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行业动态
【王石凹矿庆征文】王石凹矿:让我国“一五”工程重放光彩
作者:中国煤炭报记者 王成祥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9-04   点击次数:
分享: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把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企业,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而106项民用企业在西部地区建设的21个项目中,唯一的煤炭项目是:铜川王石凹立井.

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是我国在“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唯一的156个重点煤炭工程, 至今的选煤楼、办公楼、井下运输大巷、井筒、绞车都是由前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从57年建矿到现在,该矿已累计生产煤炭4064万吨,实现利润1.98亿元,然而,这个矿在走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面临的境况是包袱沉重,资源枯竭,生产条件恶劣,职工生活困难,当初的荣耀、辉煌变的暗然失色,不稳定因素的压力一时威胁到铜川市、涉及到陕西、北京……新一届王石凹人在重负面前不气馁,他们知难而进,珍惜荣誉,依靠人本化的科学管理,技术进步,进行结构调整,在负重前进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家“一五”重点工程谱写出了更为辉煌的一页。

以人为本,让职工享受到企业的发展成果

王石凹煤矿是在前苏联专家设计完成撤走后,由我国自己建造,并正式通过验收投产的“一五”重点工程,也是当时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煤炭工程,尽管70年代曾几次达产,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诸多客观因素所致,再加上科技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造成该矿到90年代末产量还始终在100万吨徘徊,而且要养活近两万职工家属,企业连年亏损,职工生存环境简陋,直到前几年,职工家属的住房构成还是三成住简易房、三成住工房、三成住私房,一位省上领导来矿区视察,看到一个山头的沟沟岔岔,全是职工搭建的被70年代防震棚还要简陋的棚子里,有的住着几代人,而且是从建矿初到现在,这位领导眼圈红了,感慨地说:“在特殊年代造就了的王石凹矿职工不仅特别能战斗,而且特别‘能’住房,改革开发快30年了,我们的工人还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为解决住房问题,矿上调查摸底,由于企业长期亏损,收入的偏低,就是400元一平方米成本价的单元楼,80%的职工都难以承受,生产生活经营上的困难,直接导致一线职工大量流失……是享受国家政策,等待破产,还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铸辉煌?新一届王石凹人经过深刻反思,采取了后者。谈何容易,他们一方面面临的是资源逐年枯竭,生产成本加大,客观现实的挑战,一方面还要偿还生产生活上的历史欠账,改善矿区环境这样一个双重压力的考验。该矿决策者紧紧抓住煤炭经济飞速发展,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的快速列车,从创新管理入手,加大投入,完善生产系统,偿还了因长期投入不足,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他们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关口,节约资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近几年时间内,矿井产量达到设计能力,连续盈利的前提下,铜川矿务局提出了要让职工“体面生活,快乐工作”,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为矿务局做出突出贡献的王石凹矿以大力支持,使该矿先后建造了两个休闲娱乐广场,新盖职工住宅楼1149平方米,让108户特别困难住房户告别了危房,住上了单元楼,改造危房1400平方,修缮屋面13000多平方,绿化、硬化矿区道路、为离退休职工新修2000多平方米的室内活动中心,为1357名干部职工进行了健康查体,给1440户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为133名特困职工子女减免学杂费,为191人办理助学金,组织全矿职工为特困职工捐款,为86户特困职工办理低保金,职工收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矿井在评为全国十佳矿井的同时,安全生产两年实现了 “零”的奋斗目标。

节能减排, 延长矿井生产寿命

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矿的决策者们清醒的认识到:煤矿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能源产业政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作为像王石凹这样一个开采近50年的老矿,可开采资源已所剩不多,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职工谋求更多的利益,这是摆在决策者面前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些持有保守思想的人认为,煤矿资源枯竭是必然规律,现在最好的是寻求新资源,剩余难以开采的边角料,趁现在煤炭价格好,用炮采赶快挖完卖了是现成,不必要再围着“鸡肋”作文章。而决策者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只要应用新技术,严格合理开采,老矿的潜力还是巨大的,并明确规定,即就是不开采,也不能回到用原始回采率低的炮采方式开采,要探讨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利用现代化新技术的采煤方式,挖潜节能,为国民经济建设再做新贡献。

他们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因开采技术落后已甩掉的下分层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10#煤进行普查,经过4个月调查分析评价,适用于机械化开采的储量还有1318.9万吨,如果能很好的运用在国内已经成熟的现代化薄煤层技术开采,不仅提高了资源回收率,而且矿井服务年限可延长8—10年,他们增加煤炭附加值,一次性投入800多万元,安装干选设备,使煤炭发热量提高300大卡以上,不仅赢得了用户,而且吨煤售价可提高13元,每年增收1500万元以上。淘汰了技术落后的井下油浸式变压器等高耗能设备,在矿井主、副绞车、生活区等场所安装了智能节电器,对选煤楼、井下主运输皮带、压风机、主扇风机等高耗能设备进行电压升级和变频调速改造,完善地面污水处理设施,尽可能收集生活污水静化处理后,用于井下生产、地面洒水、矸石山灭火,这样,既减少了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使矿井实现了节约发展。

培育新型矿工,为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贮备力量

王石凹煤矿把补充一线新生力量盯在了技校毕业的“80”后身上,以他们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所接受的新知识,给煤矿注入新的活力,以他们充沛的精力和向上的事业心,逐步改变一线职工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的局面。而煤矿井下艰苦的工作环境,要让在舒适生活条件下长大的“80”后适应,并留住他们,心甘情愿扎根煤矿创业,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矿长解耀明说:“第一批技校生分配到矿上,一些父母跟着孩子来,就不走了,直接陪孩子工作。”解矿长说,他听说父母在学校陪孩子读书的,而陪工作,他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对这些“80”后的技校生一定要像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好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放心,他们才能安心留下来工作。

对此,该矿出台了一系列人本化的管理措施,他们推进人性化管理,从基础入手,通过创建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活动,提高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投入200多万元,建立起了读书室、电脑室和荣誉室,为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了硬件保证,他们大幅度地增加一线职工收入,采取树立首席员工(区队首席员工每月300-500元,矿级首席员工每月800元津贴),实行班组长津贴等激励机制,鼓励技校生扎根矿山,在岗位成才,他们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这些技校生更新知识结构,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请老职工讲矿史,建矿荣誉室,通过对王石凹矿光辉历程的回顾,培育新一代煤矿工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荣誉感。矿长解耀明还语重心长地对新分来的技校生说:“你们从迈进王石凹矿的这一刻起,你们就是这个矿的主人,是矿上难得的一支新生力量,既然来到这样,我们就要为你们的生活、工作、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负责,我们不仅要交给你们的是一技之长,而且在这个有光荣历史文化氛围中,要教会你们的一种处世之道,一种能应变在不同环境下的平常心态,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应变能力……”矿长的讲话,引起技校生长时间的掌声.

通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王石凹矿的人才结构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一位老矿工说,他们当年踊跃报名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局面又重新出现了,除分来的200多名技校生全部扎根一线工作外,在困难时期陆续调出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纷纷要求回矿工作。人才结构的合理,使这个为共和国煤炭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牌煤炭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昔日篮球场上那生龙活虎的场面,大型现代化矿井崭新的风貌,职工家属的那一张张笑脸,表现出了这个老矿区焕发生机后那旺盛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编辑:刘孝文


上一条:下石节矿民生工程激活职工幸福生产力
下一条:金华山矿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