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铁运分公司安全生产的“功劳簿”,总会看到——车务段的大名。其实他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招式”,而是拥有实实在在的“硬功”,用一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做好了,就不会出事。
该分公司车务段管辖9个车站和1个调车队,被誉为矿区铁路安全生产的“急先锋”。长期以来,他们固守铁路运输这块“宝地”,处处彰显铜煤“铁运人”的安全文化,把安全生产的理念践行于铁路运输各个环节,为安全生产立下了显赫战功,连续实现了安全“零”目标,有效杜绝了行车、责任、人身等各类事故,多次荣获公司安全生产先进科段荣誉称号,成为矿区铁路安全生产的“功臣”。
是什么让该分公司车务段连获安全殊荣?又是什么让他们在安全运输的“大通道”上显得更加迷人呢?
其一:把职工管好了,安全才能好。抓安全生产,先从党政领导班子抓起。对于安全生产,不论是段长、党支部书记都时刻紧绷“安全之绳”,抓运输必须抓安全,抓安全才能保运输,这是班子成员的责任。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近年来,该分公司车务段让每个车间主任蹲点驻守在每个车站,盯关键人、关键车、关键线,一年四季,雷打不动。调车队队长跟车添乘,首趟车上去,末班车下来,督促调车员、连接员自觉按照“一关前、二观后、三摘风管、四提钩”标准化进行作业。每个职工把“双述”作为安全生产的好的习惯,并连年参加分公司举办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大赛,涉及到6个工种,成为参加大赛人数最多的科段,而且技术标兵芸芸众生。
其二:把设备用好了,安全才能好。该分公司车务段一直采用的是6502、8505行车闭塞设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设备,他们都始终坚持“手指、眼看、口呼、应答”、“一看、二扳、三确认、四显示”作业程序,并将对讲机应用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在调车作业时,每干一钩活,只有在值班员确认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要道还道,只有在调车员的确认下,才可以进行调车作业,只有在司乘人员相互签字的情况下,才可以使内燃机车出入库。特别是随着列尾装置的使用,保证了列车气压通畅、风压顺畅,使之成为安全生产的“咽喉要道”。
其三:把制度做好了,安全才能好。搞铁路运输的,必然要有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来作保证。该分公司车务段不论是在铁路自营的初始期、还是在煤炭运输的黄金期、还是在严峻形势的困难期,都始终把制度建设牢牢地抓在手里,从贯彻《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安全技术规程》、到落实《行规》、《站细》等都严而有细,层层灌输,人人执行。尤其是近年来,他们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立足矿区铁路运输实际,相继制定了《五项设备管理办法》、《接发列车管理办法》、《区间确认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职工的文明行为、作业标准、操作规范处于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之下,让安全生产在职工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其四:把现场抓好了,安全才能好。铁路运输的现场就是各个班组、每个车站。长期以来,该分公司车务段紧紧抓住现场管理不放松,做大现场安全、做强现场管理、做足现场流程、做实现场文章,处处再现了铜煤铁运现场管理的优势和潜力。东坡、鸭口、乔子梁等车站的运输环境大为改观,今非昔比。作为矿区铁路的编组站——红土车站,从股道、作业、流程等方面都彰显了现场管控力。柏庙沟车站作为通往东区铁路的“第一站”,其文化氛围之浓、其现场管理之细、其职工素质之好,都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4月份,该分公司经理孙建军、党委书记高德富等领导深入矿区铁路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当看到擦得铮明发亮的201号、203号、205号道岔时,连声夸道 “车务段安全工作扎实,现场管理硬实,职工干活踏实,要好好学习,好好表扬,好好宣传!”。
编辑 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