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日报 2012年7月27日 第五版
(本报记者 喜顺 通讯员 王莉)7月6日早上8时,铜川矿业公司鸭口煤矿调度会刚散,只见矿长张会县急匆匆走出办公楼,换好工作衣,来到井口。
——“领导好,我是把灌工张宁,罐笼设备一切完好,可以进灌。”一向和蔼的矿长只点点头,若有所思,走进罐笼。
——“张矿长好,今天不是你带班下井的时间,你怎么一个人下井?”掘二队队长吴建民问。
——“哦,我惦记着2223工作面回撤进展情况,下去看看。”
8时50分,2223工作面:
“张矿长,这里搬迁设备灰尘比较大,请把防尘口罩戴上”。安检员李心说。
“我怎么觉得这里温度有点高?现在瓦斯浓度多少?”张矿长问。
“0.03%,可以生产。”——瓦检员回答。张矿长马上说,从现在起,每天固定一个专职瓦检员在这里,随时监测,保证搬迁倒面工作顺利进行。安全是第一,绝不敢麻痹大意。
“等等,不能这样搬运支架。”张矿长喊道。只见宽1.25米、长3米的支架要放在宽1.3米、长3.5米的平板车上,而平板车只是用插销进行连接。张矿长马上要求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让其中一人去拿来铁丝,要求他们在平板车插销的地方再固定好铁丝并拧紧,才让工人开始工作。掘二队队长吴建民不解地问:“插销已经很牢靠了,为什么还加铁丝?没有必要吧?”“平板车本身9吨重,支架8吨重,一旦跑车,那会是不得了的事情,井下每个环节都要盯死,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张矿长认真地说。
12时10分,“先固定车,再加垫一根道木,注意,把天轮放正……”清晰有条理的指挥声传来,循声过去,原来是一名瘦瘦的、操着河南口音的小伙子在指挥拆装支架。张矿长问这个小伙子“你在上架子的一侧支那个道木干啥?”“为了保持平衡,万一翻了怎么办?”“那你为什么把天轮要那样放?”“先别问,让我把这趟车装好。”只见他把钢丝绳从天轮上绕过去,在道上固定好,钩头摘——上螺丝——固定架子,随着他的口令,架子不偏不倚地正好卡在平板车上,看看表,整整半个小时。张矿长佩服地点头,一般情况下,没有一个小时是装不下来的,最关键的是指挥者注重细节,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让人感动。他问小伙子叫什么名字,他们确实干的很不错,很有责任感,有这样的工人让人感到放心。张矿长只记住了小伙子帽子上的编号229。
14时20分,2222工作面。安装支架的坡度有20度,低洼处积水,煤成稀糊状,安装难度大。张矿长亲自指挥安装,直到安装好一组支架才离开。
15时50分,2222工作面上顺。移动变压器、高压开关等杂乱摆在巷道中。严肃要求,电器设备摆放整齐,行人通道要畅通。
16时30分,井下调度车场。通知动力科、生产科科长参加晚上的安全风险评估会,把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
17时10分,升井。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