理念”是这个老煤企自我加码而总结形成的新的管理理念,她成为铸就铜煤生命第二个春天的脊梁。“十一五”期间,公司煤炭产销连超千万,职工收入连续翻番,2010年,先后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企业信用评价AAA信用企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被省发改委等8部门授予“陕西省节能减排功勋企业”;公司党建工作荣获全省企业首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爱心工程”、“温暖工程”等惠民政策如柔柔雨丝下一朵朵鲜花绽放的美丽!绿柳垂杨,奇花异草,水池喷泉,霓虹华灯,新建楼房鳞次栉比,住宅小区曲径通幽,一幅幅崭新而温暖的民生图景与秋日交相辉映。“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如柔柔细雨轻抚着职工心田,诠释着铜煤党政用亲民情怀、爱民情愫播撒的希望与未来!这是心与心的和谐音符,是悠扬的琴弦与心灵的独奏呓语。

如今,铜煤人将用赤诚搏动的时代音符,用信念跨越的前进步伐,用意志幻化的奔放旋律,用理想振动的历史歌喉,高擎奋进的大旗去拥抱铜煤“二次创业” 腾飞的臂膀!

实习编辑:郝 龙


上一条:陕西日报:铜川矿业公司全力确保省内电煤供应
下一条:陕西工人报:铜川矿业公司新闻骨干深入基层【走转改】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