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工人报 2013年元月8日 煤业二版
如果没有“伯乐”大舅偶然在 QQ 空间看到我写的一篇“杰作”,估计到现在我压根也不会知道还有矿山“土记者”这一职业。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一年有余,起初极不情愿,主要原因是自己虽然以前偶而也有感而发胡言乱语,感觉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可真正想登大雅之堂,却感觉实在是拿不出手,迫于大舅的威严,在他替我报名之后,硬着头皮参加了矿上的招聘考试,没想竟幸运过关。
可真正接触后,感觉不知从何入手,亏了几位老宣传耐心细致地讲解与教导。记得第一次写稿,看着部长给我的材料,一时有点找不着北,部长察觉了我的窘迫,便笑说:“那基本上就是成型的东西,你只需将文字语句理顺即可,回头再给你看看。”
就这样,整理好后,我诚惶诚恐地将稿件投向了《铜川矿工报》。不想过了几天这篇处女作刊发了出来,看到自己名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着实让我兴奋了许久。
之后,又参加了矿上组织的几次写作培训,经矿业公司、媒体编辑记者老师们指点迷津,矿老秘书、老新闻写作前辈们传经授艺,渐渐略懂了新闻写作的一般知识,再凭着一股热情与冲劲,见什么写什么,全当练笔,时不时也会有经编辑老师们精雕细琢后的“豆腐块”刊登在省、市级报刊,使我稍稍宽慰了些许,也增添了不少前行动力。
谁知写作能力“瓶颈”的制约才稍微有了转机,来自经济困窘的“考验”又让我不知所措。当初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才投身矿山,加入矿工这一行伍。在一线掘进队时,无特殊原因,我基本上每月都是全勤,工资收入还算可观,即使后来妻和女儿先后追随我来到矿山,在妻没有工作的情况下,经济上还算宽松。
“抛开工资待遇,看看你到底爱不爱干这行,如果爱,那就坚持下去,要知道唯有爱才会有所作为!”此时,一位前辈的话同妻所言不谋而合,对我如醍醐灌顶。
如今,时常也会遇到辛苦采写却总无下文的尴尬境况,可思来想去,却怎么也割舍不下从事矿山“土记者”以来,那份让我享受到的不同寻常的幸福与快乐!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