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沟矿嫂服务队是一支由20多名矿嫂组成的协管安全亲情志愿服务团队。从1995年至今,她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春秋两季送健康、常年四季献爱心”协管安全亲情志愿服务,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企业安全生产上,为徐家沟矿连续八年实现安全生产“零”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们首先从自身、自家做起,从邻居、熟人做起,用细心周到、温柔贤惠、体贴入微的个性,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中不可替代的特殊身份和特殊作用,主动照顾好老人,带好孩子,不给丈夫增加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为鼓励丈夫争做本质安全人吹好“枕边风”,当好“贤内助”,默默争做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再不断团结、联合姐妹们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把家属、家庭的作用都用到搞好个人安全小家和企业安全稳定和谐的大家庭之中,使这种正能量在矿区扩展,向附近农村职工家庭延伸。创造性开展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帮教和协管安全活动,唱响了“亲情话安全,幸福常相伴”的主旋律,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在每个职工中入脑入心,成就了矿工的安全梦和幸福梦,成为徐家沟矿区乃至铜川百里矿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女工协管安全亮点品牌。
她们以井口服务站为主阵地,不断创新“用微笑服务安全,用亲情嘱托安全,用温馨呵护安全,用真爱捍卫安全”的方式方法,紧跟企业安全发展和改革步伐。始终围绕矿工的期盼,匠心巧手做安全鞋垫、包粽子、蒸包子、织安全腰带,在元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亲手送给下井矿工;灵活多样开展“递一杯热豆浆、嘱一句安全叮嘱、挂一张安全提醒卡、缝一件作衣、献一份亲情,表一颗爱心”六个一等特色活动;制定了《安全协管员职责》、《协管工作走访制度》,分组深入区队班前会、单身公寓、矿工家庭签订安全协管责任书,发安全倡议书;开展“三违”人员亲情帮教、安全亲情演讲、说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采取多种矿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富有实效的方法,不断丰富矿嫂协管安全亲情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在矿工内心深处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成为矿工心中最可爱的人,为矿井取得安全生产重大成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徐家沟矿井下素有“顶板烂似豆腐渣,底板松软如泥沙,地鼓压梁随处见,大小断层层不断”之称,地质结构极其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面对这样恶劣的开采环境,该矿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实现安全稳定“双零”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家属、家庭的作用都充分利用起来,握紧拳头,重拳出击,步调一致,形成大合唱,奏响了安全最强音。在矿嫂亲情志愿服务的熏陶和感染下,不断激化矿工热爱矿山,热爱区队,团结友爱,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一贯坚持正常出勤,立足本职做好自身岗位工作,争做本质安全人。在近年矿井加快机械化生产步伐、生产方式由炮采炮掘改变为综采综掘以后,矿嫂们经常鼓励丈夫和矿工兄弟学文化、学技能,使他们不断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型向岗位技术型转变,促进了矿井生产力发展的本质飞跃。促使企业职工在煤市寒冬、严冬的影响下,信心不倒,目标不变,干劲不减,形成强大合力,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截止目前,矿井已实现持续安全生产3080多天,创建矿48年来最长安全生产周期。矿井连续八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零”目标,连续九年实现了稳定“零”目标,连续五年荣获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连续八年荣获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在这些来之不易的重大安全生产成果的背后,有她们一半的功劳,凝结着她们的心血和汗水。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她们十九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精神,矿工兄弟们记忆犹新,各级领导历历在目。铜川矿工报、陕煤铜川网及省级以上媒体对徐家沟矿嫂服务队的不断成长壮大,十分关注。她们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妇女报、中国煤炭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陕煤化集团网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通过对外宣传,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省、市妇联给予很多荣誉和褒奖, 2009—2013年连续多次被陕西省能源化学工会、铜川市妇联、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评为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先进集体,2011年12月被陕西省妇联评为“陕西省先进巾帼志愿者团队”称号,2012年5月被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煤炭系统工会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工作竞赛先进协管会”称号,2012年12月被陕西省妇联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3年又被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成为铜川百里矿区乃至集团公司范围内矿嫂协管安全亲情志愿服务的知名品牌和标兵。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矿嫂协管安全亲情志愿服务任重道远。在今后工作中,该矿和矿嫂服务队的姐妹们一定会牢记光荣历史,不忘出彩的艰辛和荣耀,一定会牢记行业工会和省市妇联领导以及新闻媒体的关心、关爱和厚望,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不断丰富和创新协管安全的形式与内容,成就更大的安全梦、矿工梦和幸福梦。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