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陕煤集团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时间: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铜煤新闻 - 行业动态
抢修,在冰天雪地中进行……
作者:陈小妮   来源:    发布日期:2009-12-25   点击次数:
分享:

近日,王石凹矿红土水厂通往矿上的供水主管道乔子梁地下段突然断裂,两万职工家属的生活用水陷入断顿状态、维持矿井生产的工业锅炉、职工家属取暖锅炉因无水供给面临熄火、职工澡堂因无水可换井下工人只能在浑浊的污水中洗澡……。

“立刻启用备用主管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矿党委书记杜进良、第一副矿长缑胜波、生活矿长温芳丽在查看了管道断裂的严重程度后做出决定。

然而水闸刚一打开,问题立即出现了,因备用管道采用的是一种叫“球模柱铁”橡胶垫连接的新型材料,耐压能力不够,强大的水压导致管道四五十处拐点接口被冲断,这些管子全部埋在深达10米的地下,要处理首先必须先掏净管沟的淤泥,每处理一个都需要花费三到四个小时。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矿领导经过查看周围及地下施工环境,最后果断决定,立即联系购买材料、抽调人力,尽快铺设一条新的主管道。

施工过程中,因这一段有桥子梁选煤楼、乔山矿泉水厂、李家塔泵站等工业建筑点,要铺设新的主管道,只能绕道从原史家河矿的“函洞”进入王石凹矿一泵站,且“函洞”内黑不见光、阴冷潮湿,洞内的积水、淤泥随处都是。为了使抢修工作尽快完成,该矿从掘进三队、物管科、修造厂、水厂等单位先后抽调人力达70多人,全长960米的主管道,在铜川就近一时难以凑齐,又以最快的速度先后从西安、天津两地调运材料。更为艰难的是从开挖管沟、抬运材料、铺设管道整个施工过程基本都是在黑暗阴冷潮湿的函洞中进行,一根重达800多公斤的管道,需要十六名队员扛抬运送,每往返一趟都在近一个小时,队员们只能凭借矿灯微弱的光线,在高低不平、积水、淤泥充斥的函洞内艰难的前行,有的队员刚走几步,胶鞋就陷入泥潭不见了,有的队员摔倒了,爬起来继续……

最艰难的要数安装人员,函洞内最低处不足1米高,队员们只能抱着管子爬在泥水中安装、焊接,为了使每一拐点钢管的位置不偏离、每一接口的螺丝不松动,队员们卸掉手套、挽起衣袖,在寒冬的低温下抱着水管作业。

水厂厂长姚远亭对笔者说,有一个镜头总在他眼前浮现:“那天外面下着雪,气温特别低,从地沟挖上来的泥,已结成了石头一样硬的冰块,管沟里积水也结了一层冰,水厂电工杨铜生和修造厂的胡宏伟两名同志,为了给地下管沟里的法兰盘接口上螺丝,没有丝毫的犹豫,挽起袖子就跳了下去,整整1个多小时,等拧紧所有的螺丝,两人的衣服几乎湿透了,手、胳膊都冻肿了,但是爬上来后二话不说,又投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中。”

抢修进行了21天,为了抢时间、赶任务,保证全矿用水,矿上每天用保温桶将饭菜送到施工现场,队员每顿饭几乎都是脚踩淤泥、头顶冷风吃饭,许多队员被冻感冒了,有的手冻的握不住筷子,还有一些队员实在累极了,吃着饭靠另一人肩上睡着了,但为了早日修通水管,没有一名队员提出休息的要求。

分管生活后勤的副矿长温芳丽动情地说:“这次抢修的难度之大可以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队员们顾全大局,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非常的感动。”其实,在抢修最紧张的这些天里,身为女性,她也一直和队员们战斗在一起。

12月18日凌晨2点,当全压力打开水闸试水,全长960米的主管道实现无一处漏水时,全身泥巴的队员不由自主的紧紧拥抱,欢庆这份艰辛的果实。而此时的矿山人仍在沉睡之中,皎洁的月光穿过云层,照在山峦厚厚的积雪上面,让寒冬的夜晚显的如同白昼。这时,一位队员大声提议说:“弟兄们,我们马上就要回家喽!”

编辑: 鱼聪玲


上一条:金华山矿认真做好棚户改造搬迁安置调查统计工作
下一条:王石凹矿“三抓”织密安全安全防护网

打印】    【收藏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