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容师”这个词,你一定以为是护肤呀什么的美容,你错了,我所说的“美容师”,是比较痛苦的,是人体胳膊、腿的整形,是遇到严重的外力侵害,造成终身痛苦的整形,虽然残酷,但是你必须接受。
1991年大学毕业的石运潮,响应国家的号召,到铜川矿务局东坡煤矿进行基层锻炼,他从清巷工作做起,到坑木场,到机电科的电焊工,最后到采煤工,整整八个月,他不仅了解了什么是偏邦、冒顶等井下专用术语,更在与工人的密切协作中,感受到煤矿工人的豪迈,感受到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诚实豁达的优秀品格,他被煤矿工人质朴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被煤矿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他的心融入到矿工中,他与矿工同呼吸,感受他们的苦与乐,这位农家子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所学献给豪气干云的煤矿工人。
经过八个月的锻炼,石运潮被分配到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外科,三年的轮转时间到了,面临着定科室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大多数人不愿干的骨外科。因为骨外科的病人住院周期长,大多数又是普通劳动者,不容易出成绩。而他却认为,这里才是为矿工服务的阵地,因为他知道,条件艰苦的井下,矿工兄弟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他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最大限度的减轻矿工兄弟的痛苦。这一干,就是整整16个春秋,在他的手中,有多少兄弟姐妹获得新生他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也数不清,但他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伤者的生命,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却让群众深深地记住了他。
那是2002年的一个夏季,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石主任,来了一位工伤,胳膊被砸断了,需要马上手术。”他二话不说,马上赶到手术室。一看病人,40多左右,断去的肢体被严重污染,已成失血性休克状态。石主任一边指挥抢救,一边寻找断去的胳膊,“怎么没有呢?断去的胳膊在哪里?”“没有找到。”“马上找,一定要找到,这么年轻,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保住肢体,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啊!这关系到他的一生啊!”他果断地将大夫分成两组,一组清理休整远端创面,一组进行近端清创,一面焦急的等待寻找的断臂。一个小时后,终于在煤堆中找到了断臂,被火速送到手术台上。看着已经离开身体整整三个小时、被严重污染、缺失了血液,肌肉、血管神经损伤严重的断臂,石主任真的没有把握能断臂植活,但他看着昏迷中那张年轻的脸,怎么也不忍心进行截肢,抱着一线的希望,他开始艰苦的断臂再植手术。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他脸上的汗在不停地滑落,整整八个小时,终于将断臂吻合好。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仔细的观察,给伤者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后,再植的肢体成活了,功能逐渐在恢复,现在手功能已经恢复到握持水杯的水平了。伤者和家属激动万分,一个劲说:“多亏了你呀,要不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呀!”如今,他们已经把石主任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包谷成熟了,会捎来一小袋散发着清香的包谷面,礼轻情意重啊,这是心灵深处的感恩。
2007年,我国遇到了50年不遇的大雪,人们从起初的惊喜到受灾,好些人被摔伤,可是大雪封路,耽误治疗。作为铜川地区骨外科专家,石运潮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急病人所急,不顾风雪,在20多天的连续大雪的恶劣天气下,就到各矿区出诊10多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大年初四,焦坪矿医院打来求救电话,一位矿工摔伤,小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伤口已严重污染,需要做截肢手术。石主任马上租车前往矿医院,当家属看到石主任时,拉着石主任,苦苦哀求保住小腿,“不能截肢啊,家中的孩子还小,上有老父老母,没有了腿,怎么生活。”看着悲痛欲绝的家属,石主任决心搏一搏,可是矿上的医院条件简陋,没有所需的器械,血源也不充足,怎么办?大年里,又大雪封路,让谁送器械和血呢?石主任嘱咐矿医院的医生准备好手术,仔细分析病情,选择了最佳的手术方案,然后,打车下铜川,拿来器械和匹配好的血,返回矿上的医院,将污染的伤口彻底清创后,做一个外固定支具,三个月后,再做二期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手术,伤者的腿保住了,这个家又有了希望,有了欢乐。
石运潮,一个把全身心投入在矿山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自己身先士卒,更是带动科室的全体同志,把为矿工服务,为群众服务落实在行动中。他带领年轻的医生深入井下,体会矿工的生活,感受矿工无私奉献的伟大;他带领学生利用休息日进行患者回访,体会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他要求医务人员刻苦专研业务,撰写医学论文,订阅学习资料,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在他的督促下,骨科医务人员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在每年的陕西省骨科学会上发表的论文都在前十名,得到领导的表扬。石运潮在2006年当选为中国煤矿创伤学会西北分会秘书长,陕西省骨科学会委员,中欧骨科交流学会理事,陕西省关节镜学组委员。获得“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铜川矿务局优秀共产党员、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劳模的光荣称号。面对这一切荣誉,石运潮坦然的说:“耐心对待每一个病人是我的职责,尽一切力量挽救患者生命是我的责任,我最不愿看到的是患者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我要用全部的爱为患者营造一片晴空。”