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送 阅 件
(总 第45期)
二0一三年 第七期
铜川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 2013年8月7日
【2013年7月份宣传报道概况】
● 七月份,公司门户网站刊发各类稿件368篇,累计总访问量达5498931人次,其中七月份月访问量达117470人次。
● 七月份,在公司网站开办了“认清形势渡难关 凝聚力量促发展”、“中国梦·劳动美” 主题征文专栏。
● 七月份,全公司在省级以上媒体共刊发各类稿件308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 7月3日“陕西日报”刊发《玉华煤矿严把党员纳新关》
(作者:喜顺)
★ 7月26日“陕西日报”刊发《下石节煤矿创建首家井下职工候车阅览室》(作者:高敬毅 邢正科)
★ 7月26日“陕西日报”刊发《金华山煤矿一份特殊的奖金》
(作者:喜顺 红波 军亮)
★ 7月26日“中国煤炭报”刊发《王石凹矿设立职工创新奖》
(作者:席选民 白军战 韩煦)
★ 7月29日“中国煤炭报”刊发《金华山矿电机车导向变灵活》(作者:姚彬旗 韩煦)
★ 7月29日“中国煤炭报”刊发《王石凹矿职工自制钢筋调直机“省力又讨好”》(作者:席选民 王军 韩煦)
★ 7月25日“中国安全生产报”刊发《陕煤铜川矿业鸭口公司党员带头尽职尽责》(作者:吴建平)
★ 7月2日“陕西工人报”刊发《算好“精细账”过好“紧日子”—铜川王石凹煤矿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侧记》(作者:白军战)
★ 7月9日“陕西工人报”刊发《铜川矿业公司抓党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作者:郝龙)
★ 7月9日“陕西工人报”刊发《“非主流”变奏曲》
(作者:王金芝 肖强)
★ 7月9日“陕西工人报”刊发《“多面手”柴振东》
(作者:吴建平)
★ 7月16日“陕西工人报”刊发《玉华煤矿强化煤质管理应对市场》(作者:王银平)
★ 7月16日“陕西工人报”刊发《下石节煤矿聚全员之力应对危机》(作者:艾小莉)
★ 7月30日“陕西工人报”刊发《铜川矿业公司强化安全生产 实现平稳发展》(作者:郝龙)
【2013年七月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摘选】
★ 7月26日“陕西日报”第七版
下石节煤矿创建首家井下职工候车阅览室
本报讯(作者:高敬毅 邢正科 )继去年在全省唯一一家实现让矿工在井下骑自行车上下班之后,今年6月15日下石节煤矿又在井下创建了职工候车阅览室,这在我省煤炭系统尚属首家,一个月来井下职工候车阅览室已接待矿工7000多人次。
井下950副井底人车场,是下石节煤矿工人上下班必须等候的地方,由于井下风大,工人们不是挤在一起闲聊,就是躲起来避风。为改变这一现状,矿领导在征集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挤出资金为矿工修建了一所70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多人的副井底候车阅览室。配备有供休息的椅子、阅览台、报夹、书夹、文化标语等。阅览室四周装修一新,分外敞亮。映衬着摆放整齐的图书和鲜花,人们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在井下。书籍分为安全类、企业文化类等,报刊分为安全生产类、法制类、时政类、经济生活及其他几十个种类。阅览室配备专人及时更新读物,报刊杂志至少每周更新一次。负责阅览室的小郭说:“自从阅览室开放以来,一到上下班候车时间,很多矿工都来看书读报,每个人进来先到水池洗手,再选取报刊或书籍阅读,看完后自觉放回原处,可以看出大家对阅览室的喜欢!”阅览室一开放,马上赢得了职工的夸赞。
下石节煤矿是陕西煤化集团铜川公司的骨干企业,长期以来该矿十分重视全员学习,努力培养职工的学习兴趣,他们是全国能源地质工会和陕西出版集团捐赠矿工书屋的煤矿之一,矿上有图书室,区队有图书角,工人有读书笔记。矿上还开办了定期的知识讲座,邀请全国知名教授为职工讲课。
★ 7月29日“中国煤炭报”第二版
王石凹矿职工自制钢筋调直机“省力又讨好”
本报讯(作者:席选民 王军 韩煦)近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矿修造厂职工自行研制的“钢筋调直机”经反复调试成功投入使用,解决了废锚杆、废拉杆在调直过程中费时、费力、调直效果差的诸多问题,降低了生产投入。
该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锚杆、废拉杆,每年回收达6000余根。回收后的废锚杆、废拉杆只能靠人工进行调直,调直后的部分锚杆、拉杆无法使用。该矿修造厂的工人师傅说:“调直锚杆、拉杆,抡起大锤两个人一个班才能完成20来根,还不一定能达到要求,出力不讨好啊。”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矿修造厂厂长杨济平带领技术人员,研制出钢筋调直机。该调直机适用于对直径为4毫米至16毫米的各种废锚杆、废拉杆,只需一人进行操作。据该矿修造厂职工计算,两小时内可调直长短不同废锚杆、废拉杆120根,相当于以前两个人四、五天的工作量,且调直后的锚杆、拉杆全能达到继续使用要求。
【2013年七月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影印图摘选】
●7月26日“陕西日报”第五版刊发《金华山煤矿一份特殊的奖金》(作者:喜顺 红波 军亮)

●7月30日“陕西工人报”头版刊发《铜川矿业公司强化安全生产 实现平稳发展》(作者:郝龙)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