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家山矿有这样一位女工,她没有显耀的光环,工作简单,甚至枯燥乏味,可她们却通过辛勤工作,热情服务,受到职工们的一致爱戴,她就是擦亮矿工“眼睛”的使者——陈家山矿灯充电班班长赵军丽。

勤学苦练 练就真本领
1999年,赵军丽被分配到陈家山矿机电车间工作,成为充电班的充灯女工。每天一到单位,便开始了她一天天的重复性工作:扫地、拖地、擦拭灯架、查看矿灯是否聚光、充电指示灯是否正常……作为矿工子弟,她深深地明白一盏矿灯在井下的重要作用,更能明白一名充灯工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能为矿工兄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她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虚心求教。在她们的帮助下,她利用报废的矿灯练手,排查故障、拆卸矿灯、安装矿灯。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年时间,她便熟练掌握了矿灯的维修技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充灯房的设备也更新换代了,新型充灯架住进了“新房”,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这些“新式武器”,赵军丽和工友们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她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经过1个多月的反复学习、研究,很快掌握了一套打理这些设备的技术,并实现了矿灯连续3个月盏盏完好。
攻坚克难 争做行家能手
在狠抓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赵军丽带领灯房的女工们还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从一个螺丝钉,一截电线做起,合理回收旧灯线,旧灯泡等零配件,使矿灯寿命延长3-5个月,即为矿节省了大量资金,又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延长矿灯寿命提供可靠的保证。
赵军丽非常注重矿灯房服务窗口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针对职工的要求,耐心细致的给矿工兄弟传授使用矿灯和自救器方法,让职工怎样懂得使用保护矿灯和自救器,完善矿灯、自救器维修保养实名台帐,并定期组织矿灯维修工利用班组会开展爱心技能培训,回答职工反映使用中常见的问题,耐心说服职工保护好矿灯、自救器;经职工反映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组织当班职工提出改进方法,一起攻克遇到的技术问题,争取让每一位女工都成为行家能手。
用心服务 温暖矿工心
矿灯房是一项既熬人又累人的工作,每日里在方寸之地来往奔波,单调而枯燥。可是赵军丽从来没有嫌弃过,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一干就是26年,她以苦为乐,无私奉献,和工友们一起把对矿工的一腔热情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赵军丽发现如果她心情不好,不言不语甚至是拉着脸发灯,那么矿工从她手中接过矿灯的脸庞也总是很僵硬难看的,有时还会重重的将矿灯砸在桌子上;相反,如果她的心情很好,见了取灯的矿工总是微笑着打招呼,矿工们的脸就会变得生动起来,身姿好像也变得轻盈起来。她深深感受到,原来“安全”是从早晨的一个好心情开始的。于是,她积极向车间领导建议在充电房实行了窗口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活动。在她的带领下,每个班的女工们上岗前都会把工作衣穿戴的整整齐齐,仪容仪表整洁干净。面对前来领灯每一个矿工微笑着道一声:“师傅,请注意安全”。收灯时,又会对交灯矿工说一句:“您辛苦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朴实话语,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矿灯房既是矿上的生产窗口又是服务的窗口,特殊的工作决定了矿灯房这个窗口的重要性,多年来,矿灯房是一个女工多、工作繁杂难管理的岗位,自从赵军丽担任矿灯房班长,实行人情化、人性化、精细化精心管理,矿灯房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得到了全面改善,深得下井职工赞赏。多年来,矿灯房发放出去的矿灯,从未出现红灯或黑灯现象,她所在班组先后荣获铜川矿业公司先进“五好班组”、“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赵军丽同志先后荣获铜川矿业公司、矿先进“四有职工”、“巾帼十杰”、铜川市和谐家庭等荣誉称号。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女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一直在充灯房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用自己的真心守护矿工的“眼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煤矿普通女工的安全之歌。
责任编辑:周彦荣 编辑:郝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