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如何变为新能源
——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矿瓦斯治理工作扫描
彭冰 田易轩 刘孝文

陈家山矿瓦斯抽采站
煤矿瓦斯, 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被矿工们称为“悬在头顶上的隐形杀手”。 作为一种有毒且易燃易爆气体,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位于铜川市西北方向的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煤矿,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煤层平均厚度10.8米,由于煤层覆盖厚,瓦斯赋存量大,透气性差,属高瓦斯矿井。面对如此一座高瓦斯煤矿,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作业,近年来,陈家山煤矿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小处入手:当好安全生产的“前沿哨兵”

瓦斯抽放班副班长苏志勇检测瓦斯等气体浓度
距离矿部约13公里处的安子沟,是陈家山矿治理瓦斯,进行瓦斯抽采、为矿井输送新鲜风流,同时也是进行注氮、黄泥灌浆,综合防治矿井火灾的重要区域,这里有百十号长年坚守在矿区“边关”,确保矿井生产安全的该矿机电运转队干部职工。他们虽然远离矿区、远离井下,但天天和瓦斯在“打交道”,保证井下瓦斯不超限就是他们的首要工作,他们是这条安全生产线上的“前沿哨兵”。
在瓦斯抽放站,记者遇到了刚刚用光学瓦斯检查仪检测完瓦斯浓度的抽放班副班长苏志勇,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的他告诉记者:“每隔一个小时,我都必须检测一次瓦斯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察看负压、节流数值等,并一一记录在册,每半个小时还要巡回检查一次,为的就是保证井下瓦斯不超限。现在,人人都知道矿井要生产首先要安全,要安全就得先治理瓦斯,瓦斯超限就是事故,治理瓦斯就必须实现瓦斯‘零’超限。”他还说:“你别看我这里工作就是看看仪表,瞅瞅机器,工作看似轻松,但是责任却十分重大。我必须在保证瓦斯抽放泵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保证井下瓦斯不超限,这样才能为井下的矿工兄弟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大处着眼:“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瓦斯抽放泵
近年来,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严防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在铜川矿业公司及陈家山煤矿新一届班子的领导下,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已是每名矿工的共识。
经过几年来的综合治理,该矿先后在安子沟建立了6套瓦斯抽采系统,抽采系统预留2.7倍的富余系数,极大地提高了瓦斯抽采能力;并开展了煤层瓦斯压力、含量测定工作,确保工作面在回采前煤层瓦斯含量降到规定数值以下。目前,瓦斯抽采实现了采掘工作面抽放向区域抽放转变,单一抽采方式向多方位、多方式转变,粗放、定性抽放向精准定量抽放转变,被动抽放向抽采利用转变。2005年以来,矿井瓦斯抽放量逐年增加,累计抽放瓦斯14000万立方米,其中2011年抽放量达到2600万立方米,抽放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70%;矿井总回瓦斯浓度由原来的0.6%降低到现在的0.2%左右,采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由原来的0.8%降低到现在的0.3%左右;年钻孔量达到15万米,吨煤钻孔率0.07米;矿井瓦斯抽采率70%以上,采面瓦斯抽采率87%以上。
硕果累累:瓦斯变“害”为“宝”

记者深入瓦斯发电站采访
陈家山矿在进一步加大瓦斯综合治理力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夯实安全基础管理,拓宽瓦斯资源利用渠道,加快节能减排工作进程,形成了“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以发电促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局面。
2009年4月矿业公司投入资金2400万元在陈家山矿安子沟建立了3000千瓦瓦斯发电站。矿井瓦斯发电站建成投运后,利用瓦斯发电,让瓦斯变害为“宝”。瓦斯发电既满足了抽放、制氮及压风设备的用电,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瓦斯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止今年6月7日,该瓦斯发电站已完成正向有功发电量24763176千瓦时,电能有效利用率超过30%以上。

正在运行中的瓦斯发电站一隅
至此,曾经给陈家山矿人带来巨大伤痛,被矿工们称为“悬在头顶上的杀手”的瓦斯,已得到有效治理和利用,伴随着瓦斯发电站机器的运转声,瓦斯灾害被逐步转变成为煤矿和社会造福的“新能源”,陈家山矿也在瓦斯治理和矿井安全管理方面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阔步迈进。
去年,陕煤化集团在陈家山召开了瓦斯治现现场会,目前,该矿已被上级确定为创建全国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同时,陈家山矿还被陕煤化集团和铜川矿业授予安全先进矿井。


陈家山矿瓦斯抽采站影像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