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三秦都市报:铜川老矿工的幸福生活
作者:刘根社 张亮 崔战雄王峰 袁靓 张宝勤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9-18   点击次数:
分享:

三秦都市报 2012年9月18日 A3版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矿上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后来,经过很多年变成了边生产边生活,现在啊,矿上讲究的是快乐工作,体面生活。67岁的老矿工刘顺,说起刚参加工作,到退休十多年来的矿上生活,显得幸福感十足。

1962年1月,当年18岁的刘顺初中还没有读完,就听家人说,铜川王石凹煤矿招工,一心想着吃饱饭的他,毅然决然撂下书本,花了八块九毛钱,用时17个小时,从河南洛阳赶到铜川,应招成为一名煤矿工人,这一干,就是40年。

砖窑一住就是40年

刘顺老人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刚到王石凹煤矿,矿上给他安排的宿舍是一孔砖窑,和当时所有的矿工住的一样。一孔砖窑就十来个平米,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盖间厨房做饭。1967年,23岁的刘顺迎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经别人介绍,他要与来自四川的魏德芳结婚啦。不过让他喜中有忧的是,住哪?万般无奈之下,刘顺在王石凹煤矿北山,向同事借了一孔土窑结婚,魏德芳老人现在回忆这孔窑,依然泪水涟涟。“结婚的时候,借的窑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电灯,其他什么都没有,连吃饭的桌子都没有。虽然曾经换过几次地方,但依然在砖窑里住了40年。

原来吃水得用明矾搅一搅

“以前矿上吃水特别难,不是每天供水,我们自己挑的水都是混浊的,水里啥都有,回来还得用明矾或者包谷面搅一搅,再沉淀上半天,才能吃。矿里的澡堂子有时候两天不换水,简直又黑又臭……”说起建矿初期的“先生产后生活”,和后来的“边生产边生活”,刘顺老人的表情显得有些不堪回首。

现在,他的住宿条件大不一样,还是在王石凹煤矿西区那个地方,矿上沉陷治理工作,原址的窑洞全部被拆完,11栋多层住宅拔地而起,“王石凹矿溪苑小区”2010年冬天交付使用。

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刘顺老人招呼我们坐下后说:“你们看,我家的房子现在73平米,家里自来水、暖气、天然气、电视、洗衣机、冰箱什么的,甚至连自动麻将桌都有,该有的都有了,我住了40年窑洞,做梦都想不到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他喝了口水接着说:“现在井下的工人们也很幸福,那天我下去看了一下,说句不好听的,井下环境比我家都好,都干净。过去的通风巷道,有时候一个人都爬不过去,现在我直着腰随便走。过去洗澡水又黑又臭,现在的澡堂子高档得很。过去,矿长家里都没有电话,现在每人都有手机,真方便。”说起这些,刘顺老人很是自豪。

刘顺老人一家的生活,是半个世纪以来铜川矿业公司王石凹煤矿工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每天都在享受“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幸福……

实话实说

体面生活就是老百姓的幸福

■张宝勤

什么是幸福生活?用老百姓的话说很简单,就是“快乐工作、体面生活”。

在铜川,当了40年矿工的刘顺,矿上“先生产后生活”时他不幸福,后来“边生产边生活”时他也不幸福,如今他却显得幸福感十足。原因是他家住了40年的土砖窑换成了73平米的两居室。在榆林,当了42年村支书的王恩则,刚当支书时自家的日子和全村人一样苦一样穷,住的是破房子烂窑洞。改革开放后,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大米白面不离口,63户住上别墅。

上述两例前者是城市矿工,后者是农村支书,共同点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要说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靠改革开放政策提供的优越环境,二是靠基层百姓辛勤劳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其实,老百姓的吃穿住行解决了,就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政府主管部门尊重百姓、关注民生的工作做到位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陕西工人报:东坡矿抓安全从“细胞”开始
下一条:陕西工人报:铜川矿业公司党建工作在创新中显成效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