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瓦斯除魔患 消除灾害保安全
——玉华矿推创新重实效瓦斯治理工作纪实
3月10日,玉华矿2406综采工作面回顺巷道内,几名抽放队职工架起钻机正在“打眼”,老张用“铲子”掏空钻孔里面的煤渣后,老崔将聚氨酯用编织袋装好套在了PVC管上,灌浆、封孔、连接抽放管路。“内行看门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实则蕴含了“玉华人”在根治瓦斯工作上运用智慧、技术创新的成果。如今,严谨、务实、创新的“头脑风暴”激活创新思维,推动矿井积极探索瓦斯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瓦斯“零”超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014年年初,玉华矿安全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四零”管理,瓦斯治理方面狠抓超前预防,突出“一通三防”重中之重,加快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实现瓦斯“零”超限。为强化瓦斯抽采,提高抽放效果,玉华矿在抓好各项瓦斯治理工程按计划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矿党政领导鼓励动员一线单位及相关科室开展以小攻关、小发明、小改革、小节约、小建议等为主的投资少或不投资、见效快的小改小革、新技术推广,创新生产工艺、操作技术等,以低成本进行局部性改进和技术再创新,解决“小毛病影响大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创新带动瓦斯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以分管矿领导、通风技术人员、抽放队管理人员等为主的创新小组,针对瓦斯预抽中遇到的工艺、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角度瓦斯预抽孔(下山孔)钻孔过程中,使用巷道内静压水清除孔内煤渣,由于煤渣自重沉积,难以有效清除。同时,在钻孔封孔过程中,单一采用聚氨酯进行封孔,预抽孔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气问题,造成瓦斯抽采浓度及抽采率低。为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小组通过多次讨论研究以及实验,及时拿出了解决方案。钻孔除渣器采用0.5米长的4寸钢管前端切成铲状,连接钢管进行掏渣,有效解决了下山空钻孔积渣问题,避免了钻孔失效。而通过推广应用瓦斯预抽孔封孔工艺新技术,即钻孔内外分别采用编织袋装上聚氨酯捆扎于PVC套管上,中间空腔高压灌注水泥砂浆充填煤体裂隙,有效解决了预抽孔漏气问题,单孔瓦斯抽放浓度由原来的5%左右提高至20%~50%,极大的提高了矿井瓦斯预抽效果。小改小革、技术推广提高了工作效率,点燃了职工的创新激情,在2405接续面抽放管路连接上,通过降低主管路高度,减少中间三通等支管路直接连至抽放孔,极大的简化了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材料消耗。
3月初,玉华矿召开专题瓦斯管路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相关单位在第三、五套瓦斯抽采管路运输及敷设工程中的任务、责任和工期,重点对相关区队及科室就管路运输环节作出了详细部署及安排。工程完工后,玉华矿将具备5套大功率水环真空泵来完成每年1200万m³的瓦斯抽放任务。而创新、改进意识同样浸入至此,2、3、4套抽放泵冷却器由于散热面积小,影响到抽放泵工作效率,经过机电车间加工改造,增大冷却器散热面,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抽采效果大为提升,1套平均日抽量1800 m³,2套平均日抽量7600 m³,4套9900 m³。

企业搞创新,战略规划要先行。一季度,玉华矿秉承“基础建设与创新并行”的原则,兵分两路行进。一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随着2405高抽巷、北进风改造巷加快掘进进度,2405运顺瓦斯预抽支管路铺设及预抽孔施工,以及2406(6#)高抽巷贯通等工程,逐步加快“一通三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瓦斯综合治理,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另一路由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加一线职工的“实战”经验,组合而成创新小组进行技术攻关,发掘治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瓦斯治理新技术、新工艺,使优秀资源整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与成本,又加快了创新效率,发挥出了乘数效应。瓦斯治理是持久而艰巨的任务,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玉华矿将两者巧妙融合,为矿井安全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