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望 安 全
——东坡矿“安全分析会”侧记
“多一份守望,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安全,更要加一份守望。”2011年11月,东坡矿实施每晚7点30分安全生产分析会制度。
9个多月来,该矿安全、稳定“双零”奋进,实现了2012年时间、任务双过半,开创了安全好、质量好、稳定好、生产好、效益好、企业文化好的“六好”局面,即将跨越安全生产一年周期。尤其6月份以来,未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事故。该矿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安全分析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安全分析会制度,明确要求该矿各单位每天要围绕区队、班组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隐患,集思广益,商讨对策,必须保证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按照PDCA循环管理原则,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定期检查、验收。
走进各单位,不同的守望,坚定了共同的责任,安全生产成为一种信念与坚守。
机电车间——圆桌会议论安全

晚上7点30分,机电车间里灯火通明。九把椅子,一圈圆桌,车间干部、业务骨干,围桌而座,面对面的安全分析交流热烈展开。“到现在为止,个别职工“双述”还没有达到要求,存在疲于应付的情况”当班班长金清山率先发言,直奔主题。
“机电与运输管理还是重点,尤其是三部架空乘人装置的管理!”技术员吕东手拿小本,逐项说明。
“作为全矿的形象窗口,上周我主抓了矿灯超市的行为规范,奖了3个,罚了1个……”没有回避,直言问题,充电房班长王建国这样说。
“600新水仓设备及缆线达不到质量标准化要求!”质量标准化的交流也是圆桌会上的焦点话题。对此,车间主任刘新平说,“目前质量标准化直接与车间效益挂钩。现在的奖罚力度很大,无论是班长、职工,地面、井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把工作做到位”。
十二名与会人员逐一发言,确定了8项措施,尤其针对提高“双述”水平,确定抓点带面,逐步突破。首先要求班组长的标准与要求,同步抓好能手培训,带动全车间每月增加一部分内容,年底实现人人过关。对安全的守望与保障,侧重工作重点与难点的预防措施,精细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方方面面。会议结束时,时针定格在了22点10分。
掘二队——“汇报卡片”保安全

11个人,连同队长、书记每人一张当班安全汇报卡。掘二队的安全分析会里,汇报卡的填写出乎意料的严格。“8点班长井北运,当班区域人员数量、工作状况为什么没有填写?”队长李铜川仔细看着收上来的汇报卡。
小小卡片,包括负责区域、主要职责、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等多项条目。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围绕汇报卡逐项进行讨论。
“从6月初至今,工作面条件恶劣的情况一直没有改观,工人劳动强度很大,工作面现场管理必须做细、做实、做到位!”。
讨论在继续,队里的骨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逐条分析每个人汇报的问题。处理了最后一张卡片后,已经是夜里10点了,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额头汗珠粒粒,队长李铜川微微起身,认真整理桌上一张张安全汇报卡。虽然是薄薄的一张纸,但在队长、书记的心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与责任。
掘五队——“心理疏导”促安全

“心理咨询会”,是掘五队职工对安全分析会的自我定位。
会上,对当班安全状况汇报、分析、讨论后,该队通过家访摸排,积极开展员工心理状况调查,以“心理医生”的角色,加强疏导,保障心理健康,推进安全生产。
“近期尤其要关注新、老、弱病职工、休假复工人员的心理变化”。队长李国利在安全分析会上这样要求队里的干部。
翻开会议记录本,干部家访到户的时间、地点、谈话重点以及职工家庭社会关系、工作生活情况变化等情况一目了然。上面清晰的记录着仅上半年,职工家访达40余次,解决问题30多件,有效保障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月色朦胧中,消暑纳凉的职工随处可见,区队楼内不时传来安全分析会的讨论声。矿领导感叹:非常时期,非常策略,确保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松懈,我们的中干更不能松懈……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