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煤炭报 2014年4月21日 第八版
一个个枯树根,深埋在黄土地下,躺卧在山坡沟壑之中,在他的手里,经过修饰雕琢,变成了翩翩起舞的美女、敏捷奔跑的猴子、凶猛威武的怪兽。他将美术和根雕艺术融合在一起,将树根雕琢成美观大方的花架,精巧实用的拐杖.....在他的眼里, 根雕制作的过程虽然枯燥单调,但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风趣。他就是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中小学美术教师孙建祥。
孙建祥从小喜爱书法、绘画、摄影,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近三十年,平常在家里舞弄一番。以前,他常带上画具到山上采风,将大自然美景涂于画板之中,几年的努力,时不时也有一些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有一次,外出写生,山坡上一棵枯树根吸引了他,这形状太神奇了,太阳将落山的时候还是没有画完。干脆,搬回家再说。在家里,等到画完了,准备将它拎出门时,他却认真揣摩起来,左右上下看来看去,在揣摩的过程中,忽然,“哈哈哈!”他自己笑了,“根雕”一词闪过脑海。无意间的举动竟让自己又多了一份爱好。
枯树根变成了自己眼中所谓的“银蛇起舞”的根雕作品。他陶醉在自己的突发奇想当中。对于根雕艺术,自己是个门外汉,就从电脑上查阅学习吧。自己是个新手,就从简单的开始吧。于是,每天下班后,就在电脑上、电视上学习如何制作根雕。拜有经验的人为师,双休日,只要家里没有什么大事情要做,他就带上小镐头、刀锯等工具,走向矿区周围的茫茫大山 ……
矿区周围山连着山,裸露的枯树根到处都有。开始的时候,他对发现的树根不讲求质量,不论什么样的树根,一身土一身泥的想尽办法也要弄回来,用家什慢慢整理,细细研究。家里堆的满满的,空间又小,树根摆得到处都是,连下脚的地方都困难,空闲时就摆弄,有时忙的连饭也忘了吃。
通过电脑上学习和同事们的交流,并将所学根雕知识同实物相结合,他摆弄的作品也让家里人和朋友们持赞许态度了。他注重从根雕的形、神、意、趣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精心揣摩,将美术和根雕艺术融合在一起,取之与自然,因材施艺,尽量保持树根的自然形态与天然神韵。他的根雕作品,或大或小,或奇或怪,结合树根形状,先构思,再进行取舍沾接,不知不觉间,枯树根变成了具有观赏使用价值的艺术品。用心去雕琢,使根材做到既美观大方,又不破坏原有神韵,精美实用的拐杖、巧夺天工,足有上百根,他曾说“我将成为收集拐杖大王”,他制作的花架,美观精巧,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情趣。
如今,邻居周慧生、郭连春、刘孟喜等人在他的感染下,也有了共同爱好。双休日,他们结伴而行,发现目标,大家热烈讨论 ,决定树根的去留和归处。每当一件艺术作品完成后,心情难以言表,大家终是风趣的说,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如今,他们几个携起手来,雕琢矿山人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