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 灵敏 畅通
——铁运分公司电务段抓安全管理探访记
行进在铜川市河滨路漆水桥畔,铁运分公司电务段会给您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环境优美、职工有素、管理有方、纪律严明。他们得益于铜煤铁运“信号灯”精神支撑,为矿区铁路的安全发展当好“千里眼”、“顺风耳”,在实现安全“零”目标的进程中燃起了“星星之火”。
好习惯——成就一支好队伍
理念熟记于心——每天早上,铁运分公司电务段职工由铜川工区领工员高峰集结点名,他们排队整齐,诵读着安全生产条例条规。“三三整理”的内容是什么?“三不动、三不离、三预想”的内容是什么?“四电、四检查”的内容是什么?……悦耳激荡,好是气势。他们每天发出一种同样的声音,却在各自岗位干着不一样的事情。
技术掌控于脑——学问是一点一滴学出来的,技术是一点一滴钻出来的。在电务段,不论是干什么工种,都要啥都会、啥都懂,成为“行家”、“全才”,且不可偏废,这是电务段党政班子对每个职工的希望。在这儿,每个星期都要有一天,由段长陈年喜、技术骨干吴隆兴给职工讲技术课。翻开铜川电力工区电工豆金明的《青工业务培训笔记》,首页写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四个大字,笔记上记着电线的负荷、三项四线制、三项电源的供电方式、多种仪表的安全使用等内容,还有绘制的电路图。问及这些内容能不能记住时,豆金明痛快地回答“都能背下来。”该段年度职工技术比武的前夕,熟懂电务技术的该段党支部书记雷建波还给马杰、李阳两名职工讲解三项电缆的连接要点,他们听得着实入迷,彼此间距离拉得很近、很近、很近……
规章遵守于行——一批批青年人被分配到该分公司电务段,他们到岗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安全规章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上岗。“以师带徒”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先学安全,再教技术。红土工区青工王元旗的师傅李耕武由衷地说道“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公司把娃娃交给咱,咱就要对娃娃的安全负责,出了事情,咱无法交代啊!”。该段在“遵规保安”方面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今年7月份,他们给领工员、工长、群安员设计了安全红袖章,每个职工在上岗的时候都要佩戴,显得特别精神。在8月22日技术比武的时候,当他们佩戴红袖章闪亮登场的时候,该分公司经理孙建军、党委书记高德富称赞道“袖章设计的很有特色,各类工种一目了然,有助于安全生产,要在各生产单位进行推广。”
好理念——传递一种好声音
在铁运分公司电务段大院墙上镶嵌着十二个大字,“信号精准、通信灵敏、电力畅通”。这是他们的管理之基、成事之道、立足之根。
信号精准——该分公司电务段管辖道岔41组、到发线17股、8505电锁器连锁设备4组、6502电锁器连锁设备2组、信号65架、DX——3报警装置1台。对于精准程度站内显示距离200米,信号机无遮挡,控制台信号精准。近年来,他们加强信号设备管理,落实包保制度,逐项分解到人,抓维护,勤保养,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
通信灵敏——该分公司电务段通信设备覆盖10个站区、有48公里直埋光缆和7×4主杆电缆。其灵敏要求电话无杂音、无断音、通话清晰。近年来,他们把确保通信灵敏抓得很紧,从管理、维护、保养都建立台账,分工到人,而且做到不间断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大提升了通信设备对安全运输的贡献率。
电力畅通——该分公司电务段一直都把“四电”(供电、信号、通信、照明)管理作为重头戏,加强管理保顺畅,强化养护保流通,使得低压供电、高压供电、6个高压器全部达标。近年来,他们对铁路沿线对柏庙沟、王石凹车站照明进行了更换,对红土、乔子梁、鸭口等车站的照明进行了综合治理,确保了生产运输之需。
好精神——激发一种好干劲
“站得出、豁得出、挺得出”铁运分公司电务段这种干劲源于他们有“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好精神。
“孤岛”抢险——2010年8月,铜川北区突降特大暴雨,通往矿区的公里被拦腰折断,电力、通信、信号等设施大面积故障。“险情就是命令、救灾胜于一切”。铁运分公司电务段干群赶赴现场,该分公司劳动模范、电务段职工赵根存、路直等人不畏困难,爬上电杆,架通电缆,空中作业4个多小时,受到矿业公司党政称赞。
“沿线”抢救——今年7月8日,东坡线23公里处电缆漏气,李耕武带着大家前去处理,经检查,埋设电缆的时候无防腐措施,导致潮湿、混线、有杂音,影响质量。随即进行了处理,通过传感器测试,达到了800——1000KPCY要求,设备恢复正常。
“小站”抢修——车站是铁路运输的“枢纽”,是煤炭发运的集散中心。这些车站不论是电力、通信、信号遇到什么问题,也不论是刮风下雨,该分公司电务段职工都要及时到达,迅速处理。2012年12月31日,一场大风把玉华车站的电线杆全部刮倒,顷刻间,车站没电了,油库没电了。得知情况后,电务段职工骑着摩托车赶到了事发地,挖了6米的坑,处理了一整天,已至深夜,孙耀乾等人还在电杆上干活。
铜煤铁运中的电务人,矿区铁路的角角落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留下了他们的精神,在铜川矿业战略转移、打造铁路通道“安全带”的岁月里,他们必将更精准、更灵敏、更畅通。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