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其他的工作,你愿意改行吗?”“不愿意!””田慧明斩钉截铁地说。
原来这是位矿山子弟,父亲是霍州矿务局的瓦斯检查员,他毕业于山西理工大学采矿专业。本来矿工子弟是可以回父母身边的,可2008年在玉华矿实习时,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里,饱含深情的写出了《我心中的玉华矿》在铜川矿工报上发表。父亲很民主,儿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出去磨练磨练是好事,“那就去吧。”于是,一腔热血的田慧明来到玉华矿报到,他被分到了生产科。从制图开始,到编写作业规章,他满腔热情,可效果不明显。原来他在科室只是理论上的编写,对区队施工管理不了解,有时连一些基础都不知道,觉得挺虚的,他找到领导:“我要到井下去。”
真正到了井下,他觉得自己学的和实践真的有差别。在生产科编制作业规章时,具体细节没看见,是在套用;下到区队,看工人实际操作,知道每一步怎么做的,编制作业规章时就比较符合实际。在编制1418运顺联巷掘进及贯通安全技术措施时,由于在现场,他发现必须要在巷道开口处顶板锚索加强支护,而原先的规程上写的是普通支护,尽管作业中也有加强支护,但规程中没有明确写进去,就变成可有可无的,增加了隐患。他及时更改,并监督检查,避免了用普通支护造成顶板下沉的隐患,受到工人们的赞赏。在和工友们的接触中,煤矿工人的豪放、大气也时时感染着他。每当看到工人挥汗如雨,他也想帮忙,可有些活是真干不动,觉得工友们会不会瞧不起,觉得自己是在偷懒,而工友们总是笑笑:“你的工作就是把作业规程编好,别让我们干冤枉活,安全完成任务就好。”他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运用了知识,更是觉得充实,每项工作都有成就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心里那个美啊,不是金钱所能代替的,此时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剩感觉“那是真好!”这就是挥洒青春最好的舞台。
编辑: 鱼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