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天气入暑,煤炭市场进入传统旺季,煤电油运行业开始备战“迎峰度夏”。但已至中旬,市场需求未见好转,销售压力反而持续增大。截止9日,运销铜川分公司当月销售煤炭19.05万吨,日均2.12万吨,累计和日均销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其中,铁路销售14.55万吨,日均1.62万吨;地销煤销售4.5万吨,日均仅有0.5万吨。当前,铁销接煤用户和可开计划减少,请求车受限;地销煤批量严重不足,东区贫瘦煤没有批量,北区用户拉煤积极性日趋减弱。销售形势总体呈现“销量偏弱,库存上升,售价承压”的状况,销售压力在旺季不减反增。
造成这一状况主要受大势影响,除此外影响因素还有:一是省外主要目标市场用户库存高位运行,发电量有限,资金紧张付款不及时,暂缓或停止接煤;二是铁路总公司回收两万辆空车封存,多省出台煤电互保政策,导致部分时段空车依然不足,铁路停限装较多,流向受限;三是省内发电企业限接或拒接,发运依然不畅;四是地销煤重点用户煤炭招标价与我们售价相比,倒挂现象严重,周边地销煤市场竞争激烈;五是部分长焰煤矿井煤质波动、含硫升高,受环保政策影响,贫瘦煤销售困难。
从全国来看,影响当前煤炭市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宏观经济总体处于弱势状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不容低估,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二是国内煤炭资源供给依然充足。5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亿吨,1-5月累计生产14.94亿吨,同比均小幅回落,但产量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减产主力仍是国内中小煤矿,国有大型企业减产并不明显。三是煤炭社会库存呈现明显上涨态势。从主产地看,6月份山西省煤炭企业库存仍居高不下,库存总水平处于历史高点附近;从港口看, 6月30日至7月6日,环渤海煤炭库存量由2136.1万吨增加至2181.4万吨,环比增加45.3万吨,增幅达2.12%,连续十周增加,其中秦皇岛港7月7日库存709.4万吨;从电厂看,6月30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7905万吨,可用23天,7月6日,沿海六大电厂库存1396万吨,存煤可用23天。四是国内各大煤炭价格指数持续下跌。7月4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44.3,比上期下跌0.9个基点;7月7日发布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全线下跌,综合价格指数84.31,下降0.55点,新低不止;7月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13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下降了6元/吨。五是大型煤炭企业连续降价,引发现货市场价格下跌。继6月26日大幅降价后,神华集团再度加大价格优惠措施:自7月1日起,当月各煤种价格按全月秦皇岛挂牌价下限最低价格结算;若中煤、同煤及伊泰三家企业的价格低于神华价格或秦皇岛最低挂牌价,则以上述三家企业当中的最低价格作为当月结算价;除此外,在合同兑现率方面亦给予相应的优惠。每一次大型煤企竞相降价,必将引发市场上新一波降价潮的到来,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价措施之下,市场终端需求萎缩的状况依然难改,价格跌势也难以遏制。六是煤炭进口量仍然较大。今年前5个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1.35亿吨,预计全年净进口煤炭仍然在3亿吨左右,这对于本来就受到产能拖累和需求挤压的国内煤炭市场无异于更是雪上加霜。七是水电持续大幅增长,电煤消费受到有效抑制。今年4、5月份全国水力发电量同比、环比均大幅增长,5月份水电比4月份增加高达19.35%,而火电明显萎缩,与去年同期相比,4、5月份增速仅为2-4%,大大削弱了电煤需求,目前看,这种趋势7月份仍将延续。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