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笔装在作衣口袋,老是一干活再用时就找不到了,现在有了这‘专用包’,就再没有丢过笔,对发现的隐患也能立马记下来,然后安排专人逐条进行处理!”
“作为质量验收员,每班都要随身携带尺子、线绳、验收本等必备品,平时装在身上,稍不小心就弄丢了,现在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
近日,提起区队在所有管理人员中推行入井“背包”制,全力打捞“网罗”安全隐患,为有效促进全队整体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好处,王石凹矿掘进三队副队长冯海潮和生产二班验收员李开会是深有体会。
据了解,该队基层管理人员以前每次入井,对发现的隐患问题一般采取头脑记忆,经常是千米巷道一来回走下来,头脑储存的隐患问题往往是边走边忘,导致一些原本早就发现的小隐患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进而升级扩大成大隐患制约正常安全生产;而即使能想起来安排处理的,在升井后也往往是丢三落四,忘记安排给那位职工处理了,落实责任时难免张冠李戴,影响干群和谐关系,为彻底消除这一现象,该队遂为所有干部、班组长、验收员等基层管理人员统一配备了“专用包”,并配发了笔记本和笔,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对当班发现的一切隐患问题当场详细作记录,即时安排专人负责处理,随时督查落实并在笔记本上标注。
“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真不假。前几天我们掘进施工的工作面遇大坡度上山,机电队长张铜洲就是提前将有关机械设备图纸装在包里备用,才及时排除了一起机械故障;而将隐患问题记在本子上,落实到人头上,随时都可翻阅查询,更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并及时督促将隐患问题排查处理。”入井“背包”制的最初设计者,该队主管队长樊夏川提起应用此项制度以来对全队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则更是颇为感慨。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