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煤炭报:走访陕西铜川工业技术学院在校生
作者:王成祥 张历新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5-10   点击次数:
分享:

风吹不走誓言 雨打不湿浪漫

--走访陕西铜川工业技术学院在校生

中国煤炭报 2012年5月7日 五版

“学校是我们永远的家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煤矿专业知识,还学到了煤矿工人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一名“90后”煤炭机电专业在校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煤矿这个行业、对所在学校的切身感悟。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90后”学生所在的学校——陕西铜川工业技术学院,近距离采访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所学校的前身是铜川煤矿技工学校,学校位于煤城铜川闹市区,走过一条静谧小巷,迈入学校大门,宽敞明亮的教室和粉刷一新的实验基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是一所煤矿技工学校,它完全可以和正规大专院校相媲美。记者惊讶于这所院校优雅干净的环境及完备的教学设施,更惊讶于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身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泛着淡淡金光,这是一批甘愿为煤矿井下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新时代“90后”技校生。

在校园里,记者采访了 “90后”井下机电专业学生王闯、马东东,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见到王闯时,他正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查找工具书。他戴着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文文静静的,看上去有1.75米。王闯1993年3月15日出生在河南开封,2011年来到陕西铜川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煤矿专业。他说自己在读中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物理课和电子技术,煤矿井下电钳专业太适合自己了。1年来,他先后学习了《采煤概论》《液压传动》《煤矿电工》等专业书,现在正在进行钳工专业课的实习操作。

“这不是吗,我正在找这方面的专业书籍。”这时,王闯把手中的书晃了晃。记者看到他的手上竟然有老茧,王闯解释是实习的时候留下的,他说:“我不怕苦,老师要求的越严格,越说明我还没有达到老师的技术要求,我越要努力去做好实习工件。”

采访中,辅导员老师说:“王闯同学是我们井下电钳一班的团支部书记,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学习上肯下功夫,还非常喜爱体育活动,多次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间的篮球赛和羽毛球赛,现在正在竞选学生会秘书组副组长,准备发表竞选演讲词呢!”

王闯说:“我是‘90后’,我有我的性格,我既然选择了煤矿这一行,我就不后悔!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考试成绩在班上是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虽然钱不多,但这是对我的鞭策和激励。”

站在记者面前的马东东,黝黑的脸,是个典型的陕北汉子。他1990年10月29日出生在陕北绥德县四十里铺。

马东东高中毕业后,在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煤矿综采二队工作的父亲推荐下,报考了铜川工业技术学院。他幽默地说:“现在都讲‘富二代’,我却是正宗的‘矿二代’。”

马东东现在是电钳二班的班长。有人说在井下工作不安全,可是他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井下没有什么可怕的,为了煤矿安全生产,国家、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马东东说:“在煤矿工作不但要心灵手巧,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上学期期末理论课、实习课各门功课平均分是82分,拿到了奖学金。在钳工实习时,手上都磨出了泡,我也咬牙挺着,从不喊苦也不叫累,我制作的实习工件的工艺尺寸都达到了技术要求。”说到这里,他的脸上带着自豪。

“我现在正在竞选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职务,我觉得进学生会挺好的,能够为同学们服务,我付出的是辛苦和汗水,可我得到的却是经验和成长。”马东东对记者这样说。

编辑:郝 龙


上一条:陕西日报通讯:从“门外汉”到新闻先进个人
下一条:陕西工人报:下石节矿激励职工岗位成才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