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煤铁运人运营的铁路线
2015年7月22日,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与陕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同年9月18日,铜川矿业公司与陕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了榆横铁路委托运营管理合同。铜煤铁运人正式迈出了“转型发展、二次创业”的步伐。
去年,铜川矿业3对矿井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煤炭铁运量比过去锐减。为保生存,铜煤铁运分公司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挑选48名精兵强将远赴一千公里外的陕北榆横铁路和杨桥畔集运站走出去发展。铜川矿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蓬要求走出去创业的铜煤铁运人“要在走出去上树标杆、做典型、当先锋”,铜川矿业公司党委书记郭宝辉叮嘱“铜煤铁运人要在‘走出去’上敢担当、能作为、有创举”。
铜煤外出创业的48名铁运人牢记嘱托,没有辜负铜川矿业和铜煤铁运分公司党政领导的嘱托和期望,在短短五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在对榆横33. 2公里铁路和靖边杨桥畔集运站进行托管运营期间,园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陕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铜煤铁运员工现场检测铁路路轨
开篇佳作
2016年元月27日,陕西陕煤铜川铁运榆横运营公司承担的榆横铁路全线开通。
榆横铁路一期工程东起包西线闫庄则车站,北至榆横专用线液化厂车站,正线全长33公里,设有孟家壕、化工南、液化厂三个车站,是榆横工业园区煤炭、石油、化工等产品货物运输大动脉。2014年12月,该工程闫庄则至孟家壕段开通运营。2016年,陕铁榆横铁路公司计划一期工程全线开通,要求铜川铁运榆横运营公司于1月30日前做好铁路信号、通信、电力、工务等专业维护工作。
军令如山。为了做好榆横公司一期工程全线开通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榆横铁路安全运营。榆横运营公司立即成立信号、通信、电力、工务四个专业突击队,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安排人员,积极组织现场交接、检查、验收和隐患整改工作。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天气下,各突击队尽职尽责,保安全、保质量、保开通。电力突击队对闫—孟—化—液区间20多公里10KV高压架空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各站所有配电箱、灯塔、灯柱及生活用电等设备设施逐一详细检查、电压测量、试验,确保了供用电设备正常运行。通信、信号突击队对通信机械室、信息机房、程控电话、数调、车站电台、FAS等设备行了检查、测试、试验,并对化工南车站83组道岔、103架信号机进行了检查、试验,修复了10组道岔故障,处理了下接轨红光带故障,确保了通信信号畅通。工务突击队对孟—液区间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联接零件进行涂油保养,整平路肩及清除杂草,消灭了个别区段不良水平,清理了沙土污染道床等问题,。
在铜煤铁运榆横运营公司员工的艰苦努力下,榆横铁路线孟化、化液段电力、信号、通信设备提前完成调试,整个线路按时按质具备了通车条件,保证了榆横铁路一期工程的全线顺利开通。

铜煤铁运员工现场检查设备
经典美文
如果说:赴榆横铁路是铜煤铁运人走出去谋发展的“开篇佳作”,那么,到靖边杨桥畔集运站则是铜煤铁运人干事业谋转型的“经典美文”。
位于太中银铁路线交集之处的榆林市靖边县境内的杨桥畔集运站是路企直通车站,主要承担着陕西延长石油榆能化工公司聚乙烯、聚丙烯的运输任务,也是一个集电气化、智能化、现代化、精细化等为一体的集运站。2015年冬季,铜煤铁运分公司经过与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洽谈、协商,承担起了该站货物运输、调车和线路维修任务,11名铜煤业务骨干成了这里的“新主人”。
该集运站主要运送的化工原料颗粒较小,虽有袋子包装,但极易划破泄漏,而铜煤铁运人原来操作的发送运煤列车与现在的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每次装车前,工作人员都要将车厢内有螺丝的接口处及缝隙处用胶带粘牢,每发走一趟列车包括巡检最少需要三个多小时。
该集运站使用的是TDCS计算机连锁系统,以及铁路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此先进而复杂的行车系统铜煤铁运人以前没有使用过。而铜煤铁运分公司外出创业员工以前操作多年的是6502接发车系统。现在的计算机连锁系统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生事物。以秦自伟师傅为首的三位调车员只能靠留下的说明书对照学习,不懂的地方就向靖边站的调度员师傅请教,业余时间,铜煤员工聚在一起就有关技术问题探讨交流,共同提高。就这样,他们边干边摸索,通过夜以继日的学习,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这种新的行车系统。
特别是该集运站由于线路比较长,牵引吨数较大,每次牵引重车达到45至47辆不等,发走一列单位为45辆的列车,需要好几个小时。由于装货都是以叉车为主,因此需要调整车辆的位置,这给过去没有经历过如此工作的铜煤铁运调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面对困难,铜煤铁运人边学习,边实践,确保了趟趟行车无延误、无延时。尤其是面对连续的大雪天,20组道岔被冻结时,每遇发车任务,他们都是凌晨三四点钟上岗,大家冒着近零下20°C的严寒天气集中清理道岔,使运输生产一次也没有受到影响。
铜煤铁运人所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不仅是陕北天气严寒,工作场所荒无人烟,购物非常困难,工人们买一包烟、一包方便面,往往要跑到百公里外的地方去,一个来回就要三个多小时。员工们做饭要从很远的地方找水。一个个困难,都被乐观向上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铜煤铁运人克服了。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