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煤化集团网站 2016年4月21日 基层要闻栏目
近日,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上下联动“治亏创效”,做到了公司有政策有安排有部署,基层单位刀下见菜,既出实招,又见效果。

柴家沟矿强化内部管理促治亏创效
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柴家沟矿通过坚持预算管理,严抓材料精细化管控,严控电力成本等措施,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和过程控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为治亏创效出力。
该矿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抓手,实行分级管理,全面落实生产部门在变动成本中的管理责任,与各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定期召开变动成本分析例会,深入分析各项成本的出血点,从源头上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一步推行材料定额管理,加大修旧利废力度,结合本年度矿井实际,重新修订矿井材料管理办法,狠抓区队库房管理,坚决杜绝材料已经出库,但实际在区队库房闲置的现象,制定区队库房管理考核办法,使库存不断降低。认真执行“修旧利废”“交旧换新”制度,交旧不足按废钢价值进行处罚。生产区队尽量安排谷值时段和平值时段生产,峰值时段安排组织检修等辅助工作,节约了大量电费,同时优化合理生产设备配置,严密杜绝“大马拉小车”和设备长时空载运行等浪费现象,计划安排对原煤胶带机实行集中自动化控制,并实现“顺煤流”启动,切实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降低电力成本,助力治亏创效工作顺利开展。

玉华矿加强材料管控助推治亏创效
近日,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玉华煤矿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区队材料管理的通知》,细化责任落实,加强日常管理等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区队材料费用的管控,全力助推企业治亏创效工作有序深入开展。
该矿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从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生产材料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本单位材料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材料管理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引导职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省下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成本理念,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坚持每月对库存物资进行一次盘点,组织召开一次材料管理专题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同时,生产、动力、通风等职能科室,按照矿《2016年原煤材料管理办法》及各专业材料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了对各基层单位生产材料物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管,由考评办对各单位每月生产材料的日常管理、使用、库存、账务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对相关管理人员按规定进行问责惩处,着力通过严格检查,督促各单位将材料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机电分公司保障设备供应为治亏创效出力
日前,铜川矿业机电分公司综机中心采取系列保障行动,密切督促并协同有关单位使玉华矿2408工作面2台主要设备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有力保障了玉华矿安全生产正常进行,受到矿方一致好评,也为治亏创效出了力。
机电分公司综机中心接到玉华矿紧急电话,称该矿2408工作面YBSD-400/200D型转载机电机接地,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接到矿方电话后,综机中心查明该电机属转载机随机电机,并且在“三包”期内,随即和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玉华矿生产一线现场鉴定,查明该电机故障原因,督促生产厂家将损坏电机予以免费更换,同时由玉华矿内部临时调换一台电机为井下设备使用。之后,该分公司得知玉华矿2408工作面YBS-200-4型皮带机电机损坏,迅速派员到矿查明该电机厂家及型号,发现该电机带底座,备用数量少,互换性较差,在紧急和生产厂家取得联系的同时,迅速将备用的1台同型号的新电机从陈家山矿调剂并运送到玉华矿,解决了该矿2408工作面急需设备的难题。机电分公司始终秉承急矿井之所急,密切协作,精准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原则,全力做好生产矿井设备维修保障工作,打响了企业品牌,受到各方一致认可。

铁运分公司“拜师学艺”练就转岗创业硬功
近日,铜川矿业铁运分公司车务段6名员工到达陕北靖边杨桥畔集运站,开始新的转岗业务技术学习,他们通过培训教育练就转岗创业硬功后,将被分配到榆横铁路运营分公司担任车站值班员。
面对东区铁路运量减少、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员工分流转岗安置等多方面需要破解的难题,结合榆横铁路运营公司急需车站值班员的实际,该分公司抽调6名生产岗位员工到杨桥畔集运站进行转岗学习。然而,过去是操作按钮、现在是点击鼠标,过去是半自动闭塞、现在是微机联锁,过去采用的内燃机车、现在是电力机车……这给外出转岗学习的铁运员工出了一道道难题。
这些外出人员有的过去在铜川矿区铁路从事过值班员、有的是调车员,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还有3名年轻的同志。他们克服设备、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发扬铁运人能征惯战和勤于攻关的精神,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向当地车站值班员请教,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辅导讲解和现场实际操作的训练下,接受《计算机微机联锁操作》、《现车管理与操作》、《电气化区段行车和人身安全注意事项》、《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实施办法》、《值班员应知应会》等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并将通过严格考核,达到相关要求后,进行转岗,成为榆横铁路运输线上的“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