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山矿始终坚持以强化安全“红线”意识为宗旨,从学习培训、设备保养、安全监督、落实责任四方面入手,营造安全氛围,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学习培训到位。在认真做好安全教育的同时,注重逐人、逐岗位(工种)的培训。充分利用班前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确保职工下井后,有安全预想,有安全措施,有安全技能;因地制宜进行井下现场安全培训教育,把理论知识与现场操作有效结合起来,要求安全巡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带着任务到工作现场给职工做示范、细讲解,指导安全生产;每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提高区队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各区队每月选出1-2名星级员工,为其他职工介绍自保互保的经验,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增强安全自保、互保、联保意识,在基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设备管理到位。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对设备实行垂直管理,通过摸底、排查,充分掌握设备的原始数据,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台账和技术档案,实现对设备的动态跟踪管理;进一步加强设备出库管理,设备出库必须出具设备出库单据,详细填写设备的技术参数,备案存档。并对每月根据库存设备材料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存储、保管,并对当月设备材料的领用和库存情况进行定期盘点,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组织开展设备自检自查工作,强化设备保养,杜绝只用不保或以修代保的陋习,做到勤听、勤看、勤摸、勤检查,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摸清每台设备的运行习性,从源头上消除设备的脏、松、漏、缺等现象,排除了设备安全隐患,杜绝了设备带病工作,保证了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安全监督到位。从严格各级领导干部入井跟带班制度上下功夫,完善各项领导带班制度及台帐,矿领导带头承诺与职工同上同下,充分发挥领导模范带头作用,也为解决井下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缩短了时间,确保井下各工作面的安全正常运行;加大“一通三防”管理力度,配备专职消尘人员,定时对井下巷道进行洒水消尘,加强通风设施的巡回检查,保证井下通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细化火工品的领用、存放、回收等每一个环节,杜绝因管理不到位丢失火工品现象;增加对“三违”人员的检查力度、密度和覆盖面,对查出违章人员进行及时曝光,坚决让“三违”人员既丢票子、又丢面子,有效警示了在安全生产上存有侥幸心理人员,规范了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在全矿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落实责任到位。严格落实领导主体责任,采取安全重点区域领导包保责任制,提出了“深入一线找问题、深入一线除隐患、深入一线见效果”的工作目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必须把井下工作现场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切实掌握好当班井下的生产状况,安全条件、环境因素等情况,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工程、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严格领导带班,区队跟班制度责任落实,坚决做到与职工同上同下,采取不定期安全巡查督导法,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坚决“零容忍”,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发现的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责任区域“无违章,无隐患,无安全事故”;对管理干部实行动态专项考核,规定了矿、科室、队每月下井带班、跟班天数,带班跟班时间,对未达到规定要求的进行严格处罚,转变干部作风,使其真正在其位,谋其职,做到“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懂安全”。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